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有人说我“有才”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un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这话的意思,是常有人说你“有才”了?那倒不是,实际上很少有人把我和有才挂边,但偶尔有人说我有才,就让我浑身不自在,连连摇头否定,就像不慎被人抓到短处一样。人家会接着问,没有才咋会评上教授?我赶紧解释,那是熬出来的,二十年媳妇熬成婆,与有才无关。再问,没有才咋会写那么多文章?我又得辩白,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码字这活儿,没多少技术含量,写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也与有才不搭界。
  怕人家说我有才,主要是因为我确实没有才,不想担此虚名,贻笑大方。没有才,在单位还能胡蒙一气,巧为掩饰,挡住笨的短板。一回家就现了原形,经常是这也不会,那也不行,每每被老婆讥笑弱智。如果家里搞个有才排行榜,我肯定屈居探花位置,女儿状元,老婆榜眼。即便是我工作事业上小有成就,那也是苦干出来的,起五更睡半夜,惨淡经营,殚精竭虑,受了多少累,流了多少汗,自己心里有数。这不是谦虚,也并非矫情,的确如此。
  还有一条原因,我知道,越是有才的人就越认为自己没有才。诸葛亮熟读兵书,广有谋略,乃经天纬地之才,是聪明的化身,但在《后出师表》里他却一再表示“况臣才弱”“况臣驽下”。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有才的一个,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最大的聪明是知道自己笨。”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坦承自己是个笨人。三岁多还不会讲话,九岁时表达还不很通畅,举止缓慢,反应迟钝,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瞧瞧,人家才华横溢的人还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有才,我一个地地道道没有才的笨人,却削尖脑袋往才子队伍里钻,难道就不知道害臊,没一點自知之明吗?
  而且,我并不觉得笨人就毫无希望,勤能补拙,苦可补智。其实就是说给我们这些笨人听的。曾有一个笨人叫曾国藩,他在书信中多次说自己“愚笨”“迟钝”,这还真不是自谦。有个故事很说明问题。一天夜里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不知读了多少遍,还是没背下来。有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他睡觉后捞点好处,可等啊等啊,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么笨还读什么书?”随口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可是,笨人曾国藩最后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那个有才的小偷又在干嘛呢?
  我怕人家说我有才,还有一层思量,害怕“聪明反被聪明误”。持平而论,那些有才的人,即口齿伶俐、反应机敏、聪慧早熟、天赋突出者,在做学问建功业方面肯定会捷足先登占大便宜。但事实上,许多过目成诵、博闻强记、才气过人者固然占尽先机,却不一定就能走多远;反倒是那些看似愚笨、资质平平却肯下苦功锲而不舍者,最终能获得成功。就像背书不如贼的曾国藩,反应迟钝的爱因斯坦,把写小说当力气活来干的二月河等。
  大哲罗素有一段金玉之言:“世界上有一条大河貌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淹死了许多人,就叫才气之河。”所以,有才的人,可喜可贺但不足为恃,千万别忘了勤奋和坚持。才气匮乏的人,无须自卑,更不必气馁,只要肯用功,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照样也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其他文献
一位朋友新近升职。自是一件喜事,按说我应该打个电话或发个短(微)信表示一下祝贺,踌躇再三,决定还是算了吧。或曰:你这样做是否太不近人情了?锦上添花的事谁都乐意干,轻松简单,顺水推舟。但是这顺水人清也能讓人伤不起。  那年,也是一朋友升职,我为他感到高兴,发去短信祝贺,结果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人家压根没有理我,弄得我郁闷了好几天。好像我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又一次更狠,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还不是升职,而
期刊
