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时间:9月18日
采访地点:中国美术馆咖啡厅
高扬
中国美术馆发展处副主任
中国美术馆发展处的具体工作有哪些?
发展处负责美术馆主业延伸经营项目的开发与管理,负责本馆展览、收藏资源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对下属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具体来说就是监管下设企业,指导店面经营、衍生品设计开发,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处要起到企业和美术馆之间的衔接作用,是对企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以确保下属企业的较好的完成美术馆配套功能,并持续健康发展。还有一个工作内容就是争取社会赞助,一般是以展览、活动、授权等形式获取社会赞助。
像美术馆里的咖啡厅,归发展处管理吗?
由发展处监督管理。中国的博物馆配套服务产业经营起步较晚,国内很多博物馆、美术馆机构都是近10年甚至更近才意识到服务配套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博物馆开始以出租场地承包出去见效最快,找外边有经验的团队来经营,一段时间后,自己有了一些经验和资金的积累,最终还是收回自营。很多承包出去的经营活动在控制上经常出现问题,承包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常与美术馆、博物馆自身的公益身份产生矛盾,所以现在中国美术馆的咖啡厅等由下属企业经营,发展处监督管理。
也就是说美术馆有可能有资金进入的部分都是由发展处管理的?
发展处只是监管下属企业的资金。每个公益性事业单位类别不同,有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等不同收支模式,所以资金进入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是中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这样的特色,本身是非营性机构,但由于功能需要下设有企业。不同的下属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关系也就多种多样。比如下属企业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建立的,那么该机构有责任和义务扶植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把资金利润反馈给该机构。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下属企业,资金进入的部分也不尽相同,其管理部门也完全视具体需求而定。
也就是说国家目前对这一块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也会相继出台。目前文化产业博物馆在做,地方政府也在做,民营的美术机构也在做,个人也在做,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在参与其中。各方情况都不太一样。有些可以申请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有些凭借自收自支摸爬滚打,有些凭着热情一厢情愿而不顾收益等等。其实对于经营文化产业的单位来说,最大的扶植在于提供专门的税收扶植政策,以及各项发展文化产业的专项扶植资金。
中国美术馆有没有给发展处类似的压力?
目前还没有。有些事业单位全额投资下属企业,下属企业要用经营成果反哺事业运营经费。像台湾有的美术馆,下属企业是合作社性质的,比如每月员工自愿交出20元,把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经营,如果盈利后会有一定的利润以员工红利的形式返还,这与非营性公益机构在经济上没有直接联系,是反哺员工福利的一种方式。
博物馆事业运营其实有这样的需求,比如非营性机构的事业发展经费不足或者员工福利比较低的话,就要看看企业有没有可能返还一定的利润,但是目前能做到这一阶段的很少,大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
除了资金方面,在发展方面有提出哪些要求吗?
发展上当然希望文化产业范围更广,项目种类更加丰富,品质不断提高。
艺术衍生品的销售情况如何?
在北京博物馆领域,像故宫、国博、中国美术馆、首博,其实面临的情况都不太一样,观众群体和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比如艺术衍生品,我认为可以分为3个类别,纪念品、实用物品、限量的艺术衍生品或者复制品,甚至是艺术品原作。中国美术馆的观众群体中旅游者较少,和国博、故宫接待的游客相对较多,来一次就走了,他们带走的纪念品较多,从销售额上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美术馆面向专业观众,应该是介于纪念和实用物品之间,高端艺术衍生品的比例要小;但是像798艺术区,一些民营美术机构,他们就会朝着高端复制甚至奢侈品的方向来做,面对高端消费者,也具有一定的营利能力。中国美术馆虽然衍生品销售条件有限,但是消费的人气还是很旺。全国各地的美术馆也经常互通有无,讨论切磋,比如艺术衍生品随着展览来,现在我们也很热衷于和其他美术馆来合作开发拓展艺术衍生品。
如果这一块有营利的话,是不是也需要交纳相应的税收?
我觉得如果国家要扶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企业很难跟其他的零售业、制造业一样背负高比例税收。
那其实压力也还蛮大的。
也还好,但是如果真是要扶植文化产业的话,这一块应该减免,因为我们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营利,是引导消费者通过艺术衍生品了解艺术,让艺术走进生活,从而在无形中起到美育的作用。
你刚才也提到美术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时间也比较长了,那么它自身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唯一的近现代美术国家馆,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作为艺术衍生品开发的藏品和展览资源是最为丰富的。体现在机构设置上,有独立的监管部门和下属企业,配置也是合理的,这些都是优势。
那么在衍生品开发方面,都是自主开发,还是会和外边的团队合作?
