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面对新课程语文标准,我有以下思考:
1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寻求和选择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加强理论学习,将课改新理念武装在自己的头脑中,不仅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统一安排的培训活动,同时还在学校、教研组组织下结合自学,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主动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开拓视野,并结合教学实践吸收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修炼自身教学功力。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2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因素,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形成完整的人文教育体系
语文是一门最富人文因素的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引导学生体味母语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极大的提升。语文教材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要注意挖掘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内容文章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使语文教育回归本质。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中的主体,蕴含的人文教育极为丰富。比如在对亲情至爱的问题上,启迪学生互谅互爱,莫怀戚散步,不仅使学生学到长辈对晚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亲情至爱的伟大,懂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在对待诚实与撒谎的问题上,启发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丑,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不仅使学生欣赏到精彩的故事情节,更体味到如何去识别社会中的美与丑,恶与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其他文体中人文教育因素的挖掘。比如科技类说明文,文章虽然介绍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但也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生长、发展、和谐相处和互相依存的规律。如《旅鼠之谜》、《死海不死》、《万紫千红的花》等。
语文学科不仅需要让学生学文,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学,发现身边的美。通过对文字、词、句、篇、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规律,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是非曲直和美丑善恶。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发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极富个性、独立性强的文章,这些文章在语言、情感各方面都不相同,而且在文章语言外壳内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内容,且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更主要的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许多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发现不同见解,展开讨论,识别真伪,思考问题。教师只是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使学生掌握思维的各种方法,使思维贯穿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4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因此,语文课堂应多些朗朗读书声,读出背影中凝结的父子深情,读出济南冬天的宜人温情,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语文的美。
4.1遵循规律,逐步实施。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4.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
4.3教师示范,指导朗读。朗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教师优秀的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早有论断;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语文教学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当中,让他们愉悦地感受、美好地联想,从而获得心灵的陶冶、思想的升华。
5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的学习者、服从者,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地学习自主的选择决策,这样学生不仅失去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创造性,还泯灭了个性和创新精神。而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独特的存在和个性差异,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正视差异,强调自主。允许学生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手段、风格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6重视情感教育,饱含激情的进行教学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能动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发掘,培养教学情感,从内心深处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把育人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理解、尊重学生,厚爱学生,给与学生期待、信任和关爱;饱含深情地去发现、欣赏、激励,用发展的眼光期待每位学生的提高。其次,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并具备拨打学生情感的技艺,这样,教师上课就能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让快乐的音符在心头荡漾,引领学生愉悦地进入知识的王国,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越学越爱学,养成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观念、方式、能力等有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加强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新课程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1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寻求和选择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加强理论学习,将课改新理念武装在自己的头脑中,不仅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统一安排的培训活动,同时还在学校、教研组组织下结合自学,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主动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开拓视野,并结合教学实践吸收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修炼自身教学功力。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2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因素,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形成完整的人文教育体系
语文是一门最富人文因素的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引导学生体味母语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极大的提升。语文教材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要注意挖掘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内容文章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使语文教育回归本质。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中的主体,蕴含的人文教育极为丰富。比如在对亲情至爱的问题上,启迪学生互谅互爱,莫怀戚散步,不仅使学生学到长辈对晚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亲情至爱的伟大,懂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在对待诚实与撒谎的问题上,启发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丑,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不仅使学生欣赏到精彩的故事情节,更体味到如何去识别社会中的美与丑,恶与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其他文体中人文教育因素的挖掘。比如科技类说明文,文章虽然介绍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但也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生长、发展、和谐相处和互相依存的规律。如《旅鼠之谜》、《死海不死》、《万紫千红的花》等。
语文学科不仅需要让学生学文,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学,发现身边的美。通过对文字、词、句、篇、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规律,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是非曲直和美丑善恶。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发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极富个性、独立性强的文章,这些文章在语言、情感各方面都不相同,而且在文章语言外壳内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内容,且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更主要的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许多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发现不同见解,展开讨论,识别真伪,思考问题。教师只是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使学生掌握思维的各种方法,使思维贯穿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4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因此,语文课堂应多些朗朗读书声,读出背影中凝结的父子深情,读出济南冬天的宜人温情,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语文的美。
4.1遵循规律,逐步实施。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4.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
4.3教师示范,指导朗读。朗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通过教师优秀的示范达到较好的效果。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早有论断;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语文教学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当中,让他们愉悦地感受、美好地联想,从而获得心灵的陶冶、思想的升华。
5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的学习者、服从者,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地学习自主的选择决策,这样学生不仅失去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创造性,还泯灭了个性和创新精神。而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独特的存在和个性差异,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正视差异,强调自主。允许学生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手段、风格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6重视情感教育,饱含激情的进行教学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能动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发掘,培养教学情感,从内心深处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把育人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理解、尊重学生,厚爱学生,给与学生期待、信任和关爱;饱含深情地去发现、欣赏、激励,用发展的眼光期待每位学生的提高。其次,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并具备拨打学生情感的技艺,这样,教师上课就能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让快乐的音符在心头荡漾,引领学生愉悦地进入知识的王国,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越学越爱学,养成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观念、方式、能力等有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加强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新课程的实践、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