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误会微波炉了吗?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微波炉已经成为了十分普及的厨房装备,它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冻、加热各类食物,网络上甚至还有专门的微波炉食谱,教你如何使用微波炉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
  不過,在人们使用微波炉的几十年里,耸人听闻的传言就从来没断过。比如,微波炉会造成食物的营养流失,微波炉辐射伤害大脑等等。
  那么家用的微波炉真的安全吗?
  微波炉如何加热食物
  在解答一些疑问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微波炉的工作原理。
  让我们先从水说起,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更强,所以水分子中的电子会比较集中在氧原子那一头,而离两个氢原子远一些。整体来看,电荷分布不均,水分子相当于一头带正电,另一头带负电,这样的分子被称为“极性分子”。
  通常,分子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而当极性分子处在电场中,正电那头就会转向电场的负极,负电那头会转向电场的正极。当电场不停地快速转动时,水分子也会跟着转,高频率震动的水分子就会产生热量。
  微波炉实际上就是一个外加的、不停变化的电磁场,以每秒高达数亿次的速度摆动,摆动产生微波(电磁波的一种),将电磁场能量逐渐转化为分子的热能。当然,一旦微波停止,旋转电场消失了,水分子们也就安静下来了。
  微波炉致癌和破坏食物营养?
  现在的人们可谓谈“辐射”色变,只要一听到辐射,就认为是不好的。实际上,从任何源头发射出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都被称为辐射,比如,来自太阳的光和不断从我们的身体中散发出来的热量都是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决定了辐射能量的高低,频率高,辐射的能量也高。
  高能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和一些高能量的紫外线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即它们有足够的能量从原子和分子中移除一个电子(电离)。因此当电离辐射接触到人体时,可能会破坏细胞内的DNA,从而导致癌症。而微波和无线电等辐射能量较低,是一种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只能使分子中的原子运动或振动,但是不足以电离,即微波本身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或分子结构。
  因此,微波不会直接导致人得癌症,而且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甚至,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对于鱼、肉等食物来说,烧烤、炸等传统加热方式容易导致肉变焦,从而产生一些致癌物。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微波是会破坏分子结构的,不过,分子结构的破坏仅仅只是因为高温加热造成的,与在燃气灶上加热没有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任何类型的食品加工都会使食材发生一些营养特征上的变化。曾有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称,微波炉加热保留了西兰花中的所有矿物质,但却失去了维生素C。而维生素C本就在高温下极易分解,因此任何烹饪方式都会导致其损失。
  微波炉的安全风险
  我们已经澄清了微波炉没有致癌和造成食物营养流失的风险,不过,这并不代表微波炉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风险。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剂量的微波辐射下,人体也会出现体温升高或烧伤的现象。其次,一些实验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微波辐射的动物患白内障或生育能力下降的风险会提高,但对人体是否有类似的影响尚不清楚。
  当然,我们也不用太担心。市面上销售的微波炉都是有严格的生产标准的,微波炉的金属结构会很大程度上地阻止电磁波从设备中流出。
  另外,有证据表明,在用微波炉加热时,塑料包装中的化学物质会转移到食物中,这很可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微波加热食物时,食物应放在有微波安全标志的容器中。
其他文献
很少有像轮子那样令人费解的发明。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这句话用到我们的原始祖先身上是很成问题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即使他们已经意识到可以通过滚动来移动物体,但要制造出一个真正有用的轮子,那需要多少时间、物力和技能啊,得砍斫木料,加工成圆形,镂空……而他们每天都要为填饱肚子奔波,哪能拿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做费力、费时的试验呢。  现在,一位考古学家提出一个
期刊
