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的学习方向是科学哲学。上大学之前,我以为哲学就是文科高考政治科目无聊的必考题,报志愿时完全没有考虑这个专业。但当我点开志愿申报结果的那一刻,我傻眼了,“哲学”两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Oh my god!讲真,那一刻我完全有高考复读的冲动。因为不知道这个专业会讲什么,将来有什么用处,能否找到工作……
然而,对高考复读的恐惧、不愿回头的一点点傲气,再加上一丢丢随遇而安的脾性让我硬着头皮与这个学科开始了漫长的纠葛与磨合。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我在温暖的南京大学哲学系待了一年后,逐渐产生了“学哲学似乎也没那么糟糕”的印象。我渐渐认识到像哲学这样的所谓冷门学科,大家往往因为纯粹的不了解而对它抱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但其实当你偶然推开它的大门,会有一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惊喜发现。
说起我心态转变的契机,那要追溯到大二时参加的一场中国哲学读书会。那次的讨论主题是庄子的《齐物论》,会前准备需要熟读最好背诵“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无适焉,因是已”选段。当我读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夫未始有始也者”时顿觉朗朗上口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我确实把这段读了十遍八遍。然而背是背过了,理解却着实说不上,只是隐隐觉得这里面似乎蕴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大道理。
听过老师的讲解和学长学姐们的讨论,我才渐渐体会出了庄子《齐物论》中的些许意味,并深深为先哲们的智慧所折服。我恍然领悟到有和无、始与终的关系并非绝对,我第一次感受到哲学专业这么有趣。不仅如此,看到师长们善于多方位、多角度把握思维方式,乐于在概念的海洋中肆意遨游,勇于一次次迎击头脑风暴,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不愿服输的斗志也高昂起来。
经过这次读书会,我感觉自己终于打开了哲学兴趣之门的门缝,并从中瞥见了哲学大智慧的些许光芒。兴趣果然才是最好的老师,渐渐地,我开始对哲学书籍变得如饥似渴,也喜欢与老师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一些不成形的观点,慢慢学会表达和写作。
我认识的一位学姐,本科专业是新闻传媒,偶然接触哲学之后便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感兴趣的是让本系学生都很头疼的西方哲学。她跟我们一起选修了三年的本科课程,研究生阶段跨专业保研至哲学系,目前被推荐到德国弗莱堡大学交换学习。
学习任何一个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哲学是一门孤独也有些困难的学科。在本科阶段,积累知识和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很重要。
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涉及哲学史和导论性质的课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贯穿大一一整年的欧洲哲学史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哲学基本概念纷至沓来,毕达哥拉斯的“数”、柏拉图的“理念”、康德的“纯粹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以及本体论、认识论、经验论、实在论各种范畴绕得我们头晕目眩。再加上西方哲学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没有老师课上的循循善诱和大家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要想清楚理解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同于本科前两年开设的基础课程,大三开始的原著选读课属于哲学系的高阶课程,有了前两年的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难度较深的原著课程开始让大家直接接触一手文献,获得原汁原味的哲学家思想。
对历史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哲学不关注当下,恰恰相反,哲学史上众多思想对解决当前问题有着较大的启迪意义。正如当下浮躁的社会使我们逐渐开始反思人的价值和自我的意义,而这些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哲人苦苦思索;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哲学系老师能够紧密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除了知识的传递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它以非功利性为特征,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启发人作为一个主体有意识地对世界、社会和自身进行认知与反思。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人们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有着固定且正确的三观,但进入哲学系学习之后,我逐渐地意识到哲学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包容的心态、开放的思想和批判的思维。固定的思想会使人抱残守缺,一旦三观不合便拒绝交流结果只能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长进。因而现在即便是与我针锋相对的观点,我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认真仔细考虑一番而不是直接无视掉。
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教育、医疗、商业、艺术等领域也能游刃有余。我认识的一位学长本科毕业后做了一位私企老板的助理,事业风生水起。除直接就业外,大部分的哲学系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或国内升学,前者一般会在英国、德国或者法国之间选择。在语言达标的情况下,一般还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或方向以及自身的理解与大致研究思路,申请成功之后就可以盡情汲取西方本土的哲学思想。一般情况下,研究生专攻某一特定方向,注重研讨性学习和深入探究,专业化程度相较本科阶段更高。
我所在的班级中直接工作的同学就业领域涉及教育、新闻、房地产、通信等行业。因而根据调研结果和周围实际情况,哲学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哲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角度、深层次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是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因而绝非人们所想象中的就业方向不明朗、就业前景很惨淡。
