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的语文课标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定为教学目的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美的魅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进行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素养;审美;教学
语文教学,由于“应试”的缘故,教师总把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把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对思考题的逐一分析、解答作为教学模式;把提高语文分数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语文教学的框架,直接妨碍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而这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新的语文课标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定为教学目的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美的魅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渗透,进行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语文课堂有美飞扬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努力:
一、身教言传,恰当表达自身之美
教师自己应注重形象设计,展现高雅气质,努力成为美的追求者、实践者、创造者,同时自己也应是美的化身。教师自身之美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外形之美,这主要指教师得体的装饰和体态。教师教育的对象是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的学生,教师日常生活和课堂上的着装打扮及举手投足,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取向。如果教师的装扮过于前卫和出格,体态动作过于夸张和放肆,那一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注意力也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如果教师浓妆艳抹地出现在课堂,那学生注意的恐怕只是你的服饰,而不会注意到教学内容。再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从对教师的模仿和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因此, 教师的服饰要以自然为美,得体为美, 体态也要做到大方得体,这样,得体的服饰装饰了教师,教师的风度又展现了服饰之美。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就会达到。
二是语言之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流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那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争取做一个“会说话”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做到规范和生动。这要靠平时的积累,多朗诵经典名篇,多听广播,多看辩论,让一口流利、标准、优美的普通话,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如有学生说,听一些女老师的课,总感觉温婉细腻,能从语文课听到文学、听到人生,她们的语言不是很严厉,也不是充满激情的,却能慢慢地渗透到你的心里,让你如饮甘泉、如尝美酒,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着你的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其次,语文教师的语言,还要有韵味。可以绘声绘色,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以幽默风趣,让学生轻松自如,开心愉快;可以严谨自然,让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重时轻,时缓时急,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让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学语言的不断转换而强化。再次,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身体语言。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做到眼睛有神韵,表情得自然,举止要大方。如当学生觉得委屈时,教师就应用安慰的眼神抚摸他;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就应给予他们欣慰的笑容;当学生胆怯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鼓励他。只要我们有了充满神韵的身体语言,我们的教学,就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是情感之美。教师自身之美中,情感之美是最重要的。所谓情感之美,指的是教师要时时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教师的情感之美,首先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无论他们的成绩好坏;无论他们的家庭贫富;无论他们的表现优劣,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绝不能污辱学生的尊严和自尊,绝不能漠视学生的权力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信任你,才会接受和相信你的道理。其次,教师的情感之美,还表现在关心爱护学生。这种关心和爱护,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和对他们的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只要我们具有了这种情感,我们就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在这种教师关心和爱护的课堂里,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成功的。
最后,教师的情感之美,还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教师的教学理念、采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主观情绪也是制约课堂效果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教师的情绪,既影响着自己,又左右或改变着学生的心理。教师的积极情绪能给课堂和学生带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感受,使得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学习状态处于快乐、欣喜、愉快的亢奋状态,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与思考,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勤奮钻研,努力挖掘文本之美
按美学的观点,美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但无论哪一种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丰富的内容。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别的内容,大多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因而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都渗透着美育因素,都可以进行审美教育,而且有许多课文是直接描绘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至于艺术美,几乎篇篇课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因此,语文这座百花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具有发现美的眼睛,这里就会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如《济南的冬天》《春》《紫藤萝瀑布》等就描绘了中华大地的自然美,学习这类课文,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培养情趣,还能够通过欣赏课文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的深情,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欣赏激励,真诚展示学生之美
课堂就是展示学生美的舞台。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还要让学生善于表达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一个发现,一次积极的发言,对伙伴友好的帮助,或是一点善意的批评,或是认真坦率地指出教师的错误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美的表现,我们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不但要对他们表现出来的美给予肯定,还要积极、努力地创造学生展示美的机会。
当然,学生展示美的方式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借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大自然的风光之美;社会生活的人性之美;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我们都要努力让学生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出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给每位学生搭建展示美的平台,让他们尽情表达,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丰富多彩,审美对象也往往具有多层面、多角度的美。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审美对象感受不同,就是同一审美对象,人们也可以从不同方位、角度去欣赏和感受,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作文之前,努力引导学生捕捉美、提炼美、欣赏美,进而用作文来表现这种美。
无论是教师身教言传之美,教材文本形质之美,还是学生学习创造之美,都不能独立地把它们作为语文教学美学的最高目标来追求。只有这些“美”在教学中融合无间、协调运用,才能达到语文教学对于“美”的要求,才能使平凡的语文教学上升为滋润心灵的教育艺术,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高级目标——有美飞扬。
【参考文献】
[1] 朱艳玲. 审美与语文教育[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2] 叶燕芬. 语文教育的审美视野[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0.