和馆外的合作较多,包括设计、生产制作,由我们把控。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资金问题,艺术品授权将会成为今后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中国的版权法还很不完善,但是在其他国家,零售制造业已经深入到艺术授权领域,艺术授权对美术馆来说一方面可以低成本拿到一些品牌合作的艺术衍生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被授权品牌的渠道起到宣传的作用。
从事这个工作最大的体会是?
中国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开发一是基于馆藏,二是围绕展览,馆藏的衍生品从时间上来说准备会比较充裕,更注重精雕细琢,但是许多展览的衍生品开发,时间都比较紧张,这个时候的衍生品就偏向纪念品性质多一些。但水平和西方差距还是很大,像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他们从19世纪末期,阿尔伯特王室自己对艺术博览会就开始感兴趣,并涉及艺术衍生品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成熟了,艺术衍生品对于我国来说到现在也还是新兴词汇,所以艺术衍生品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就国内目前的环境,你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受到一些限制?
在金融危机之前,大家都觉得衍生品是个新型产业,资金蜂拥投进来之后,经过金融危机再看当年的一些投资是失败的。就目前的法律,还有消费者的观念,消费环境其实正在慢慢好转,如果时机成熟了,整个创意文化产业会蓬勃发展。
跟台湾相比,还差在文化产品的创意方案,他们每做一个产品讲一个故事,讲求与消费者的互动,情感上的沟通,潜移默化的培养观众的消费意识以及不断加深对艺术衍生品的了解,最后才能促成消费。现在电视广告在走下坡路,这也说明教育式的、交流式的宣传方式才能够拉动潜在的消费群体。对于全力支持的忠实消费者,和观望中的潜在消费者,我们更希望通过互动式的宣传,把观望型的消费者带动起来,在今后的艺术衍生品宣传策划中,可能会更偏向艺术衍生品的展览和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带动观众,这样会更有意思。
采访地点:中国美术馆咖啡厅
高扬
中国美术馆发展处副主任
中国美术馆发展处的具体工作有哪些?
发展处负责美术馆主业延伸经营项目的开发与管理,负责本馆展览、收藏资源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对下属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具体来说就是监管下设企业,指导店面经营、衍生品设计开发,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处要起到企业和美术馆之间的衔接作用,是对企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以确保下属企业的较好的完成美术馆配套功能,并持续健康发展。还有一个工作内容就是争取社会赞助,一般是以展览、活动、授权等形式获取社会赞助。
像美术馆里的咖啡厅,归发展处管理吗?
由发展处监督管理。中国的博物馆配套服务产业经营起步较晚,国内很多博物馆、美术馆机构都是近10年甚至更近才意识到服务配套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博物馆开始以出租场地承包出去见效最快,找外边有经验的团队来经营,一段时间后,自己有了一些经验和资金的积累,最终还是收回自营。很多承包出去的经营活动在控制上经常出现问题,承包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常与美术馆、博物馆自身的公益身份产生矛盾,所以现在中国美术馆的咖啡厅等由下属企业经营,发展处监督管理。
也就是说美术馆有可能有资金进入的部分都是由发展处管理的?
发展处只是监管下属企业的资金。每个公益性事业单位类别不同,有国家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等不同收支模式,所以资金进入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是中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这样的特色,本身是非营性机构,但由于功能需要下设有企业。不同的下属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关系也就多种多样。比如下属企业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建立的,那么该机构有责任和义务扶植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把资金利润反馈给该机构。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下属企业,资金进入的部分也不尽相同,其管理部门也完全视具体需求而定。
也就是说国家目前对这一块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也会相继出台。目前文化产业博物馆在做,地方政府也在做,民营的美术机构也在做,个人也在做,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在参与其中。各方情况都不太一样。有些可以申请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有些凭借自收自支摸爬滚打,有些凭着热情一厢情愿而不顾收益等等。其实对于经营文化产业的单位来说,最大的扶植在于提供专门的税收扶植政策,以及各项发展文化产业的专项扶植资金。
中国美术馆有没有给发展处类似的压力?
