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必考内容。近三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Ⅰ卷、Ⅱ卷、四川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均是人物传记。显然,人物传记是文言文阅读考试重点。
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古代人物传记的阅读题所选传主主要是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等,这些传主多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的代言人,高考是为国为民为时代选材,把古代先贤仁人的传记做为考试阅读材料,这是时代的召唤,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懂文本是解题的关键。既然古代人物传记是考试的重点,那么帮助学生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极为重要,现将本人工作实践中的点滴方法总结于下:
、析文体特征,寻找阅读突破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读懂古代人物传记,必须先分析其文体特征,从文体特征入手,寻找阅读的突破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是有套路的,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传主的基本情况: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何职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会以“赞”的形式对传主进行评价,作“盖棺定论”,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在明确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之后,其实就已经找到了读懂古代人物传记的突破口了,可以要求學生有目的的去梳理和记忆一些重要的文言常识,如:古代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古代地理、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及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科举制度、风俗礼仪等,掌握了这些重要的文言常识,再辅以一定技巧,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就会非常轻松。
二、“三读”文本,提高阅读质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阅读中感悟、总结,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质量。现将本人总结的“三读古代人物传记法”介绍如下:
(1)圈读法。通读全文,圈画重要信息,这是读懂文本的基础。通读文本,就是要读标题、读正文、读出处、读注释、读试题,初步了解文本大意。重要信息主要指:姓名、时间、地点、人物、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事件、性格作风、评价等。圈读法是指在通读文本时,用不同的符号圈画标记文中的重要信息。圈读时可根据个人习惯,用不同的符号固定表示不同的重要信息,比如我会用波浪线勾画时间词,用大圆圈圈画人物称谓,不要随意更换圈画符号,养成习惯,这对下一步思读文本,梳理传主事迹有着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
(2)思读法。在圈读法的基础上,必须舍得花时间思读,这个步骤一定不能省,这是读懂文本的关键。按照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思读时要重点思考以下问题:传主是谁?本文介绍了传主的哪几件事?传主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或文中人物对传主有怎样的评价?本文该如何划分段落层次? 只有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思考出来了,才能更好的读懂文本。
(3)精读法。快速审题,迅速返回原文,找准设题句段,精读重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精读文本时,遇到实在不解的字词,不必着急,可借助偏旁部首、语境、句式 、试题、出处说明、注释、语法、教材、成语等,大胆的对句段内容进行联想猜测,此几种方法可综合运用,也可选用其中一二进行推测,用另外的方法来检查验证。如在精读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孙傅传》时,对于“庶或万一可济”这个句子中“济”字的翻译,就可联想回归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并且结合前后文语境,可准确的推知此处“济”可译为“成功”。
三、多读优秀史传作品,熟方能生巧
近年来,高考所选的古代人物传记多出自《宋史》《明史》等优秀史传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对学生进行了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方法指导后,一定要让学生勤加练习, 推荐学生选读《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南史》、《北史》、《新唐书》、《宋史》、《明史》等作品,多阅读优秀古代人物传记篇目,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得心应手,熟方能生巧,数次的成功尝试之后,才能提高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逐步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悉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再辅以一定的阅读技巧,广泛阅读,是完全可以轻松准确读懂古代人物传记的。
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古代人物传记的阅读题所选传主主要是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等,这些传主多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的代言人,高考是为国为民为时代选材,把古代先贤仁人的传记做为考试阅读材料,这是时代的召唤,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懂文本是解题的关键。既然古代人物传记是考试的重点,那么帮助学生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极为重要,现将本人工作实践中的点滴方法总结于下:
、析文体特征,寻找阅读突破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读懂古代人物传记,必须先分析其文体特征,从文体特征入手,寻找阅读的突破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是有套路的,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传主的基本情况: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何职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会以“赞”的形式对传主进行评价,作“盖棺定论”,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在明确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之后,其实就已经找到了读懂古代人物传记的突破口了,可以要求學生有目的的去梳理和记忆一些重要的文言常识,如:古代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古代地理、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及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科举制度、风俗礼仪等,掌握了这些重要的文言常识,再辅以一定技巧,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就会非常轻松。
二、“三读”文本,提高阅读质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阅读中感悟、总结,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质量。现将本人总结的“三读古代人物传记法”介绍如下:
(1)圈读法。通读全文,圈画重要信息,这是读懂文本的基础。通读文本,就是要读标题、读正文、读出处、读注释、读试题,初步了解文本大意。重要信息主要指:姓名、时间、地点、人物、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事件、性格作风、评价等。圈读法是指在通读文本时,用不同的符号圈画标记文中的重要信息。圈读时可根据个人习惯,用不同的符号固定表示不同的重要信息,比如我会用波浪线勾画时间词,用大圆圈圈画人物称谓,不要随意更换圈画符号,养成习惯,这对下一步思读文本,梳理传主事迹有着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
(2)思读法。在圈读法的基础上,必须舍得花时间思读,这个步骤一定不能省,这是读懂文本的关键。按照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思读时要重点思考以下问题:传主是谁?本文介绍了传主的哪几件事?传主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或文中人物对传主有怎样的评价?本文该如何划分段落层次? 只有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思考出来了,才能更好的读懂文本。
(3)精读法。快速审题,迅速返回原文,找准设题句段,精读重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精读文本时,遇到实在不解的字词,不必着急,可借助偏旁部首、语境、句式 、试题、出处说明、注释、语法、教材、成语等,大胆的对句段内容进行联想猜测,此几种方法可综合运用,也可选用其中一二进行推测,用另外的方法来检查验证。如在精读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孙傅传》时,对于“庶或万一可济”这个句子中“济”字的翻译,就可联想回归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并且结合前后文语境,可准确的推知此处“济”可译为“成功”。
三、多读优秀史传作品,熟方能生巧
近年来,高考所选的古代人物传记多出自《宋史》《明史》等优秀史传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对学生进行了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方法指导后,一定要让学生勤加练习, 推荐学生选读《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南史》、《北史》、《新唐书》、《宋史》、《明史》等作品,多阅读优秀古代人物传记篇目,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学生才能触类旁通、得心应手,熟方能生巧,数次的成功尝试之后,才能提高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逐步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悉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再辅以一定的阅读技巧,广泛阅读,是完全可以轻松准确读懂古代人物传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