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求亲诗

来源 :东坡赤壁诗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c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创江西诗派,与苏轼并称“苏黄”。他曾在诗中公开为儿子求娶苏轼孙女阿巽为妻。苏轼有诗《送杨孟容》可证。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我留侍玉坐,弱步欹丰扛。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庞。殷勤与问讯,爱惜霜眉庞;何以待我归,寒醅发春缸。
  此诗和东坡平素风格差异颇大,苏轼特别说明:“效黄鲁直体。”黄庭坚的回应是:“子瞻诗句妙一世,乃收敛光芒,入此窘步以见效,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追韵道之。”认为东坡“效黄鲁直体”,不过是说笑的。
  就像韩愈也曾仿效孟郊、樊宗师的风格,因为这样的风格,更能适切地表达心意。然而担心有人对苏轼“效黄鲁直体”一事产生误解,黄庭坚便作《次韵》诗来说明原委: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诸人方嗤点,渠非鼂张双;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庞;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
  前四句自谦诗作浅陋,推崇苏轼作品汪洋闳肆,吞吐五湖三江;各种譬喻形容苏轼诗才华洋溢,笔力万钧,风格灵动,意境高远,非自己所能及;并用事例表达东坡胸怀广大,乐于提携后进。結语四句,谐的语气,笑称自己儿子的性情还算敦厚,应该足以成为苏轼的孙女“阿巽”的夫婿。他将去买红绸来缠绕酒缸,作为婚礼之用。
  黄庭坚此诗不是在向文学泰斗苏轼致敬吗?何以结语四句竟然谋划起儿子的婚事来?难道前面的铺陈,只为双方结秦晋之好?试着从辈分上去推敲,就能听出弦外之音:“我的儿子与您的孙女同辈,我整整小了您一个辈分。”自谦在文坛上是苏轼的后生晚辈。
  苏东坡《送杨孟容》押平声韵部中,字数最少的“江”韵,纪昀评此诗:“以窄韵见长。”诗中还出现“洪钟噎微撞”“弱步欹丰扛”等拗句,东坡想藉窄韵、长诗、拗句来形塑蜀地道阻且长的样貌,传达与杨孟容之间无畏考验的长远情谊。正如黄庭坚所述:“乃收敛光芒,入此窘步以见效。”
  黄庭坚的《次韵》,每个韵脚都追随东坡,创作上极为困难;然而在写景、譬喻、用典上较《送杨孟容》更为圆转自如,还能提出求亲之语,完全表现出“黄鲁直体”的特色。而东坡身为文坛领袖,却有“效黄鲁直体”之作,也看出他在文学创作中不拘一格的洒落态度。
  苏轼曾赞许黄庭坚:“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对黄庭坚的人品与作品都十分欣赏。那么两家结亲了吗?很遗憾,并没有。因政局动荡,苏、黄两人深陷党争,遭遇贬谪,各自天涯,朝不保夕,只能遥相祝福,未能结为亲家。
其他文献
过旧金山  来回两过旧金山,好似渝州置此间。  中式樓房山岗路,他乡却睹故乡颜。  金门大桥  远望金门一海湾,茫茫碧水涌波间。  不知妙计何人出,三里长桥万索悬。  海边游乐场  曾是繁华客码头,如今济济万人游。  商家筹划真奇妙,巧借船舱建酒楼。  访郑宏惠先生  欲求多艺作能人,绘画岐黄萃一身。  抗日从军投老蒋,读书救国献青春。  羁留台岛思全虑,移住加州做下民。  关爱家乡游子意,举杯把
期刊
◎胡杨  大漠胡杨举着  千年顽强与沧桑  在阳光与时光的  缝隙里舞蹈  看不见一滴水  胡杨和黄沙相濡以沫  我们千里奔波  来到树下  看一枚黄叶向一缕风声  解说内心  ◎鸟儿  假如我们是鸟儿  自由的那种  扇动翅膀  去那些梦中的地方  我们洒下爱的种子  她们发芽 成长  夜晚,星光一样  和我们遥相对望  跑遍一个个目标  采摘一束束幸福  身后一条长长的幸福路  把我们供养  
期刊
◎小寒思故乡  时光荏苒  步履匆匆  小寒节气到了  过了小寒  日子就爬進腊月的门槛  年也就不远了  无论你在哪  剪不断的乡愁  又会挂上心肠  那遥远的故乡  一座大雪覆盖的村庄  还有乡情浓浓的年味儿  这个寒冬  你我开始收拾行李  默默地盘算起  回乡的时间  在腊月的某一天  沿着熟悉的方向  在一场漫天的大雪中  回到那眷恋的故乡
期刊
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史,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争地夺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选自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2007年10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期刊
鹧鸪天·康巴诺儿四季图  康巴诺之春  涨落千秋日月移,湖开九九雁归迟。银冰初解鱼圆梦,碧宇轻飞云弄姿。 波荡漾,鸟痴迷,追春守约不违时。草原之眼难干涸,为有源头活水滋。  康巴诺之夏  澄碧涵空镜未磨,几多倩影映微波。朝阳鸥鸟堪如雪,夜岸蛙声恰似歌。 凫潋滟,钓蹉跎,湖中沙渚一银螺。欣看最美晨光水,群羽翻飞霞彩驮。  注:湖中沙渚是白色遗鸥群聚集繁衍、栖息之地。远眺,若一银螺浮在湖中。  康巴诺
期刊
公籍湖广麻城,余桑梓之鸿儒,上国之大器也。余神追久矣,惜无缘识荆,憾甚,唯慨而赋之曰:被光黄[1]之甲仗,执扶余[2]之长缨。簪篯铿[3]之冕带,御梁王[4]之骑乘。华夏存丰碑,功标于史;望族余大德,光耀于彭。两代忠烈[5],师夷技以许国;四校名傅[6],牧雏翼以扬鹰。诚乃社稷之骐骥,华夏之鲲鹏也!而复润清华[7]之水木,滋爱大[8]之渟泓。双科博士,纳厚积而薄发;两弹元勋,荷重负以潜行。自可驱四
期刊
(美国)  宝剑吟  西风瑟瑟撼高林,谁识飘零词客心。  午夜梦回华国远,中年陶写泪痕深。  临流不乏哀时赋,对酒常为宝剑吟。  问舍求田儿辈事,白头翹首望江南。
期刊
(西班牙)  地中海夕照  云朵滿天筛海红,孤桅逐影夕阳中。  渔鸥不识游人面,自在盘旋啼半空。  威尼斯题照  水城红瓦接蓝天,万座轻桥世纪连。  脚踩飞舟风灌耳,浪花朵朵溅心间。
期刊
每读宋词中的《念奴娇》,便会想起传说中的念奴。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的歌女,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邠(同宾音)二十五郎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  邠二十五郎,即邠王李承宁。精通音律,尤擅小管,深得玄宗宠爱。每有宴会,或出游,玄宗都会带上念奴与邠二十五郎。  唐人元稹有诗:“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
期刊
开封谒包公祠  严惩贪腐性情真,不避明堂富贵身。  三口铡刀锋最利,还需勤砺莫生尘。  论事清分良与恶,闻情明辨假和真。  铡刀三口能常礪,世上必无冤屈身。  一腔正气震乾坤,万丈清风扫浊尘。  但愿世无冤屈泪,明堂岁岁做闲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