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固定消防设施在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消防队员如何协助单位值班人员将消防控制设施恢复自动状态,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火情侦察,疏散救人,并启动喷淋泵、消火栓泵和防排烟风机,同时,分析如何将单位的固定消防设施和消防队的移动消防装备相结合。通过技术、战术配合,内外联动,提高灭火救援效率,有效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关键词:商场;火灾;固定消防设施;自动;故障
一、利用消防控制中心火情侦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有在自动状态下才能实现自动显示和自动联动,当手动状态或关闭状态下则不会显示或联动,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平时必须处于自动状态。消防队发现报警系统处在手动状态或关闭状态,应提示值班人员恢复自动状态,让其自动显示和自动联动,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必须要在消防控制中心火情侦察,这是全面了解火场情况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作出行动部署的重要前提。
二、启动消防泵供水灭火
商场建筑一般都在层顶上安装18m3以上的消防水箱,可供喷淋和室内消火栓10min的消防用水量,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室都设有消防泵,自动喷水系统的管网、喷淋头全覆盖于每层建筑的顶部,室内消火栓设在走道、楼梯附近和消防电梯前室,间距一般为30~50m,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能同时到达起火部位。消防队员到达阵地后,可将室内消火栓处的水枪、水带与消火栓连接,开启消火栓灭火,利用建筑内的灭火系统灭火,出水快又安全,如果人工去铺设水带将是费时费力,甚至会延误灭火时机。
三、向水泵接合器供水
商场附近设有两组水泵接合器,距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一般都有消防水源,扑救大体量建筑火灾,需要源源不断地组织供水,为此,消防队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泵接合器供水,以满足供水需求。
四、关闭防火分隔物
规模较大的商场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而且有自动扶梯、共享空间,构成立体形的防火分区,当火灾报警时防火分隔物会自动下降或自动关闭,把火控制在一个防火区域内,为此,在管理上要求自动报警系统处于自动状态。消防队员在侦察火情时,如发现消防设施没有联动,防火门、防火卷帘没有关闭,应立即在控制中心或现场将所有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关闭,防止火势向另外区域蔓延。以往有些地区发生的重特大火灾,就是没有关闭防火分隔物,使火势扩大蔓延,直到全部烧毁。笔者认为:只要把火势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以内,这场火灾的扑救应该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
因此,消防队在扑救大体量建筑火灾时,必须要争取时间、争取主动,将火势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决不能让火势蔓延扩大至另一个防火分区,否则往往会使整幢建筑发生立体火灾,导致灭火时间长、损失大,灭火救援付出很高代价。
五、启动防烟排烟系统
火灾中的烟气高温、有毒,易引起热的传播、人员窒息中毒,浓烟还会影响人们的视线,不易发现起火点、不利于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为此,根据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商场内不具备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的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都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使其形成一定的压力,以阻止烟雾向楼梯间和前室扩散。同时,商场内陈列商品多,开窗面积远远小于2%~5%的规定,因此,商场内还安装了固定的排烟系统,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首先要使用这些设施,其特点是操作方便风量大、省时省力效果好。
六、开启火灾应急广播
稳定人员情绪,分层、分区下达疏散命令,火场指挥员应通过消防广播疏散着火层、着火层上一层和着火层下一层以及相邻防火分区的人員。同时,向其他楼层的人员通报情况,稳定人们的情绪,防止出现惊慌,防止整幢大楼的人员同时疏散,造成安全疏散通道拥挤、堵塞。
七、结论
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巨大,关键是要加强管理,保持设施的完好,且一旦出现故障消防队要学会排除、善于利用,尤其是在扑救商场火灾中,固定消防设施要比消防移动设备的作用大得多效果更显著。为此,消防队既要熟练使用可移动的消防装备,更要熟悉掌握固定的消防设施,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正确应用,使火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以上分析和举例,得出以下结论:
1、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隔系统、防排烟等系统在平时必须要处于自动状态,以保证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启动。
2、固定消防设施在故障情况下,消防队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火情侦察、开启消防泵、向消防接合器供水、启动防排烟系统、进行消防广播并及时疏散人员,不能延误时间、错失良机。
3、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必须要按照“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首先利用原有的固定消防设施,同时使用携带的移动装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才能保障灭火救援取得成功。
4、消防队员平时要很好地学习研究固定消防设施,开展经常性的应用性训练、演练,使消防官兵能了解掌握固定消防设施的类型与作用,特别是要熟悉掌握自动消防设施未设置在自动状态情况下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昕.基于B/S模式的消防设施管理系统的设计[D].吉林大学,2016.