目前还没有。有些事业单位全额投资下属企业,下属企业要用经营成果反哺事业运营经费。像台湾有的美术馆,下属企业是合作社性质的,比如每月员工自愿交出20元,把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经营,如果盈利后会有一定的利润以员工红利的形式返还,这与非营性公益机构在经济上没有直接联系,是反哺员工福利的一种方式。
博物馆事业运营其实有这样的需求,比如非营性机构的事业发展经费不足或者员工福利比较低的话,就要看看企业有没有可能返还一定的利润,但是目前能做到这一阶段的很少,大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
除了资金方面,在发展方面有提出哪些要求吗?
发展上当然希望文化产业范围更广,项目种类更加丰富,品质不断提高。
艺术衍生品的销售情况如何?
在北京博物馆领域,像故宫、国博、中国美术馆、首博,其实面临的情况都不太一样,观众群体和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比如艺术衍生品,我认为可以分为3个类别,纪念品、实用物品、限量的艺术衍生品或者复制品,甚至是艺术品原作。中国美术馆的观众群体中旅游者较少,和国博、故宫接待的游客相对较多,来一次就走了,他们带走的纪念品较多,从销售额上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美术馆面向专业观众,应该是介于纪念和实用物品之间,高端艺术衍生品的比例要小;但是像798艺术区,一些民营美术机构,他们就会朝着高端复制甚至奢侈品的方向来做,面对高端消费者,也具有一定的营利能力。中国美术馆虽然衍生品销售条件有限,但是消费的人气还是很旺。全国各地的美术馆也经常互通有无,讨论切磋,比如艺术衍生品随着展览来,现在我们也很热衷于和其他美术馆来合作开发拓展艺术衍生品。
如果这一块有营利的话,是不是也需要交纳相应的税收?
我觉得如果国家要扶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企业很难跟其他的零售业、制造业一样背负高比例税收。
那其实压力也还蛮大的。
也还好,但是如果真是要扶植文化产业的话,这一块应该减免,因为我们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营利,是引导消费者通过艺术衍生品了解艺术,让艺术走进生活,从而在无形中起到美育的作用。
你刚才也提到美术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时间也比较长了,那么它自身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唯一的近现代美术国家馆,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作为艺术衍生品开发的藏品和展览资源是最为丰富的。体现在机构设置上,有独立的监管部门和下属企业,配置也是合理的,这些都是优势。
那么在衍生品开发方面,都是自主开发,还是会和外边的团队合作?
和馆外的合作较多,包括设计、生产制作,由我们把控。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资金问题,艺术品授权将会成为今后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中国的版权法还很不完善,但是在其他国家,零售制造业已经深入到艺术授权领域,艺术授权对美术馆来说一方面可以低成本拿到一些品牌合作的艺术衍生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被授权品牌的渠道起到宣传的作用。
从事这个工作最大的体会是?
中国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开发一是基于馆藏,二是围绕展览,馆藏的衍生品从时间上来说准备会比较充裕,更注重精雕细琢,但是许多展览的衍生品开发,时间都比较紧张,这个时候的衍生品就偏向纪念品性质多一些。但水平和西方差距还是很大,像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他们从19世纪末期,阿尔伯特王室自己对艺术博览会就开始感兴趣,并涉及艺术衍生品的概念,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成熟了,艺术衍生品对于我国来说到现在也还是新兴词汇,所以艺术衍生品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就国内目前的环境,你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受到一些限制?
在金融危机之前,大家都觉得衍生品是个新型产业,资金蜂拥投进来之后,经过金融危机再看当年的一些投资是失败的。就目前的法律,还有消费者的观念,消费环境其实正在慢慢好转,如果时机成熟了,整个创意文化产业会蓬勃发展。
跟台湾相比,还差在文化产品的创意方案,他们每做一个产品讲一个故事,讲求与消费者的互动,情感上的沟通,潜移默化的培养观众的消费意识以及不断加深对艺术衍生品的了解,最后才能促成消费。现在电视广告在走下坡路,这也说明教育式的、交流式的宣传方式才能够拉动潜在的消费群体。对于全力支持的忠实消费者,和观望中的潜在消费者,我们更希望通过互动式的宣传,把观望型的消费者带动起来,在今后的艺术衍生品宣传策划中,可能会更偏向艺术衍生品的展览和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带动观众,这样会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