作家孙少山在《二元一斤国富论》一文中说,他在地摊上花二元钱买了一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其《国富论》主旨宏大,研究如何富国裕民。巧了,笔者逛书摊,也看到一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旁边还有一本《韬略大全》(中国卓越出版公司出版),都是二元一本。没出息的我,只买了《韬略大全》。   民俗有“抓周”,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如果小孩抓了
期刊
近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叶敬忠院长的致辞火了。“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这一看似不走寻常路的演讲主旨,为何能引发广大网友的共鸣?因为叶院长讲到,大学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视角便是普通人,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这样做,会让你变得更强。因为动辄“我厉害了”,恰恰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餐厅
期刊
乍看这题目,有人或许会质疑:乞丐就是乞丐,哪有什么“权贵”“草根”之分。的确,但凡乞丐,都是乞讨者。其行乞的目的,都是为了从他人那里得到钱或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愿望。这一点。别无二致。然而,细加观察,现实生活中,乞丐非但有“权贵”与“草根”之别,而且二者行乞的方法、性质等,千差万别、截然不同。  “草根乞丐”,破衣烂衫,灰头土脸;“权贵乞丐”,衣着光鲜,冠冕堂皇。“草根乞丐”行乞,大多只为填饱肚
期刊
汉朝时,西域龟玆国国王绛宾在汉宣帝时多次访问汉朝。他对汉朝的文化特别喜欢,回国后大力推广汉朝的文化,这与西域的传统习俗大相径庭,人们认为他的这一套似是而非的东西,是驴马杂交的骡子。打那以后,人们便把不三不四不伦不类“四不像”的东西用成语非驴非马来概括。   但细想想,有些东西非驴非马也没啥不好。就说骡子吧,作为马和驴的种间杂种,体质结实,肢蹄健壮,富持久力,易于驾驶,使役年限长达二三十年,价值比
期刊
我认为,作为一名杂文作家,他的人生定位应该是思想者,即以勇敢和真诚直面现实,独立思考一切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激赏艺术大师罗丹的雕塑名作《思想者》,更敬慕现实生活中像顾准、王元化那样的思想家,他们给人间留下一个长长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背影。杂文作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应该是整天枯坐在书斋里的恂恂如也的学者,而应该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锋芒毕露的斗士。他们“为学不作媚时语”,反
期刊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未发迹时,经常吃不上饭饿肚子。一个漂洗衣物的老大娘见他可怜,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天天如此。“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受恩,发誓以后报答老大娘,一听这话,老大娘生气了:“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的,根本没有指望什么回报!”  力所能及,助人为乐,不图任何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期刊
名家出书,印量大,读者众,自然给出版商带来颇为丰厚的收益。因此,各出版社围绕名家出书竟相追逐,捷足先登。季羡林的《病床札记》尚未杀青时,已有30多家出版商争要此稿,他对媒体“超前”炒作此书的做法极为不满:“哪有未降生而夸奖婴儿的事?”  倘若出版商为名家出书,编得上乘,质量优良,从而能与名家一起留名后世,也应该算是為文坛做了一桩善事。问题在于,某些出版商急于出名,却欠于功力,又不认真从事,其效果实
期刊
中国的历史多故事,晚清的故事尤其多。近年同中国的历史较上了劲的游宇明君,他的系列晚清历史随笔将读者带回到了晚清这个充满了糜烂和新生的历史场域。  按照他在一部著作中的说法,“读清史,有时就像看一幕卓别林的滑稽剧”。“滑稽剧”大概也是国人对中国封建末代王朝历史的普遍印象。元气丧尽,大厦将倾,铺天盖地的苦难故事这时都已难构成悲剧和挽歌。但正因为是滑稽剧和“喜剧”,才对读史者和作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
期刊
近日读到一则小文,说的是,清代篆刻大师邓石如有一方闲章_“十分红处便成灰”。炉中燃烧之炭,虽一时很红,但很快便成灰烬。某些搞艺术的人亦如此,虽一度大红大紫,但不久就“红处成灰”,如过眼云烟。“红处成灰”_讲的真是精到。  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元化生前谈到文坛时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  “热闹”之时必是“大红大紫”之时,怎么会完了呢?原因在于,“热闹”的背后是欲望在作祟,欲望有時迷于怂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