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听闻,缘分即种
高三时,无数次听闻老师的那句上了大学就好了,现在多一分努力,将来高考的时候便少一分后悔。每每在坚持不住、睡眼蒙眬时,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便是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
那时,每当高三上学期快要结束时,便会有刚进入大学的师兄师姐们回来宣讲,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大学生活,推荐我们填报他们的学校,那便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令人记忆深刻的便是师兄的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不禁让我对“中南大”多了一丝好奇。我们基本都知道一句话:学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财大”,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吃货来说,美食的力量可谓是巨大的。只是“中南大”的优势学科为法学,对于因为讨厌背书而选择了理科的我来说,当时并未想到要填报这所大学。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和母亲经过多方考量,把“中南大”放置在第一志愿,“西财”放在后面。后来出分数线时,发现自己刚刚踩到了西财的分数线,不禁感叹都是缘分。收到那张所谓“番茄炒蛋”配色的“中南大”通知书后,怀着兴奋展开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初入“中南大”,两旁的林荫道郁郁葱葱,中南楼前的孙中山先生塑像屹然挺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楼林立、崭新现代,反而给人一种闹中取静、隐然避世的幽静古朴之感。回想起“中南大”的历史沿革,由1948年的中原大学,然后分裂为四所学院,到1958年合并为湖北大学,再到1971年的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的湖北财经学院,又前后分裂为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到最后确立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一路走来,可不就是洗尽铅华吗?
“中南大”的建筑物命名多以“文”字开头,象征文科大学,第二字取与水有关的字,表明校韵像水一样深远,两个校区的主楼分别是中南楼和中原楼。那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就像在眼前铺陈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文泽、文波、文清、文泓、晓南湖、九孔桥、逸夫楼……更有以第一任校长名字命名的文澜楼。
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文津楼了,它见证了我们考试周时低伏在桌前的身影。如果去的晚了,都很难找到座位。每天清晨首义会堂的走廊上都会传出琅琅书声,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呼吸着花草的幽香,我们会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自己新的一天充满了希望。
遇上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犹记得暑假期间还未开学的时候,师兄师姐们便创建了“中南大”迎新群,他们在QQ群中的热情令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归属感,我也是一名“中南大”学子了!开学时,学校也组织了迎新人员,师兄师姐们穿着浅绿色的迎新志愿者服,在学校迎接我们,带领我们熟悉学校并找到自己的宿舍。
我学的是俄语专业,说起来似乎也是一种缘分,谁能想到理科生的我到了大学会学习俄语呢?因为是语言类专业,男生便比较少。不过文科类院校大都女多男少,我们学校官方说法是男女比为3:7。记得刚开学军训的时候,我们外院三个连共两百多人,男生只有70多个,连一个连的人数都不到,所以我们俄语班男女基本是1:1的比例可谓是羡煞旁人。
开始的时候同宿舍的还不是很熟,后来混熟了,我们一起去上课,闲暇的时候便在图书馆、自习室里一起记俄语语法,背俄语单词。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如果你想把一个单词变化为七十二种乃至更多种,那么俄语专业欢迎你。毕竟我们可是拥有一、二、三、四、五、六格,阴性、阳性、中性和单数一、二、三以及复数一、二、三人称。
