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中,这也使得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的课程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听力障碍的学生因为特殊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特征,对他们开展计算机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互动式模式在听障孩子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互动式模式在听障孩子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互动式模式;听障孩子;计算机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60-01
引言
21世纪,人类迎来了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也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状态,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办公等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的社会行为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那些先天或后天由于生理缺陷而产生听力障碍的人群来说,互联网的出现,搭建他们和普通人群的交流渠道。在网络没有兴盛之前,他们只能够依靠手语和普通人群进行交流,而普通人群手语掌握很少,并且他们获取外部的信息和途径也非常的有限,这也使得他们心里上越来越自卑。而互联网的出现为这些特殊的人群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加强对听障孩子的计算机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听障孩子在接受计算机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困难
计算机课程具有信息密集、知识量大和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而在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听障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并立足于实践,这才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这些知识。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像健全学生一样为他们灌输大量的专业词汇如:“内存”、“CPU”、“输出输入系统”等,他们会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怎样去进行理解和消化。而在一些实践操作环节,比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等,他们所需要学习的时间和成本都要远远超过健全的学生,教师需要反反复复的为他们进行讲解和演示,并且对于理论内容较多的知识点来说,他们学习起来会更加的困难[1]。但是,将互动式模式应用于听障孩子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二、互动式模式在听障孩子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听障孩子存在生理上的缺陷,会使得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变得非常的困难。但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与正常孩子是没有区别的,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当要针对听障孩子的生理特征,选择合理的互动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正确有效的学习。对于听障孩子,我们可以尽可能的调动他们对于文字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从而有效的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及时通信软件进行文字交流互动,或鼓励学生阅读微博和论坛上的文章和新闻事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制性的将他们单一的形象思维转入到阅读中,提高他们阅读理解、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2.注重互动表达方式。
在计算机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当遇到新的计算机专业术语,教师切记不能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用手语直译给学生,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这些知识的理解,习惯了形象化的思维他们的会感觉到不知所云,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應当要这些名词的意思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用学生能够明白的方式解释给学生。比如:在对“CPU(中央处理器)”这一专业词汇解释给学生时,就可以用“计算机的心脏”的手语进行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对这一词汇进行理解了,同时也能够提高手语的传达信息量和有效性,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实践教学。
听力障碍人群由于丧失了听力,他们和其他交流时通常需要依靠手势,因此,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的发达,但是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就相对较弱,尤其是先天失聪者。听障孩子的视觉非常的敏锐,对于事物都具有较强的想象力[3]。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征,优化教学的内容,增加更多的时间操作的互动演示环节,将课程当中的技能要点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作,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动作和演示,减少文字的传递,从而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掌握计算机技能可以更好的帮助听障人群实现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听障孩子的计算机教学研究,根据他们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采取互动式模式能够帮助听障孩子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促进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牛牧,尤菲菲,等.“互联网+教学”在听障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8(7):90-91.
[2]卓然,牟远明.聋计算机教育中建构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2):89-90.
[3]朱丽萍,万志伟.浅析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J].知识经济,2015(17):147-147.
【关键词】互动式模式;听障孩子;计算机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60-01
引言
21世纪,人类迎来了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也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状态,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办公等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的社会行为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那些先天或后天由于生理缺陷而产生听力障碍的人群来说,互联网的出现,搭建他们和普通人群的交流渠道。在网络没有兴盛之前,他们只能够依靠手语和普通人群进行交流,而普通人群手语掌握很少,并且他们获取外部的信息和途径也非常的有限,这也使得他们心里上越来越自卑。而互联网的出现为这些特殊的人群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加强对听障孩子的计算机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听障孩子在接受计算机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困难
计算机课程具有信息密集、知识量大和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而在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听障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并立足于实践,这才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这些知识。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像健全学生一样为他们灌输大量的专业词汇如:“内存”、“CPU”、“输出输入系统”等,他们会无从下手,也不知道怎样去进行理解和消化。而在一些实践操作环节,比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等,他们所需要学习的时间和成本都要远远超过健全的学生,教师需要反反复复的为他们进行讲解和演示,并且对于理论内容较多的知识点来说,他们学习起来会更加的困难[1]。但是,将互动式模式应用于听障孩子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二、互动式模式在听障孩子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听障孩子存在生理上的缺陷,会使得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变得非常的困难。但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与正常孩子是没有区别的,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当要针对听障孩子的生理特征,选择合理的互动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正确有效的学习。对于听障孩子,我们可以尽可能的调动他们对于文字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从而有效的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及时通信软件进行文字交流互动,或鼓励学生阅读微博和论坛上的文章和新闻事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制性的将他们单一的形象思维转入到阅读中,提高他们阅读理解、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2.注重互动表达方式。
在计算机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当遇到新的计算机专业术语,教师切记不能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用手语直译给学生,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这些知识的理解,习惯了形象化的思维他们的会感觉到不知所云,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應当要这些名词的意思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用学生能够明白的方式解释给学生。比如:在对“CPU(中央处理器)”这一专业词汇解释给学生时,就可以用“计算机的心脏”的手语进行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对这一词汇进行理解了,同时也能够提高手语的传达信息量和有效性,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实践教学。
听力障碍人群由于丧失了听力,他们和其他交流时通常需要依靠手势,因此,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的发达,但是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就相对较弱,尤其是先天失聪者。听障孩子的视觉非常的敏锐,对于事物都具有较强的想象力[3]。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征,优化教学的内容,增加更多的时间操作的互动演示环节,将课程当中的技能要点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作,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动作和演示,减少文字的传递,从而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掌握计算机技能可以更好的帮助听障人群实现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听障孩子的计算机教学研究,根据他们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采取互动式模式能够帮助听障孩子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促进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牛牧,尤菲菲,等.“互联网+教学”在听障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8(7):90-91.
[2]卓然,牟远明.聋计算机教育中建构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2):89-90.
[3]朱丽萍,万志伟.浅析计算机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J].知识经济,2015(17):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