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本文据此进行如下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优化学生的科学学习思路和方法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基于小学生科学探究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引导策略,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如下是笔者的详细分析。
一、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特点
(一)环境特点——需要和谐轻松的探究氛围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多来自于快乐轻松的学习情感体验,所以他们和谐轻松的探究氛围,而且环境越和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强,探究成效也会更好,所以和谐轻松的探究氛围是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环境特点。
(二)教学特点——需要耐心细致的教学引导
科学实验课堂中,学生虽然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力,但课堂知识的引导主体仍然是老师,小学生尚不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往往很多看似非常简单的科学知识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学会。所以,耐心细致的教学引导非常必要,是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教学特点。
(三)学习特点——需要快乐和谐的团队活动
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可以在“开放,包容,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相互学习交流,从而获得必要科学知识和经验常识,共同进步。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这种方式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有帮助。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议——构建开放式课堂
(一)围绕两大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学生只有先学会思维分析,才有动手实操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然后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逻辑思考,还要进行数据分析。比如在进行《观察水生植物》实验时,如何测算水缸中水位的变化、如何设置对照试验、如何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等,都属于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范畴。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学会思维分析后,接下来就是动手实践,科学实验课堂中,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科学实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于科学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其对各个科学实验环节的操作熟练度,比如在教学《观察水生植物》时,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设计观察过程等都属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范畴。
(二)兼顾两种学习方式
1、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为前提
科学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学生难有兴趣,而实验教学过程更加繁琐,如果没有趣味化的知识展示和探究过程,学生则更难有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比如在教学《蚯蚓》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讲解蚯蚓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为蚯蚓制作“温馨小家”,制作过程有趣有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需前后有序,一般情况下,教师都需要先展示科学实验工具、阐述过程、提出问题,然后才让学生进行实验。基于此过程,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实验原理和过程,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并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经验交流,从而互补有无。
比如在教学《水结冰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水和冰之间的异同点,收集实验素材,理顺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水在低温下会形成冰”,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3-4人一起做科学实验——在纸杯中倒入25℃温水,然后放在小冰箱中,分别在5分钟、10分钟、20分钟后打开冰箱观察纸杯中水的情况,分别是水没有结冰,部分水结成冰,水全部结成冰,之后学生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水在低温下会形成冰,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体现两大教学特点
1、管理方式外松内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开放式课堂并不是“放羊”教学,相反,因为课堂环境更加开放,所以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应更加科学,始终保持“外松内紧”的状态。所谓外松,就是让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管理压力,所谓内紧,就是通过教师的管理调控保障课堂组织纪律。两者结合,才能保障学生的实验探究行为始终积极而正确,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2、探究方式贴近生活
科学知識和生活息息相关,构建科学实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构建生活化探究课堂。所以教师需要在科学实验课堂中融合多种多样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些生活中奇妙的科学现象,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有动手实操的愿望,也容易培养其动手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明确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特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相关的教学引导方法。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希望能为各位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可用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包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3-234.
[2]刘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4):12-13.
[3]涂建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5):1-3.
[4]张艳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8,000(001):71-72.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优化学生的科学学习思路和方法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基于小学生科学探究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引导策略,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如下是笔者的详细分析。
一、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特点
(一)环境特点——需要和谐轻松的探究氛围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多来自于快乐轻松的学习情感体验,所以他们和谐轻松的探究氛围,而且环境越和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强,探究成效也会更好,所以和谐轻松的探究氛围是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环境特点。
(二)教学特点——需要耐心细致的教学引导
科学实验课堂中,学生虽然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力,但课堂知识的引导主体仍然是老师,小学生尚不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往往很多看似非常简单的科学知识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学会。所以,耐心细致的教学引导非常必要,是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教学特点。
(三)学习特点——需要快乐和谐的团队活动
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可以在“开放,包容,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相互学习交流,从而获得必要科学知识和经验常识,共同进步。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这种方式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有帮助。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议——构建开放式课堂
(一)围绕两大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学生只有先学会思维分析,才有动手实操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然后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逻辑思考,还要进行数据分析。比如在进行《观察水生植物》实验时,如何测算水缸中水位的变化、如何设置对照试验、如何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等,都属于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范畴。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学会思维分析后,接下来就是动手实践,科学实验课堂中,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科学实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于科学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其对各个科学实验环节的操作熟练度,比如在教学《观察水生植物》时,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设计观察过程等都属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范畴。
(二)兼顾两种学习方式
1、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为前提
科学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学生难有兴趣,而实验教学过程更加繁琐,如果没有趣味化的知识展示和探究过程,学生则更难有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比如在教学《蚯蚓》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讲解蚯蚓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为蚯蚓制作“温馨小家”,制作过程有趣有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需前后有序,一般情况下,教师都需要先展示科学实验工具、阐述过程、提出问题,然后才让学生进行实验。基于此过程,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实验原理和过程,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并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经验交流,从而互补有无。
比如在教学《水结冰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水和冰之间的异同点,收集实验素材,理顺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水在低温下会形成冰”,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3-4人一起做科学实验——在纸杯中倒入25℃温水,然后放在小冰箱中,分别在5分钟、10分钟、20分钟后打开冰箱观察纸杯中水的情况,分别是水没有结冰,部分水结成冰,水全部结成冰,之后学生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水在低温下会形成冰,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体现两大教学特点
1、管理方式外松内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开放式课堂并不是“放羊”教学,相反,因为课堂环境更加开放,所以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应更加科学,始终保持“外松内紧”的状态。所谓外松,就是让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管理压力,所谓内紧,就是通过教师的管理调控保障课堂组织纪律。两者结合,才能保障学生的实验探究行为始终积极而正确,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2、探究方式贴近生活
科学知識和生活息息相关,构建科学实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构建生活化探究课堂。所以教师需要在科学实验课堂中融合多种多样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些生活中奇妙的科学现象,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有动手实操的愿望,也容易培养其动手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思想指导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明确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特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优化相关的教学引导方法。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希望能为各位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可用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包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3-234.
[2]刘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4):12-13.
[3]涂建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5):1-3.
[4]张艳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8,000(0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