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发现迄今最大的啮齿动物化石等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乌拉圭《共和国报》16日报道,一名古生物学爱好者曾在乌拉圭西南部科洛尼亚省的一处河滩找到一块动物头骨化石,化石目前保存在乌拉圭国家自然历史与人类学博物馆。埃内斯托·布兰科等乌拉圭研究人员分析后认为,化石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啮齿动物,它生活在距今约400万年前,体重可能接近一吨,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啮齿动物。这一头骨化石长约53厘米,研究人员据此推断该啮齿动物体长可能达到3米。这种巨型啮齿动物与人们熟悉的老鼠等完全不同,从进化角度来看可能与豪猪等更为接近。
  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南美地区的史前动物群可能会有帮助。此前已知的最大啮齿动物化石在委内瑞拉出土,它体重约700公斤,生活在距今约800万年前。
  
  鹦鹉龙化石完美重现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非洲科学家在我国辽宁发现一具鹦鹉龙化石,皮肤组织俱全,可最完整地观看远古恐龙有皮肤长得什么样。此化石有1.3亿年历史,可以两腿或四腿行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短厚的头上长着鹦鹉般的嘴喙,因此而得名。南非夸祖鲁那他大学的赛加腾·林哈姆-索列尔指出“在此化石中获得保存好的软组织真是太惊讶了,因为皮肤是第一个腐烂和分解的动物组织。至今,我们已经看到的只是保存完好的表皮。但这是我们首次看到与表皮垂直的切口所显露出的深层皮肤的横截面。”纽约城市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保罗·马德森说:“林哈姆-索列尔能够显示皮肤这一复杂组织的更多细节,这表明鹦鹉龙至少有一张强韧的皮肤。”
  
  
  阿富汗出土世界最早油画
  
  日本、欧洲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称,他们在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中发现了人类已知最古老的油画。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油画技术于文艺复兴时代前出现于欧洲,研究者在巴米扬石窟群中的发现可能从根本上颠覆这一观念。
  研究小组成员谷口叶子认为,曾存在于中国、印度等国范围内的古代文明可能也使用了与巴米扬壁画中类似的油料技术,但还没有人用先进技术对这些国家的古代文明遗迹展开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谷口说:“通过研究整个欧洲和中亚的古代壁画,我希望找出油画真正的起源。”
  
  希特勒罕见彩照曝光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张彩色照片摄于希特勒50岁生日宴会当天,1939年4月20日,这位独裁者在他位于巴伐利亚坐的“鹰巢”别墅内举行生日宴,照片中4位打扮可爱的小朋友据信皆是纳粹要员的孩子。
   希特勒原本很不习惯面对相机,但很快的,他便发现照片的惊人宣传魔力,并指派亲信霍夫曼为他掌镜拍摄大量的公关宣传照片。专家分析,霍夫曼及其班底当年仍不太熟悉彩色摄影新技术,因此,这些在巴黎寻获的大批彩色照片,应是出自希特勒另一位御用摄影师杰格之手。
  
  中国现代人可能起源于“许昌人”
  