在观察动物王国时,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色彩。从非洲树林棕褐色的蟑螂到南美草原色彩斑斓的闪蝶,动物们展示出各自不同风格的色彩——有的单调,有的华丽。然而,动物们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它们的色彩中有什么秘密?这些有趣的问题,引起了许多生态学家的探究,比如美国生态学家蒂姆·卡罗。  蒂姆·卡罗于1952年出生于英国,自小热爱自然,聪明勤奋。1969年,年仅17岁的蒂姆·卡罗考入了剑桥大学动物学专业,197
期刊
2009年,法国潜水员斯凡特·米思德创造了水下屏气11分35秒的世界记录。2012年,德国潜水员汤姆·希塔斯通过吸氧,先让身体充满氧气,然后在水下呆了22分钟22秒。潜水员能够屏息如此长的时间是因为哺乳动物的一种天生的生理反应——潜水反射。  哺乳动物在屏息时,冷却和湿润鼻孔及面部就会触发潜水反应,此时,哺乳动物的心率会明显减慢,一些海洋哺乳动物的心率可以下降90%,相对而言,人类的心率下降幅度较
期刊
在头脑中想象一个苹果,你可能会把它想象为红色的红富士;当你妈妈打电话来时,你也许同时想象出她那种关切的面容;上个假期在海边度假的你,可能时常仍回想着美丽的沙滩……  但对某些人来说,上面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他们无法在头脑中想象出任何画面。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心灵之眼”。那么,这种症状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患有这种症状的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发现盲眼的心灵  事实上,早在19世纪80年代,
期刊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话题已经被探讨很多年了,科学家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在明显地变暖,是地球妈妈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生存危机。但是,很多人认为,对于年复一年的气候,似乎年年“花”相似,并没有明显感觉到哪个季节变暖了,“冬天不还是那么冷”?  那么,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骗局吗?  全球气候变暖不是骗局  太阳光慷慨地把热量送给地球,使万物茁壮生长,多余的热量又被地球以长波形式辐射出去,大气和地面及空间进行
期刊
有一个想法一直以来让微生物学家寝食难安:现在航空业那么发达,坐飞机到异国异地旅行的人那么多,万一下一次致命传染病爆发,可能很快会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造成大规模人口死亡。  “这个世界早就具备爆发一场毁灭性致命传染病的条件了”,这个观点长期以来也被许多人所接受,以至于这种想法成为科幻小说的经典情节。但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造成致命传染病的爆发,在历史上是不乏沉痛的先例的。中世纪由于蒙
期刊
从大爆炸到现在,宇宙已经经历了大约138亿年,其中大部分可见物质已经变成了许多不同大小、亮度和寿命的恒星。今天宇宙中的恒星有好多种类型,包括主序星、红巨星、蓝超巨星、白矮星等,但天文学家认为,还有一些恒星与现有的恒星类型都不同,但它们需要再经历几十亿年甚至数万亿年才有可能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其中四种可能在遥远的未来才会出现的恒星。  蓝矮星  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是红矮星,它是一种质量相
期刊
虽然于2017年10月19日发现的第一位“星际来客”奥陌陌有着出人意料的形状(长条形,而非圆形或块状),但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它是自然的产物,而非外星人的作品。  在历史上,有很多东西一度被猜测是外星人的信号,后来被证实它们有着(或可能有着)自然的起源,外星人实属一个“多余的假设”。下面我们仅举7个例子。  1、火星运河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绘制出一份火星图,上面有许多狭窄的暗线连
期刊
很多人对安慰剂效应已经非常熟悉,但知道反安慰剂效应的恐怕就不多了。两者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小朋友过生日,爸爸给他买了一个精美的蛋糕。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这时,爸爸说:“你知道吗?这块蛋糕都值我一周的工资了。”爸爸其实是扯谎,这块蛋糕没那么贵。  如果小朋友听了,说:“爸爸,您对我太好了!”然后吃起来更津津有味了,这是安慰剂效应。  但如果这位小朋友更能体谅人,他听后说:“爸爸,
期刊
海上航线雷暴最频繁  一条轮船行驶在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一道霹雳击中了高高的桅杆……这一幕的确是很吓人的。行驶在海面上的船只,因其高高的金属桅杆,容易成为雷击的对象。现在,告诉你一件更恐怖的事情:船只本身的活动,就是雷暴发生的诱因!这是人类活动改变天气的一个怪诞例子。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位科学家从“世界闪电定位网”上查看从2005年到2016年间闪电袭击的记录时,他注意到东印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