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浏阳河》的弹奏特征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浏阳河》这首中国钢琴改编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据唐壁光创作的同名歌曲改编的一首钢琴独奏曲。王建中(1933~),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他在“文革”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曲调改编的钢琴曲。王建中把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洋乐器融为一体,在钢琴改编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代表作品:《云南民歌五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梅花三弄》、《小奏鸣曲》、《诙谐曲》、《情景》、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等。王建中先生在音乐界和教育界产生极大的影响,他的钢琴、教学一系列创作成果在我国享有盛名。
  一、《浏阳河》的曲式结构特征
  本曲采用了三部曲式和变奏曲式特征的混合曲式,包括引子、主题的初次呈示、变奏、华彩段、再现部、尾声。结构图如下:
   引子(1~9小节),E徵调式,一段简单的旋律开头,紧跟着流水主题,将乐曲的气势推向高潮。主题(10~32小节),主题的初次呈示。这是一个非方整性的四句式乐段,由a+b+c+a′构成,a′是a的变化重复。其中起承转三个乐句各由4小节构成,而合句由5+5十个小节构成。整个乐段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承、转、合的布局结构。起为10~13小节,承为14~17小节,二者以级进和小跳的方式进行。转为18~21小节,造成小高潮的出现。合为22~31小节,是使转句造成的高潮渐趋平静,回顾全曲并收束音乐。使主题保持了首尾呼应,同时也使作品的主题与引子保持了较多的联系,增加了作品的内部凝聚力。31~32两个小节既是主题初次呈示部分的结束,也是主题与变奏之间的过渡,为第一变奏的出现做准备,使两个部分衔接自然。变奏(33~52小节),发展中段,首先变奏出场,运用复调的手法来写,由流水主题和歌曲主题相结合的方式来构成。布局结构依旧是起、承、转、合。由a1+b1+c1+a1′组成。a1′是a1的变化重复。其中起承转各由4小节,不同的是,合句由5+3八个小节构成。主题出现在低声部,高声部流水主题与之相对应,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转句的流水主题以级进和小跳两种方式相结合来进行。合句的流水音型综合了前面的两种形式。合句的后半部分将民歌主题和流水主题进行了调换,为接下来的发展段落做好充分的准备。华彩段(52~53小节),整个段落有两个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是由一个无小节线长达36拍的小节构成,流水主题贯穿。它可以分为四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1~6拍由调式的主音E1开始,之后又回到调式的下属音A。第二小部分7~12拍,它的基本发展结构承接上段,还是主音E开始,之后音乐又回转到下属方向同主音调的E羽调,带来新的音响效果。第三小部分13~23拍,与前两段的发展结构不同,上行运用四五度模进的手法。尾声(82~83),六连音的流水主题及其模进的再现,好像是作曲家回顾引子和华彩段的发展段落,起到了首尾呼应,贯穿全曲的效果,同时也极好地为作品营造了优雅静谧的氛围,使音乐渐渐消弥,音乐在琴声中渐行渐远,最后慢慢消失,给人留下无限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二、《浏阳河》的旋律特征
  旋律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王建中先生表达该音乐作品的情感时无不体现在该乐曲的主题旋律上。钢琴改编曲《浏阳河》》这首中国钢琴作品是以我国传统五声调式为基础所创作的,保留了原素材的民族风格,首先这首曲子的旋律基本是模仿原曲,旋律线条在五声性基础上展开。引子(1~9小节),Andante(行板),采用原曲旋律的最后一句,将八度分割成四、五度的旋律模式,描写出浏阳河的壮丽、辽阔。主题(10~32小节),主题第一次呈示,曲调与同名歌曲相同。保留了原曲的民族风味。也采用民歌常用的起、承、转、合的布局结构。变奏(33~52小节),主题旋律在中声部,与主题初次呈示段形成对比,同时与高声部相互呼应。低声部用五度音程来模仿大管。华彩段(52~53小节),运用平行级进、模进等流动音型,表现了浏阳河的蜿蜒、悠长。再现部(54~82小节),在旋律方面做了大量加花以及装饰性的处理,使旋律更加流畅,给人一种流动的画面感。
  三、《浏阳河》的织体特征
  这首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复调性,织体精致、丰满。引子(1~9小节),左手的六连音作为分解和弦伴奏,右手采用将八度分割成四、五度的手法,描写浏阳河波光粼粼水面上的情景。主题(10~32小节),主旋律用单音唱出,低声部用单音加柱式和弦(三和弦基础上附加二度)作伴奏,更能体现出它的民族风味。18小节开始,织体分为三个层次,低声部与新加入的高声部一起与中声部的主旋律构成民族音乐中常用的支声复调;27~32小节是合句,是运用具有卡农性质的音符二声部的旋律结构引入。22~26小节运用的伴奏音型与起、承二句相同,织体同时也恢复为二声部。而出现在第25小节的三声部织体及伴奏音型的变化则是综合了转句的某些特征。此外,这一小节同样也使用了引子第四小节中雅乐音阶的特征音。变奏(33~52小节),乐曲中段的织体由六连音模进与旋律主题相交织构成,高声部与低声部以6对4的节奏模式相结合。这样的织体设计在旋律相同的基础上给我们造成了不同的听觉感受。华彩段(52~53小节),这一段的织体是以民族五声调式的分解和弦来构成,使用了大量的模进流动音型,表现出浏阳河的壮美、蜿蜒。再现部(54~82小节),运用了和音衬托式织体,左手伴奏部分采用了琶音音型,很好的衬托了右手的主旋律,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山河和对伟大领袖的无限怀念。71~82小节,在音乐织体上加入和弦音,给人以庄重感。
  四、结论
  王建中先生所创作的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进程中,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它利用钢琴音域广、创作技法多样的特点,给钢琴以民族乐器的灵魂,让钢琴丰富的感染力以全面的展示,这是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体现,也是民族音乐世界化的体现。从本曲中不难看出,此钢琴曲为钢琴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民族的便是世界的,音乐创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听众获得美的享受,让所有人能欣赏音乐、领悟音乐。通过对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研究与了解,让笔者对钢琴改编曲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一首好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好听,也有它特殊存在的意义!作为一个钢琴爱好者,笔者希望以后能见到更多这样的优秀作品,将中国钢琴音乐推向世界。
