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徑,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趣味性,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原则,经过我们的归纳、提炼,努力实现练习的最优化。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让习题练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在练习的始终。我们应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精心设计练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多元性、趣味性等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达到提高练习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一、 寓练于乐,注意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要培养做题的“机器”。因此,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练习形式求新——引起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对新异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可采用个人练习,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亦可采用小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探究知识的能力,还可全班练习交流,使学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
(二) 练习内容求活——保持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所以习题应尽可能地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儿歌、探险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教学开放,课堂开放,思维开放。
(三) 练习题材求近——提高兴趣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二年级《分米和厘米的认识》的教学中,设计了以日记形式练习,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先让学生利用知识独立思考,日记的问题使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再集体交流发现的问题,并改正过来。
二、 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变式练习可以是形式上变化的题,也可以是位置变化的题,或是逆向思考题。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巩固新技能;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的练习题。如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练习,以便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混淆。
三、 注重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 注重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例如,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就可设计“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练习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会正确、合理付钱。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体验角色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等,可谓一举数得。
作者简介:
徐国新,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第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徑,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趣味性,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原则,经过我们的归纳、提炼,努力实现练习的最优化。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让习题练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在练习的始终。我们应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精心设计练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多元性、趣味性等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达到提高练习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一、 寓练于乐,注意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要培养做题的“机器”。因此,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练习形式求新——引起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对新异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可采用个人练习,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亦可采用小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探究知识的能力,还可全班练习交流,使学生集思广益,开阔思路。
(二) 练习内容求活——保持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所以习题应尽可能地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儿歌、探险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教学开放,课堂开放,思维开放。
(三) 练习题材求近——提高兴趣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二年级《分米和厘米的认识》的教学中,设计了以日记形式练习,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先让学生利用知识独立思考,日记的问题使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再集体交流发现的问题,并改正过来。
二、 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变式练习可以是形式上变化的题,也可以是位置变化的题,或是逆向思考题。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巩固新技能;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的练习题。如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练习,以便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混淆。
三、 注重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 注重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例如,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就可设计“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练习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会正确、合理付钱。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体验角色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等,可谓一举数得。
作者简介:
徐国新,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