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课程中,往往会包含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比如大气压强、力的转化、声波等等,这些概念在学些过程中,如果不能够积极的引入实际的生活案例予以分析,将会直接影响中学生更为透彻的理解相关概念的核心意义。为了能够让学生从实际的体验中寻找到物理知识的真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化、体验化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发展趋势。本文将重点探究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学
概念化、抽象化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可能是每个中学生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都可以运用物理学的知识给予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将筷子插入水杯中,就能够看到折射的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问题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但是当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某一物理现象之后,可能就会瞬间明白物理概念的核心意义。因此,将生活素材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教学过程,均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也是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新课标要求来说,物理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生活。教学的本质就是能够为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即为生活服务。假如我们所开展的教育与生活脱轨。教育过于理想化,则无法凸显出教学的实效价值。因此,物理教学的改革根本就是能够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并且能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建构主义理论
以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来说,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探索、提炼、建构的过程,大多数知识的获得都源于生活经验中的推理、总结。初中学生他们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才参与物理学习之后,能够让他们面对同一生活现象中,获得不同的解释以及体验。比如在没有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我们可能以为我们在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饮料会是靠我们的“吸力”进入到我们的嘴里,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后,在面对这一现象时,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就能够明白这一切现象与“吸力”无关,而是与大气压强学有直接的联系。通过体验与知识的构建,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从而能够纠正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为物理学习奠定好的基础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在物理教学根本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培养,并且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体验过程,从而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明白物理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合理的融入生活素材,不仅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富有实践价值,而且在固定的生活体验情境中国,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为物理原理的发现、物理规律的探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紧密的联系。才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也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让概念与生活现象紧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困难,无法理解。比如在学习磁场相关内容时,如果我们没有接触过磁铁,看不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过程,学生可能就无法进一步的了解磁场概念。
三、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一)生活素材能够丰富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去记忆某一物理概念,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去在生活中使用抽象的物理观念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能够发现物理规律,对于物理兴趣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生活素材,用于物理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甚至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参与生活素材的选择。比如在声音传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制作“土电话”,来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有区别的,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要弱于基于固体介质的传播速度。在阐述大气压强这一概念时,为了能够让那个学生了解大气压的作用力,可以在一个杯子中装满水,然后用硬纸片将杯口堵住,然后迅速倒置,会发现纸片不会迅速的落下来,此时在引导学生探究是什么原理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在这类探究体验中,学生的兴趣往往会被技法,从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二)选择常见的生活素材让物理知识变得更生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时,一定要注重选择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而不是直接拿出课本的实验进行操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一定的思维拓展,在面对某一教学课题时,应该善于观察,了解生活中的哪些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比如在学习物理沉浮条件时,可以装满水的密封瓶子,将其放在浓盐水中时,我们会发现它处于漂浮的状态,我们随后使用清水不断的稀释浓盐水,我们会发现开始还处于漂浮状态密封瓶子会慢慢的下沉,从漂浮的状态到悬浮,后期沉入杯子底部,这说明物体沉浮与介质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等等有直接的关系。
(三)将物理知识巧妙的融于生活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的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过程,比如在教学主题引入之前,就可以采用相应的生活体验作为引导,直接的抛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摩擦力时,可以拿出一个2.5L的可乐瓶。在其中抓灌满水,然后邀请一个力量较多的女生用手握住,我们发现瓶子可不轻易的拿起来。但是如果我们在饮料瓶的外边涂上一层油或者洗洁精,我们会发现,即便选择力气较大的男同学,也很难将瓶子拿起来,此时就可以引入摩擦力的问题。在这种实验探究的对比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物理概念,并且能够使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的引入生活素材,能够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在经常性的物理教学练习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即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时间能力,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亮国.生活化情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6):15.
[2]李华英.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普童话,2017(30):42.
[3]高巧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7):72.
[4]沈引良.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14):38.
[5]袁野雪.生活探索,亲手尝试——生活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6(30):107
[6]周勤霞.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0):62.
[7]史洪军.生活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應用[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10):39-40.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学
概念化、抽象化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可能是每个中学生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都可以运用物理学的知识给予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将筷子插入水杯中,就能够看到折射的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问题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但是当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某一物理现象之后,可能就会瞬间明白物理概念的核心意义。因此,将生活素材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教学过程,均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也是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新课标要求来说,物理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生活。教学的本质就是能够为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即为生活服务。假如我们所开展的教育与生活脱轨。教育过于理想化,则无法凸显出教学的实效价值。因此,物理教学的改革根本就是能够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并且能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建构主义理论
以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来说,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探索、提炼、建构的过程,大多数知识的获得都源于生活经验中的推理、总结。初中学生他们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才参与物理学习之后,能够让他们面对同一生活现象中,获得不同的解释以及体验。比如在没有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我们可能以为我们在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饮料会是靠我们的“吸力”进入到我们的嘴里,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后,在面对这一现象时,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就能够明白这一切现象与“吸力”无关,而是与大气压强学有直接的联系。通过体验与知识的构建,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从而能够纠正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为物理学习奠定好的基础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在物理教学根本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培养,并且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体验过程,从而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明白物理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合理的融入生活素材,不仅能够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富有实践价值,而且在固定的生活体验情境中国,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为物理原理的发现、物理规律的探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紧密的联系。才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也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让概念与生活现象紧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困难,无法理解。比如在学习磁场相关内容时,如果我们没有接触过磁铁,看不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过程,学生可能就无法进一步的了解磁场概念。
三、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一)生活素材能够丰富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去记忆某一物理概念,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去在生活中使用抽象的物理观念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能够发现物理规律,对于物理兴趣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生活素材,用于物理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甚至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参与生活素材的选择。比如在声音传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制作“土电话”,来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有区别的,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要弱于基于固体介质的传播速度。在阐述大气压强这一概念时,为了能够让那个学生了解大气压的作用力,可以在一个杯子中装满水,然后用硬纸片将杯口堵住,然后迅速倒置,会发现纸片不会迅速的落下来,此时在引导学生探究是什么原理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在这类探究体验中,学生的兴趣往往会被技法,从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二)选择常见的生活素材让物理知识变得更生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时,一定要注重选择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而不是直接拿出课本的实验进行操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一定的思维拓展,在面对某一教学课题时,应该善于观察,了解生活中的哪些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比如在学习物理沉浮条件时,可以装满水的密封瓶子,将其放在浓盐水中时,我们会发现它处于漂浮的状态,我们随后使用清水不断的稀释浓盐水,我们会发现开始还处于漂浮状态密封瓶子会慢慢的下沉,从漂浮的状态到悬浮,后期沉入杯子底部,这说明物体沉浮与介质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等等有直接的关系。
(三)将物理知识巧妙的融于生活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的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过程,比如在教学主题引入之前,就可以采用相应的生活体验作为引导,直接的抛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摩擦力时,可以拿出一个2.5L的可乐瓶。在其中抓灌满水,然后邀请一个力量较多的女生用手握住,我们发现瓶子可不轻易的拿起来。但是如果我们在饮料瓶的外边涂上一层油或者洗洁精,我们会发现,即便选择力气较大的男同学,也很难将瓶子拿起来,此时就可以引入摩擦力的问题。在这种实验探究的对比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物理概念,并且能够使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的引入生活素材,能够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在经常性的物理教学练习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即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时间能力,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亮国.生活化情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6):15.
[2]李华英.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普童话,2017(30):42.
[3]高巧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7):72.
[4]沈引良.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14):38.
[5]袁野雪.生活探索,亲手尝试——生活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6(30):107
[6]周勤霞.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10):62.
[7]史洪军.生活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應用[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