其他文献
皮克斯的成功,从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而成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开始,《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时间跨度恰好符合皮克斯的成长轨迹,也成为皮克斯最成功也延续时间最长的系列电影。本文以《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为例,分析皮克斯电影的人文关怀与现实隐蕴。  一、人文关怀  《玩具总动员1》开篇以主人公安迪的视角,表现玩具牛仔警官胡迪的世界以及主人公安迪对胡迪的爱。在安迪面前的胡迪是面无表情的,他不能像独处时那
期刊
经典结晶人生精华,洞悉世事人情,铭刻历史史实。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哲人曾经说过,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因此,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丢失就是文化的丢失。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都柏林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爱尔兰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话语权,爱情观,以及战乱下对家国的看法。  【关键词】女性,战争,话语权。  著名爱尔兰戏剧家肖恩·奥凯西所创作的《都柏林三部曲》——《枪手的影子》,《朱诺与孔雀》,《犁与星》曾经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战乱期间的爱尔兰阿贝剧院名噪一时。肖恩·奥凯西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并以自己早年的人生
期刊
由浙江卫视、蓝天下影视和英皇娱乐重磅打造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十二道锋味》在开播半年前就未播先热,主持节目的80后影帝谢霆锋与加盟其中的众多大牌明星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节目看点,在一众媒体与粉丝对节目的翘首以盼中,于2014年7月12日  正式播出的第一期节目终于揭开了这档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神秘面纱。  在节目的前期宣传中,制作单位将其定位于一档美食节目,但是统观下来,这更像是一档集结了广告片、微电影等多种
期刊
时间:中午  地点:村里校长家  人物:校长——女,50岁,性格豪爽。  大望——男,22岁,大学即将毕业,来村里实习老师  小希——男,12岁,留守儿童  [幕启  [村长上。  校长: 家逢喜事乐呵呵,杀鸡宰鸭迎贵客。干妹妹儿子快毕业,要来村里代代课。(向台后喊)同学们,你们要来新老师啦!  [大望上。  大望: 临近毕业真繁忙,创业实习两冲撞。一路颠簸到此地,只为找人盖个章。校长!大姨!  
期刊
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是富含情感的艺术。而要想从音乐中体会音乐作品表达的艺术思想、描述的艺术形象、体现的艺术风格,体会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就要学会“听”音乐中的声音。听音就是练耳,它同视唱紧密相联,都是训练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但是听音、辨音并不是说谁的耳朵灵敏度高,也不是说谁可以将别人听不见的声音听出来,而是说他们分辨、分析、理解声音的能力比别人高。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
期刊
王维在《偶然作》中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馀习,偶被世人知。”可见他既是一名诗人,同时也不否认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从古至今,世人都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词的最大特色,在王维的诗词中,不仅有多层次的景物逼真描摹,还有千变万化的“诡状殊行”和“斑斓色彩”;所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中有画”不仅仅是水墨山水技法的应用和意境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在诗词中对绘
期刊
【摘 要】在当代,中国水彩画要想提高和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在把握水彩画的独特性的同时进行技法和材质的创新。只有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寻找和探索新的创新点才能更益于水彩画的表现语言和技法的提高。在本文中通过对层板、竹子上试作水彩画的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水彩画在层板、竹子上作画是可行的,能够充分发挥水彩固有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水彩画 ;“水”和“色” ;交融 ;技法;实践  
期刊
提起动画电影,几个金子招牌会立马浮现在我们眼前:皮克斯、梦工厂、蓝天工作室、宫崎骏等等,无数经典形象留存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与此相对,我们发现,同是动画电影,在《我在伊朗长大》中没有一般动画片的魔幻色彩和夸张性,它所有的画面和内容都非常写实,女主人公玛嘉所生活的环境也完全是遵照历史来演绎的。追溯其源,笔者认为此部动画片极具讽刺意味,导演正是用动画电影这一舒缓梦幻的美学样式来叙述一段严肃、深刻的历史。
期刊
【摘 要】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德国作曲家,是18世纪西方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继承者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他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围绕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思想、音乐创作形式及音乐创作的独特性来进行探讨并分析其音乐作品的精神及其音乐特点。  【关键词】贝多芬;音乐创作  一、贝多芬的创作思想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出生于18世纪莱茵河西岸的波恩,当时的波恩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