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战略性的地位。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高校亟待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关键词]大学 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中国自古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说法。由此可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却日渐被当代大学生所遗忘。“感恩”是一个舶来词,对于“感恩”的含义,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我国的《现代汉语词典》则将“感恩”解释为“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
  
  (一)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缺失
  千百年来,人们也常用“羊跪乳,鸦反哺”的事例教育后人。然而时代发展至今,一部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却严重退化。他们把父母的抚养教育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根本没想到对父母的帮助也应道一声感谢。大多数大学生只在需要钱时才想到父母。如2004年11月1日,南京大学校园里就贴出了一封署名为“一位辛酸的父亲”的来信,该信控诉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只知道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最后质问自己的大学生儿子:“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该信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又如,东南大学在2005年对该校1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
  
  (二)报答他人帮助之恩的缺失
  从近五六年来的众多报道和事例看出,虽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高职大学生都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予以回报。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功利观念的盛行和影响,以至于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也正成为高校里的一股暗流。如2001年12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的一则“月月领取救助款,从不写信给恩人——这些大学生要补道德课”的消息报道:“自1996年夏开始,经《福州晚报》牵线搭桥,得以圆了大学梦的逾千名学子,已有近400人完成学业,但这其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与资助者有过信件往来,表达过感激之情,写过两封信的不足10人。”又如,作为“爱心大使”的深圳青年歌手丛飞用义演所得的300多万元钱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自己却因晚期胃癌欠下了17万元的债。在丛飞患病住院期间,曾受他资助的、现已在深圳工作的那些大学生没有一个人来看过他。甚至有一位曾受丛飞资助过,现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大学生,在网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列到了丛飞资助过的名单里后,打电话质问丛飞:“你把我的名字说出来,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使我很没面子,我现在已是一名大学教师了。”
  
  二、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明明靠父母辛苦挣来的一分分血汗钱上学,却在大把挥霍的同时却对父母没有一点感激;明明是贫困生,接受了热心人的帮助后,却想把受助记录抹掉。感恩是个常识性的问题,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大学生不懂得这一点呢?因此,应当反思一下高校的德育教育。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或专业的感恩教育的还比较少。长期以来,德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好像就是思想品德课程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必修课程。对于这些课程的学习,由于不是专业课程,所以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高职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每个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今天,为了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德育教育中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一)感恩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要求
  马克思曾说过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关系的一个纽带,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特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职大学生尤应懂得感恩,中华民族优秀的感恩文化传统需要由他们来传承。但是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从而形成一种感恩意识,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决定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发表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曾指出:21世纪的学习应围绕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四个方面。这其中的做事、共处、做人就蕴含着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国家和社会等等。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容易获得承担一定责任的工作和岗位,从而得到相应的锻炼迅速成长起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
  
  (三)感恩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有些高职大学生在家里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高校后,很多问题需要独自面对,更需要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助。但如果高职大学生没有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激他人,漠视他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就会与同学关系疏远。笔者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发现,一些高职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就是由于同学间、师生间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非常紧张引发的。所以,常怀感恩之心, 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会使人心胸恬淡,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的建立,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对离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感恩是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因而,在我国提出并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理论的灌输、轻情感培养的单向教育,应注重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应该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课及其他专业课教育过程中,甚至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性的感恩教育。
  
  (二)在高职院校设立感恩节,进行专门系统的感恩教育
  在美国,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在这一天,美国家庭都要举行丰盛的感恩宴。作为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国却反而没有感恩节,因此是否可以在高职院校成立高校感恩节?在2006年春节,南京大学发出了一封呼吁成立高校感恩节的倡议书。社会上众多有识之士也开始提出我国设立感恩节的构想。在这一天,高校可以组织高职大学生参加一些感恩的实践活动。如放映感恩电影《暖春》;组织高职大学生看《长大不容易》的节目;教高职大学生做“感恩的心”手语操;唱《感恩的心》的歌曲;举办感恩题材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等,以激发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并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践行“感恩”理念。
  
  (三)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孝”意识
  进行感恩教育应首先教育高职大学生感恩于自己的父母。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即使他的专业知识有多么丰富,又怎么谈得上爱他人,爱自己的祖国?所以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孝”意识,首先要让他们感知父母孕育生命的痛苦,哺育子女的艰辛,教育和培养子女的不易。教育高职大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父母的心、回报父母的心。要爱父母、感激父母、孝敬父母,在将来还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其次是教育高职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孝顺父母。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小小的行动。如河海大学在2006年放寒假前夕,要求学生在假期为父母洗一次脚;南京理工大学则要求学生在假期要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2007年寒假之前,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在学院网站公告栏给学生布置一道寒假作业:亲情寒假,感恩父母。要求学生在假期为父母做一次饭,谈一次心,写一封家书,照一张相,敬一杯酒,说一句祝福的话,磕一个头,鞠一个躬,做一些家务等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向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
  
  (四)以“八荣八耻”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高校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力求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进行有机结合。
  
  责编 覃 敏
其他文献
章太炎寄给金陵刻经处的三封信作于1909年4、5月间。他对于杨仁山是以佛学前辈视之,并未曾拜师执弟子礼。章太炎《支那内学院缘起》作于1919。章太炎崇尚佛学,除了因“中遭忧
旧历新年到来了,常常或远或近的听到炮仗,特别是鞭炮的声音,这使我很觉得喜欢.对于炮仗这件物事,在感情上我有过好些的变迁.最初小时候觉得高兴,因为它表示热闹的新年就要来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下斑贴试验的效果,为斑贴试验的护理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5例进行斑贴试验的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前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广大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纷纷涌向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寻找致富门路。他们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外出务工的家庭多半是因为家庭经济贫困、生活困难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外出者中也仅有一小部分明
<正>一、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西方一些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政府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四块重要“阵地”——主题班会、班级QQ群、课外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主题班会班级QQ群兴趣小组 第二课堂  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及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让班主任工作效果更加显著?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四块重要的“阵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