然而,对高考复读的恐惧、不愿回头的一点点傲气,再加上一丢丢随遇而安的脾性让我硬着头皮与这个学科开始了漫长的纠葛与磨合。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我在温暖的南京大学哲学系待了一年后,逐渐产生了“学哲学似乎也没那么糟糕”的印象。我渐渐认识到像哲学这样的所谓冷门学科,大家往往因为纯粹的不了解而对它抱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但其实当你偶然推开它的大门,会有一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惊喜发现。
说起我心态转变的契机,那要追溯到大二时参加的一场中国哲学读书会。那次的讨论主题是庄子的《齐物论》,会前准备需要熟读最好背诵“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无适焉,因是已”选段。当我读到“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夫未始有始也者”时顿觉朗朗上口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我确实把这段读了十遍八遍。然而背是背过了,理解却着实说不上,只是隐隐觉得这里面似乎蕴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大道理。
听过老师的讲解和学长学姐们的讨论,我才渐渐体会出了庄子《齐物论》中的些许意味,并深深为先哲们的智慧所折服。我恍然领悟到有和无、始与终的关系并非绝对,我第一次感受到哲学专业这么有趣。不仅如此,看到师长们善于多方位、多角度把握思维方式,乐于在概念的海洋中肆意遨游,勇于一次次迎击头脑风暴,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不愿服输的斗志也高昂起来。
经过这次读书会,我感觉自己终于打开了哲学兴趣之门的门缝,并从中瞥见了哲学大智慧的些许光芒。兴趣果然才是最好的老师,渐渐地,我开始对哲学书籍变得如饥似渴,也喜欢与老师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一些不成形的观点,慢慢学会表达和写作。
我认识的一位学姐,本科专业是新闻传媒,偶然接触哲学之后便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感兴趣的是让本系学生都很头疼的西方哲学。她跟我们一起选修了三年的本科课程,研究生阶段跨专业保研至哲学系,目前被推荐到德国弗莱堡大学交换学习。
学习任何一个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哲学是一门孤独也有些困难的学科。在本科阶段,积累知识和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很重要。
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涉及哲学史和导论性质的课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贯穿大一一整年的欧洲哲学史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哲学基本概念纷至沓来,毕达哥拉斯的“数”、柏拉图的“理念”、康德的“纯粹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以及本体论、认识论、经验论、实在论各种范畴绕得我们头晕目眩。再加上西方哲学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没有老师课上的循循善诱和大家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要想清楚理解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同于本科前两年开设的基础课程,大三开始的原著选读课属于哲学系的高阶课程,有了前两年的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难度较深的原著课程开始让大家直接接触一手文献,获得原汁原味的哲学家思想。
对历史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哲学不关注当下,恰恰相反,哲学史上众多思想对解决当前问题有着较大的启迪意义。正如当下浮躁的社会使我们逐渐开始反思人的价值和自我的意义,而这些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哲人苦苦思索;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哲学系老师能够紧密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除了知识的传递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它以非功利性为特征,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启发人作为一个主体有意识地对世界、社会和自身进行认知与反思。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人们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有着固定且正确的三观,但进入哲学系学习之后,我逐渐地意识到哲学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包容的心态、开放的思想和批判的思维。固定的思想会使人抱残守缺,一旦三观不合便拒绝交流结果只能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长进。因而现在即便是与我针锋相对的观点,我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认真仔细考虑一番而不是直接无视掉。
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教育、医疗、商业、艺术等领域也能游刃有余。我认识的一位学长本科毕业后做了一位私企老板的助理,事业风生水起。除直接就业外,大部分的哲学系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或国内升学,前者一般会在英国、德国或者法国之间选择。在语言达标的情况下,一般还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或方向以及自身的理解与大致研究思路,申请成功之后就可以盡情汲取西方本土的哲学思想。一般情况下,研究生专攻某一特定方向,注重研讨性学习和深入探究,专业化程度相较本科阶段更高。
我所在的班级中直接工作的同学就业领域涉及教育、新闻、房地产、通信等行业。因而根据调研结果和周围实际情况,哲学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哲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角度、深层次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是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因而绝非人们所想象中的就业方向不明朗、就业前景很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