  2007年12月17日,河南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在对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块较完整的古人类顶骨和枕骨、颞骨的断片共计16块,可复原成一块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其眉脊较突、前额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较好,未见变形。权威机构和专家初步判定,这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距今8万-10万年左右,早于距今两万年的山顶洞人,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许昌人”。这是继南京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发现之后,15年来我国古人类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尽管这一发现意义重大,但目前只是为解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至于许昌人到底与山顶洞人是什么关系,与非洲早期人类又是什么关系,还有待更深一步的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也将与中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继续对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以更准确地揭示其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对于人的排泄问题,其实很看重,“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村的人,一粪一溺,都浪费不得,要肥自家的田。因此,无论马桶也罢,厕所也罢,总而言之最后都要沤了肥田,所谓“肥水不落外人田”,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出门来不及回家方便,粪便掉在别人家地里,无论如何都会有点懊悔,特别敬业的,往往会找个家什捧回来。  南方大一点的集镇,也有人建公厕,这种公厕,跟公益无关,属于私人的赢利事业,用来专门收集赶
期刊
编译/彭华    正如观察报告所记载的那样,(1969年3月2日)上午10点40分,大约有30人的一队中国人,从对岸的岗哨大摇大摆地走出来,越过边界后,向达曼斯基岛走去。值勤人员警惕注视着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并立即通知了哨所值班员。  边防哨所里响起了战斗警报,装甲车和汽车做好了出发准备。哨所所长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将情况通知了友邻部队,即通报了布别宁和绍罗霍夫的哨所,并上报了边防队队长列昂诺夫
期刊
1894年7月25日,一艘由中国政府租借、满载中国精锐部队淮军的英国商船,在朝鲜附近洋面被日本联合舰队击沉,近千人罹难,直接引爆了甲午战争。这就是在国际战争史、司法史上成为经典案例的高升号(Kowshing)事件 (该事件首次全景披露请参见拙作《大东亚的沉没》,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  在高升号被日舰击中后,不少清军跳水求生未果,事后,中国方面指控日舰用机枪残杀落水者,日本方面则指控仍在船上的清
期刊
《新月》在1928年问世之初本是个文艺刊物,因为曾发表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人批评时政文章,暖暖的一弯新月,在如磐的夜色中,看上去却如钩一般的锋利,幽幽地闪着青光,“新月”从此不仅是抒情诗中的新月,而且获得了思想史、言论史的意义。梁实秋晚年,在海峡的对面,遥望似水流年,写过一篇《忆新月》:  “《新月》杂志在文化思想以及争取民主自由方面也出了一点力。最初是胡适之先生写了一篇《知难,行亦不易》,一篇
期刊
编译/彭华    2007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本刊总第114期节选其中一章,介绍了中苏边界冲突。两位作者通过大量史料,证实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不断增兵中苏边界,并不断对中国边民挑衅。1968年苏军出动装甲车冲撞正在七里沁岛上从事生产活动的中国边民,造成了中苏边界纠纷第一次惨重的流血事件。1968年12月27日,苏联边防军登上珍宝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中国政府在抗议未果的情
期刊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新的节假日安排通知,和以往不一样的是,今年的这份通知上,有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这三个节日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们寄托了人们对于先人的哀思,对于先贤的怀念,对于亲人的思念。今天这些节日依旧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旧时习俗,清明为先人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
期刊
编译 丁云燕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失守,近十万美菲联军成为日军俘虏。日军让战俘们从巴丹步行到奥唐奈集中营,这段100公里的死亡行军中有15000人死去。对于活下来的人而言,“奥唐奈”的名字就等同于死亡集中营。本文编译自美国二战老兵列斯特·坦尼的回忆录《地狱的梦魇》,追述他和他的战友们在奥唐奈集中营里的生活状况。    我们饥肠辘辘,步履蹒跚,忍受着疟疾和痢疾的折磨,行进到了一个古老废
期刊
当人从户籍、档案、指标、编制的桎梏中,逐渐挣脱出来,这种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实际上正是个体人打破经济政治的层层禁制走向人格自由的过程。    1979年7月1日那一天,成凯文心情格外的好。他刚刚拿到了调回家乡某中学任教的通知,为此,他已经等待了整整11年。  1968年,当成凯文从四川外国语学院毕业的时候,他就曾经向学校提出了回到老家四川宜宾工作的请求,那里有他朝思暮想的未婚妻。但是,
期刊
■来源:天涯社区作者:xajh2001  记录秦朝法令的“睡虎地秦简”,明确谈到关于服劳役者没有按时到达的处罚。按情节的轻重处以几天到几十天的监禁,并非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死刑。秦朝短暂的历史却从事了大量惊人的工程,很多人被作为囚犯无偿服这些劳役。如果按照秦朝纸面上温和的法令,他们根本找不到足够多犯罪的人作为长期囚犯,这说明法令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政府自己给破坏了。从秦朝法令的性质上来解释,法家对法令的
期刊
到1942年的夏天,地中海小岛马耳他已经被轴心国包围两年了。德意空军从西西里岛的机场起飞,不断对马耳他进行猛烈空袭。马耳他人像蚂蚁一样躲进岛上的防空洞和地道中,士兵们则由于缺乏弹药只好端着机枪躲在树林里。马耳他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英国的补给,但是轴心国海军在地中海占了上风,严密监视着盟军的运输路线,盟军每次运输补给都会遭到猛烈打击。  1942年8月,盟军展开“基石行动”,派遣2艘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