[3] 饶祖天. 中学语文与审美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素养;审美;教学
语文教学,由于“应试”的缘故,教师总把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把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对思考题的逐一分析、解答作为教学模式;把提高语文分数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语文教学的框架,直接妨碍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而这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新的语文课标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定为教学目的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美的魅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渗透,进行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语文课堂有美飞扬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努力:
一、身教言传,恰当表达自身之美
教师自己应注重形象设计,展现高雅气质,努力成为美的追求者、实践者、创造者,同时自己也应是美的化身。教师自身之美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外形之美,这主要指教师得体的装饰和体态。教师教育的对象是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的学生,教师日常生活和课堂上的着装打扮及举手投足,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取向。如果教师的装扮过于前卫和出格,体态动作过于夸张和放肆,那一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注意力也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如果教师浓妆艳抹地出现在课堂,那学生注意的恐怕只是你的服饰,而不会注意到教学内容。再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从对教师的模仿和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因此, 教师的服饰要以自然为美,得体为美, 体态也要做到大方得体,这样,得体的服饰装饰了教师,教师的风度又展现了服饰之美。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就会达到。
二是语言之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流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那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争取做一个“会说话”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做到规范和生动。这要靠平时的积累,多朗诵经典名篇,多听广播,多看辩论,让一口流利、标准、优美的普通话,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如有学生说,听一些女老师的课,总感觉温婉细腻,能从语文课听到文学、听到人生,她们的语言不是很严厉,也不是充满激情的,却能慢慢地渗透到你的心里,让你如饮甘泉、如尝美酒,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着你的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其次,语文教师的语言,还要有韵味。可以绘声绘色,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以幽默风趣,让学生轻松自如,开心愉快;可以严谨自然,让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重时轻,时缓时急,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让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学语言的不断转换而强化。再次,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身体语言。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做到眼睛有神韵,表情得自然,举止要大方。如当学生觉得委屈时,教师就应用安慰的眼神抚摸他;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就应给予他们欣慰的笑容;当学生胆怯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鼓励他。只要我们有了充满神韵的身体语言,我们的教学,就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是情感之美。教师自身之美中,情感之美是最重要的。所谓情感之美,指的是教师要时时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教师的情感之美,首先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无论他们的成绩好坏;无论他们的家庭贫富;无论他们的表现优劣,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绝不能污辱学生的尊严和自尊,绝不能漠视学生的权力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信任你,才会接受和相信你的道理。其次,教师的情感之美,还表现在关心爱护学生。这种关心和爱护,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和对他们的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只要我们具有了这种情感,我们就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在这种教师关心和爱护的课堂里,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成功的。
最后,教师的情感之美,还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教师的教学理念、采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主观情绪也是制约课堂效果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教师的情绪,既影响着自己,又左右或改变着学生的心理。教师的积极情绪能给课堂和学生带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感受,使得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学习状态处于快乐、欣喜、愉快的亢奋状态,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与思考,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勤奮钻研,努力挖掘文本之美
按美学的观点,美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但无论哪一种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丰富的内容。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别的内容,大多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因而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都渗透着美育因素,都可以进行审美教育,而且有许多课文是直接描绘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至于艺术美,几乎篇篇课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因此,语文这座百花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具有发现美的眼睛,这里就会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如《济南的冬天》《春》《紫藤萝瀑布》等就描绘了中华大地的自然美,学习这类课文,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培养情趣,还能够通过欣赏课文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的深情,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欣赏激励,真诚展示学生之美
课堂就是展示学生美的舞台。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还要让学生善于表达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一个发现,一次积极的发言,对伙伴友好的帮助,或是一点善意的批评,或是认真坦率地指出教师的错误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美的表现,我们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不但要对他们表现出来的美给予肯定,还要积极、努力地创造学生展示美的机会。
当然,学生展示美的方式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借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大自然的风光之美;社会生活的人性之美;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我们都要努力让学生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出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给每位学生搭建展示美的平台,让他们尽情表达,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升华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丰富多彩,审美对象也往往具有多层面、多角度的美。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审美对象感受不同,就是同一审美对象,人们也可以从不同方位、角度去欣赏和感受,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作文之前,努力引导学生捕捉美、提炼美、欣赏美,进而用作文来表现这种美。
无论是教师身教言传之美,教材文本形质之美,还是学生学习创造之美,都不能独立地把它们作为语文教学美学的最高目标来追求。只有这些“美”在教学中融合无间、协调运用,才能达到语文教学对于“美”的要求,才能使平凡的语文教学上升为滋润心灵的教育艺术,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高级目标——有美飞扬。
【参考文献】
[1] 朱艳玲. 审美与语文教育[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2] 叶燕芬. 语文教育的审美视野[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0.
[3] 饶祖天. 中学语文与审美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