最折磨我们的大概就是练习俄语中的大舌音了。在校园里,如果有人听到神经质一般不停地吹动舌头的声音,无疑就是我们俄语专业的学生了。为了练习这个音,我们会在网站上看各种经验视频,试过躺在床上练,洗澡时嘴巴里含着水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没做过的。然而,令人悲伤的是,我至今仍没有发出大舌音,内心宽慰自己,大抵是要看缘分的吧。
我们也会在上完晚课之后在寝室里编练俄语对话,会互相询问自己在课上没有弄懂的难题,会在生日时为对方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小礼品。期末考试时,那一盏盏点到深夜的台灯也陪伴着我们一起努力。大学时间是自由的,但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努力,那种奋斗会让我们感到充实。
学习之余我们也会相约去学校周边玩儿,看电影、逛衣服以及吃吃吃,毕竟也得体验一下“吃在‘财大’”的感觉。无论是水果丰富、鲜奶爽滑的炒酸奶还是网红奶茶都让我们爱不释手、回味无穷,更别说其他的美食了。
天朗气清的时候,我们和师兄师姐约上外教一起,在东湖旁野餐,也在山间坐滑道穿行。外教坐完滑道后那抚着胸口,连连摆手的神态至今想起来仍然忍俊不禁。我很庆幸碰到这些老师,他们从未停止过对学术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我们的关怀。我佩服他们在学术的道路上留下的印记,感谢他们为了我们熬夜整理资料申请与俄罗斯院校的合作,他们是无私而又令人尊敬的。
我忘不了当老师得知我们班有同学献血时坚持请他们周末到家里去喝鸡汤补补身体,忘不了他们让我们多与父母联系,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他们,忘不了在课间时分给我们的巧克力。他們不仅是老师在传道授业,更是一盏明灯,温暖地照亮我们。和他们一起在“中南大”学习生活的时光,将是我最为美好珍贵的日子。也正是他们为人师表时的严谨而又不失亲和的态度,引发了无数学子对“中南大”的向往。
与你相遇,不悔
如今在学校已度过了大半个学年,我看见夏日骄阳下鲜活的生命,林荫道上绿油油的叶子透出的丝丝缕缕的阳光;秋日里,金桂飘香,浓郁的花香将人包围,点点金色缀于枝头;落叶缓缓地飘下,踩上去松松软软的;白色的不知名的花朵飘下,落在砖红色的走道上,美得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画卷;晓南湖畔微风拂过,湖面泛来点点涟漪……
这里仍会发生很多故事,在“中南大”的日子似乎还有很长,又似乎转瞬即逝。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依旧会同“中南大”一起成长,何其有幸,与其一同度过70周年校庆。
时光永不会停止,“中南大”永不会褪色。
高三时,无数次听闻老师的那句上了大学就好了,现在多一分努力,将来高考的时候便少一分后悔。每每在坚持不住、睡眼蒙眬时,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便是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
那时,每当高三上学期快要结束时,便会有刚进入大学的师兄师姐们回来宣讲,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大学生活,推荐我们填报他们的学校,那便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令人记忆深刻的便是师兄的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不禁让我对“中南大”多了一丝好奇。我们基本都知道一句话:学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财大”,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吃货来说,美食的力量可谓是巨大的。只是“中南大”的优势学科为法学,对于因为讨厌背书而选择了理科的我来说,当时并未想到要填报这所大学。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和母亲经过多方考量,把“中南大”放置在第一志愿,“西财”放在后面。后来出分数线时,发现自己刚刚踩到了西财的分数线,不禁感叹都是缘分。收到那张所谓“番茄炒蛋”配色的“中南大”通知书后,怀着兴奋展开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初入“中南大”,两旁的林荫道郁郁葱葱,中南楼前的孙中山先生塑像屹然挺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楼林立、崭新现代,反而给人一种闹中取静、隐然避世的幽静古朴之感。回想起“中南大”的历史沿革,由1948年的中原大学,然后分裂为四所学院,到1958年合并为湖北大学,再到1971年的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的湖北财经学院,又前后分裂为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到最后确立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一路走来,可不就是洗尽铅华吗?