11.
[3]王曉舟,张源雪,李力,吴洪有,林峰. 消防设施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02):274-276.
关键词:商场;火灾;固定消防设施;自动;故障
一、利用消防控制中心火情侦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有在自动状态下才能实现自动显示和自动联动,当手动状态或关闭状态下则不会显示或联动,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平时必须处于自动状态。消防队发现报警系统处在手动状态或关闭状态,应提示值班人员恢复自动状态,让其自动显示和自动联动,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必须要在消防控制中心火情侦察,这是全面了解火场情况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作出行动部署的重要前提。
二、启动消防泵供水灭火
商场建筑一般都在层顶上安装18m3以上的消防水箱,可供喷淋和室内消火栓10min的消防用水量,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室都设有消防泵,自动喷水系统的管网、喷淋头全覆盖于每层建筑的顶部,室内消火栓设在走道、楼梯附近和消防电梯前室,间距一般为30~50m,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能同时到达起火部位。消防队员到达阵地后,可将室内消火栓处的水枪、水带与消火栓连接,开启消火栓灭火,利用建筑内的灭火系统灭火,出水快又安全,如果人工去铺设水带将是费时费力,甚至会延误灭火时机。
三、向水泵接合器供水
商场附近设有两组水泵接合器,距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一般都有消防水源,扑救大体量建筑火灾,需要源源不断地组织供水,为此,消防队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泵接合器供水,以满足供水需求。
四、关闭防火分隔物
规模较大的商场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而且有自动扶梯、共享空间,构成立体形的防火分区,当火灾报警时防火分隔物会自动下降或自动关闭,把火控制在一个防火区域内,为此,在管理上要求自动报警系统处于自动状态。消防队员在侦察火情时,如发现消防设施没有联动,防火门、防火卷帘没有关闭,应立即在控制中心或现场将所有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关闭,防止火势向另外区域蔓延。以往有些地区发生的重特大火灾,就是没有关闭防火分隔物,使火势扩大蔓延,直到全部烧毁。笔者认为:只要把火势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以内,这场火灾的扑救应该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
因此,消防队在扑救大体量建筑火灾时,必须要争取时间、争取主动,将火势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决不能让火势蔓延扩大至另一个防火分区,否则往往会使整幢建筑发生立体火灾,导致灭火时间长、损失大,灭火救援付出很高代价。
五、启动防烟排烟系统
火灾中的烟气高温、有毒,易引起热的传播、人员窒息中毒,浓烟还会影响人们的视线,不易发现起火点、不利于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为此,根据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商场内不具备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的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都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使其形成一定的压力,以阻止烟雾向楼梯间和前室扩散。同时,商场内陈列商品多,开窗面积远远小于2%~5%的规定,因此,商场内还安装了固定的排烟系统,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首先要使用这些设施,其特点是操作方便风量大、省时省力效果好。
六、开启火灾应急广播
稳定人员情绪,分层、分区下达疏散命令,火场指挥员应通过消防广播疏散着火层、着火层上一层和着火层下一层以及相邻防火分区的人員。同时,向其他楼层的人员通报情况,稳定人们的情绪,防止出现惊慌,防止整幢大楼的人员同时疏散,造成安全疏散通道拥挤、堵塞。
七、结论
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巨大,关键是要加强管理,保持设施的完好,且一旦出现故障消防队要学会排除、善于利用,尤其是在扑救商场火灾中,固定消防设施要比消防移动设备的作用大得多效果更显著。为此,消防队既要熟练使用可移动的消防装备,更要熟悉掌握固定的消防设施,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正确应用,使火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以上分析和举例,得出以下结论:
1、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隔系统、防排烟等系统在平时必须要处于自动状态,以保证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启动。
2、固定消防设施在故障情况下,消防队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火情侦察、开启消防泵、向消防接合器供水、启动防排烟系统、进行消防广播并及时疏散人员,不能延误时间、错失良机。
3、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必须要按照“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首先利用原有的固定消防设施,同时使用携带的移动装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才能保障灭火救援取得成功。
4、消防队员平时要很好地学习研究固定消防设施,开展经常性的应用性训练、演练,使消防官兵能了解掌握固定消防设施的类型与作用,特别是要熟悉掌握自动消防设施未设置在自动状态情况下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昕.基于B/S模式的消防设施管理系统的设计[D].吉林大学,2016.
11.
[3]王曉舟,张源雪,李力,吴洪有,林峰. 消防设施维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02):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