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华法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华法林长期口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4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对照组206例,两组病人均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华法林2~6mg/d口服,观察12~24个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6%,对照组有效率71.28%,经χ2检验,P<0.05。 结论: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关键词:华法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9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5-074-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因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如不给予积极治疗,部分病人可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华法林长期口服,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们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1月入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4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0例,男130例,女90例,年龄49~71岁,平均62.6岁。对照组患者206例,性别、年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方法。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00U,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共7天,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消心痛、银杏达莫等治疗,治疗组在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前2天,口服华法林2~6mg/d,疗程6~12个月。治疗组用药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使其国际标准化比值达2.5~3,病情稳定后每4周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并常规行心电图检查。
  (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两周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ST段压低较前减轻。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或较前加剧,ST段压低无减轻,或较前加剧。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观察期间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对照组中12例出院后6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无猝死病例。治疗组2例发生齿龈出血,华法林减量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主要为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出现破裂、出血,使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导致供血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已有多位学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及搭桥术中直接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有次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且伴有内膜下不规则的溃疡出血。有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9%~25%,本组中治疗组无心肌梗死发生,而对照组中12例发生心肌梗死,可能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致管腔急性闭塞有关。
  血液高凝状态也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可忽视的原因,有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说明凝血功能亢进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病的重要因素。
  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内次全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亢进有关,抗凝治疗尤为重要。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只能静脉及皮下给药,且突然停药有加重心绞痛的危险,长期应用受到限制。华法林属双香豆素类抗凝剂,为维生素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变,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的羧化作用,而这些因子停留在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治疗组给予华法林长期口服,观察12~24个月,无一例急性冠脉事件发生,住院次数明显减少,无严重不良反应,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 陈登国等.低分子量肝素与华法令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02:29.
  [2]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应用华法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2003,14:77.
  [3] 苏哲坦.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血栓形成[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3,14:121.
  (责任编辑:万贤贤)
其他文献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河南义马472300)  摘要:目的:观察以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以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Scr明显
期刊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2月对158例恶性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的资料。结果:本组158例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36~325天,平均108.5天,发生静脉炎1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折断2例,其余141例病人PICC治疗过程均满意。结论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 IL-2、IL-12单用及联用对小鼠血清IFN-г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通过建立小鼠肺部曲霉感染模型。将60只已建立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A组用IL-2+IL-12治疗;B组用IL-12治疗;C组用IL-2治疗;D组用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小鼠血清г-干扰素(г-IFN)。肺组织菌落计数。结果:①A组、B组、C组、D组小鼠的血清
期刊
摘 要:牡丹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笔者拟从情报学的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有关牡丹中药材文献的分布特点及研究现状,以促进对牡丹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牡丹;文献统计;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30-03    牡丹为芍药科植物牡丹(Paenoin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为常用中药材,性微寒,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紫草中左旋紫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YWG-C-18,流动相为甲醇-0.025mol/L磷酸(80∶20),测定波长:516nm,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左旋紫草素在0.176~0.880μg间,左旋紫草素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y=2×107x+31103,R2=0.9993,测得紫草中左旋紫草素的平均含量为1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标准化的营养干预对MS患者的体重指数、血脂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300例MS患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医师进行1次以饮食和运动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营养干预组由医师开出营养处方,营养师通过互动平台,依据低血糖负载食物选择原则,进行标准化营养干预8w。8w后,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营养干
期刊
摘 要:目的:同时测定腰痛宁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色谱柱,乙腈-0.02mol/L NaH2PO4(含0.2%三乙胺,0.4%磷酸)溶液(6∶9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盐酸麻黄碱平均回收率为101.38%,RSD为2.02%(n=6),盐酸伪麻黄碱平均回
期刊
摘 要:目的:采用HPLC法构建川牛膝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Symmetry®C18(5μm,4.6×250mm,Waters公司);流动相为甲醇-水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0.9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6nm。结果:测定基地产及市场上流通的样品共18批次,标示了11个共有峰,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指纹图谱整体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脑得生片中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pollo C18-A柱(5 μm,250mm×4.6m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三七中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4种成分在60min内可达到良好分离,在测定范围内
期刊
摘 要:目的:应用中成药软脉灵对23例间歇性跛行伴眩晕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经脑MRA发现的一侧椎动脉细小或缺如的间歇性跛行伴眩晕患者23例,采用软脉灵治疗,每30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d。于第5个疗程结束后(约185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3例中有20例间歇性跛行伴眩晕等症状消失,另3例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结论:椎基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不仅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而且可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