“中南大”的建筑物命名多以“文”字开头,象征文科大学,第二字取与水有关的字,表明校韵像水一样深远,两个校区的主楼分别是中南楼和中原楼。那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就像在眼前铺陈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文泽、文波、文清、文泓、晓南湖、九孔桥、逸夫楼……更有以第一任校长名字命名的文澜楼。
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文津楼了,它见证了我们考试周时低伏在桌前的身影。如果去的晚了,都很难找到座位。每天清晨首义会堂的走廊上都会传出琅琅书声,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呼吸着花草的幽香,我们会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自己新的一天充满了希望。
遇上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犹记得暑假期间还未开学的时候,师兄师姐们便创建了“中南大”迎新群,他们在QQ群中的热情令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归属感,我也是一名“中南大”学子了!开学时,学校也组织了迎新人员,师兄师姐们穿着浅绿色的迎新志愿者服,在学校迎接我们,带领我们熟悉学校并找到自己的宿舍。
我学的是俄语专业,说起来似乎也是一种缘分,谁能想到理科生的我到了大学会学习俄语呢?因为是语言类专业,男生便比较少。不过文科类院校大都女多男少,我们学校官方说法是男女比为3:7。记得刚开学军训的时候,我们外院三个连共两百多人,男生只有70多个,连一个连的人数都不到,所以我们俄语班男女基本是1:1的比例可谓是羡煞旁人。
开始的时候同宿舍的还不是很熟,后来混熟了,我们一起去上课,闲暇的时候便在图书馆、自习室里一起记俄语语法,背俄语单词。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如果你想把一个单词变化为七十二种乃至更多种,那么俄语专业欢迎你。毕竟我们可是拥有一、二、三、四、五、六格,阴性、阳性、中性和单数一、二、三以及复数一、二、三人称。
最折磨我们的大概就是练习俄语中的大舌音了。在校园里,如果有人听到神经质一般不停地吹动舌头的声音,无疑就是我们俄语专业的学生了。为了练习这个音,我们会在网站上看各种经验视频,试过躺在床上练,洗澡时嘴巴里含着水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没做过的。然而,令人悲伤的是,我至今仍没有发出大舌音,内心宽慰自己,大抵是要看缘分的吧。
我们也会在上完晚课之后在寝室里编练俄语对话,会互相询问自己在课上没有弄懂的难题,会在生日时为对方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小礼品。期末考试时,那一盏盏点到深夜的台灯也陪伴着我们一起努力。大学时间是自由的,但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努力,那种奋斗会让我们感到充实。
学习之余我们也会相约去学校周边玩儿,看电影、逛衣服以及吃吃吃,毕竟也得体验一下“吃在‘财大’”的感觉。无论是水果丰富、鲜奶爽滑的炒酸奶还是网红奶茶都让我们爱不释手、回味无穷,更别说其他的美食了。
天朗气清的时候,我们和师兄师姐约上外教一起,在东湖旁野餐,也在山间坐滑道穿行。外教坐完滑道后那抚着胸口,连连摆手的神态至今想起来仍然忍俊不禁。我很庆幸碰到这些老师,他们从未停止过对学术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我们的关怀。我佩服他们在学术的道路上留下的印记,感谢他们为了我们熬夜整理资料申请与俄罗斯院校的合作,他们是无私而又令人尊敬的。
我忘不了当老师得知我们班有同学献血时坚持请他们周末到家里去喝鸡汤补补身体,忘不了他们让我们多与父母联系,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他们,忘不了在课间时分给我们的巧克力。他們不仅是老师在传道授业,更是一盏明灯,温暖地照亮我们。和他们一起在“中南大”学习生活的时光,将是我最为美好珍贵的日子。也正是他们为人师表时的严谨而又不失亲和的态度,引发了无数学子对“中南大”的向往。
与你相遇,不悔
如今在学校已度过了大半个学年,我看见夏日骄阳下鲜活的生命,林荫道上绿油油的叶子透出的丝丝缕缕的阳光;秋日里,金桂飘香,浓郁的花香将人包围,点点金色缀于枝头;落叶缓缓地飘下,踩上去松松软软的;白色的不知名的花朵飘下,落在砖红色的走道上,美得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画卷;晓南湖畔微风拂过,湖面泛来点点涟漪……
这里仍会发生很多故事,在“中南大”的日子似乎还有很长,又似乎转瞬即逝。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依旧会同“中南大”一起成长,何其有幸,与其一同度过70周年校庆。
时光永不会停止,“中南大”永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