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上,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更有助于学生从自身体验中受到启发与教育。但对于体验课程的构建,还需要遵循学生的特点、依据教材内容、预设体验过程等进行构建,这样才能为学生构建出符合学生学情的体验课,才能达到体验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也从这几点内容出发,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体验课程的构建建议。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体验课;课程构建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验课程是非常新颖的,他们平时接受的知识多是老师或家长灌输的,没有深切的感受与体会。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上为学生开展体验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在体验中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知识,并能够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
一、要遵循学生特点构建课程
在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我们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才能为学生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验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7至12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德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生的大脑正在逐渐健全的过程中,其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学生在此时期能够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判断,能够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辨别一些事情。
在学生的这一特点下,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就需要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感受去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知识。例如,在《我的责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体验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了解自己的责任。可以故意将教室中的一角弄得乱一些,看学生有没有责任心,会不会将脏乱的部分整理好。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在家里的场景,将学生自己的一些脏衣服放在洗衣盆中,看学生是否会自己主动清洗自己的衣物。通过为学生构建这样的体验课程,能够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了解自己需要负责的事情。这样学生便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今后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也主动去分担相应的事情,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要依据教材内容构建课程
在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教师还要依据教材内容去构建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构建体验课程,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特点构建体验课程。能够为学生创设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可以借助周边的环境,运用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设计体验内容。
例如,在《校外探路》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探路体验。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四组,按照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探路,让学生在探路的过程中记下路程的路线,标志性建筑物。由此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探路的方式、探路的过程,感受探路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来,便能够达到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在熟悉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体验,也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体验,也可以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更多地进行交流,将彼此对于这一体验活动的想法说出来,一起商量着完成活动任务。其实,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许多可以运用周边环境开展体验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做一个教学专题,在这个专题中,让学生不断在体验中感受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周边的信息。
三、要预设体验过程构建课程
在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教师还要预设体验的过程,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各种因素进行考虑,排除其中危险的因素,保证学生的安全。预设体验过程也能够将学生在体验中的步骤进行预设,了解学生将在体验中获得的收获,判断自己构建的体验课程是否可行。这能够很好地检验教师的教学过程,以便能够及时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問题。
例如,《来自社会的爱》这一课的体验活动是让学生在学校进行观察体验,并将其他人为我们服务的过程拍成照片。在这一体验课程中,教师需要预设学生体验的内容,即学生可以拍摄哪些方面的照片作为“来自社会的爱”这一课的印证。可以想到,学生可以拍摄学校中正在上课的教师、打扫校园卫生的叔叔阿姨、守卫学校安全的门卫、在食堂中做饭的厨师等等。在学生拍摄这些人的照片的时候,是比较安全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的人在各自的职位上各司其职,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这些人的服务中学习、生活,能够意识到社会对于学生的关爱。所以,这一体验课程的构建方式是可行的。因此,在今后设计体验课程时,教师也要对体验课程的过程进行预设,先考虑好体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将其中潜在的危险排除出去。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要遵循学生特点、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要预设体验过程。这样才能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验课程,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感受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所传达的知识与信息,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生活感悟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敏.打造基于体验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2):116-118.
[2]周燕.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76.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体验课;课程构建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验课程是非常新颖的,他们平时接受的知识多是老师或家长灌输的,没有深切的感受与体会。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上为学生开展体验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在体验中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知识,并能够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
一、要遵循学生特点构建课程
在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我们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才能为学生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验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7至12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德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生的大脑正在逐渐健全的过程中,其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能力也在逐渐加强。学生在此时期能够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判断,能够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辨别一些事情。
在学生的这一特点下,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就需要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感受去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知识。例如,在《我的责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体验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了解自己的责任。可以故意将教室中的一角弄得乱一些,看学生有没有责任心,会不会将脏乱的部分整理好。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在家里的场景,将学生自己的一些脏衣服放在洗衣盆中,看学生是否会自己主动清洗自己的衣物。通过为学生构建这样的体验课程,能够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了解自己需要负责的事情。这样学生便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今后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也主动去分担相应的事情,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要依据教材内容构建课程
在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教师还要依据教材内容去构建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构建体验课程,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特点构建体验课程。能够为学生创设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可以借助周边的环境,运用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设计体验内容。
例如,在《校外探路》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探路体验。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四组,按照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探路,让学生在探路的过程中记下路程的路线,标志性建筑物。由此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探路的方式、探路的过程,感受探路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来,便能够达到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在熟悉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体验,也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体验,也可以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更多地进行交流,将彼此对于这一体验活动的想法说出来,一起商量着完成活动任务。其实,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许多可以运用周边环境开展体验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做一个教学专题,在这个专题中,让学生不断在体验中感受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周边的信息。
三、要预设体验过程构建课程
在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的时候,教师还要预设体验的过程,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各种因素进行考虑,排除其中危险的因素,保证学生的安全。预设体验过程也能够将学生在体验中的步骤进行预设,了解学生将在体验中获得的收获,判断自己构建的体验课程是否可行。这能够很好地检验教师的教学过程,以便能够及时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問题。
例如,《来自社会的爱》这一课的体验活动是让学生在学校进行观察体验,并将其他人为我们服务的过程拍成照片。在这一体验课程中,教师需要预设学生体验的内容,即学生可以拍摄哪些方面的照片作为“来自社会的爱”这一课的印证。可以想到,学生可以拍摄学校中正在上课的教师、打扫校园卫生的叔叔阿姨、守卫学校安全的门卫、在食堂中做饭的厨师等等。在学生拍摄这些人的照片的时候,是比较安全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的人在各自的职位上各司其职,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这些人的服务中学习、生活,能够意识到社会对于学生的关爱。所以,这一体验课程的构建方式是可行的。因此,在今后设计体验课程时,教师也要对体验课程的过程进行预设,先考虑好体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将其中潜在的危险排除出去。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体验课程要遵循学生特点、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要预设体验过程。这样才能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验课程,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感受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所传达的知识与信息,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生活感悟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敏.打造基于体验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2):116-118.
[2]周燕.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