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数学已由“自然科学的皇后”变成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已是明显的事实,因此,必须提高数学应用教学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学对数学应用教学重视不够,忽视社会的需求和实际应用问题教学,忽视数学与日常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背景的关联,以致学生花了十余年时间学数学却很少知其用处,也不知如何应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意识弱,不擅长应用.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在向许多领域渗透,数学方法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 数学拥有极大的潜力来帮助人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能力. 无论是专家学者或普通劳动者,数学已成为人们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 数学已由“自然科学的皇后”变成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已是明显的事实,因此,必须提高数学应用教学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知识
在新知识的展开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及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及其推理,归纳出数学概念和规律,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和温度、水位、收支、方向等生活实例出发,引入负数的概念,并从数学上给出正负数的表示,再用温度计温度的升降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并归纳其法则.
新教材每一章的开头,均配有一幅寓意深刻的图,暗示本章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几何课本开头就通过四个实际问题(五角星画法、古塔测高、矩形裁方、优选泵址)提出:什么是几何?为什么要研究和怎样研究几何?课本中通过纵横交错的道路图,引出相交线与平行线;通过钢架桥和高压输电塔图,引出三角形;通过气象观测站图,引出四边形等. 代数中通过火车和飞机的运行图,提出字母代数等. 教学中要充分提示课本中插图的丰富内涵,巧妙利用“章头图”,使学生从图中抽象出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了解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二、发挥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挖掘其应用价值.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诸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某次测验的平均成绩等实际问题;学习角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计算齿轮两点间的夹角,画五角星、画方位角、画一些优美的装饰图等;讲圆的性质后,提出工厂应用圆知识的实际问题等.
新教材在每章节都配有适当数量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如计算切割面和已知的正方形钢板,第一、二宇宙速度的计算等. 同时加强近似计算,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计算力、质量、电功率、星际距离、浓度配比等. 教学中要有效地使用这些习题,展示数学与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强数学源于实践,又必须并且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进而感受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及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数学美.
三、发挥应用性数学材料的训练价值
新教材从社会需求、就业模式及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可能性出发,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对学生的数学头脑有训练价值的应用性数学知识. 通过“读一读”介绍我国辉煌的数学成就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及数学的功绩,介绍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 应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产生活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利率计算、金融保险、股票证券、日常估算、测量制图、视图绘图和线性规划、概率统计、计算机(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发挥,引导学生到现实世界中寻找可用数学解决的实际问题,调查和收集一些实际问题情景,培養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走向社会的参与意识和适应能力.
四、加强实习作业
数学应用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在纸上解答现成的实际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到实际情景中去感受问题的实在性,通过考察,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进行实习作业. 新教材在解直角三角形和统计初步中分别安排了实习作业. 此外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演示、野外操作、填写实习作业表等;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新教材中的“想一想”,或解答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通过课本中的“做一做”,或把学生带出课堂,到运动场上去确定跑步比赛的起跑线及各起点的距离,等等.
总之,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生产、自然和社会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义教大纲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和“用数学的意识”的精神.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学对数学应用教学重视不够,忽视社会的需求和实际应用问题教学,忽视数学与日常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背景的关联,以致学生花了十余年时间学数学却很少知其用处,也不知如何应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意识弱,不擅长应用.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是构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在向许多领域渗透,数学方法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 数学拥有极大的潜力来帮助人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能力. 无论是专家学者或普通劳动者,数学已成为人们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 数学已由“自然科学的皇后”变成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已是明显的事实,因此,必须提高数学应用教学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知识
在新知识的展开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及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及其推理,归纳出数学概念和规律,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和温度、水位、收支、方向等生活实例出发,引入负数的概念,并从数学上给出正负数的表示,再用温度计温度的升降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并归纳其法则.
新教材每一章的开头,均配有一幅寓意深刻的图,暗示本章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几何课本开头就通过四个实际问题(五角星画法、古塔测高、矩形裁方、优选泵址)提出:什么是几何?为什么要研究和怎样研究几何?课本中通过纵横交错的道路图,引出相交线与平行线;通过钢架桥和高压输电塔图,引出三角形;通过气象观测站图,引出四边形等. 代数中通过火车和飞机的运行图,提出字母代数等. 教学中要充分提示课本中插图的丰富内涵,巧妙利用“章头图”,使学生从图中抽象出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了解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二、发挥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挖掘其应用价值.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诸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某次测验的平均成绩等实际问题;学习角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计算齿轮两点间的夹角,画五角星、画方位角、画一些优美的装饰图等;讲圆的性质后,提出工厂应用圆知识的实际问题等.
新教材在每章节都配有适当数量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如计算切割面和已知的正方形钢板,第一、二宇宙速度的计算等. 同时加强近似计算,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计算力、质量、电功率、星际距离、浓度配比等. 教学中要有效地使用这些习题,展示数学与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强数学源于实践,又必须并且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进而感受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及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数学美.
三、发挥应用性数学材料的训练价值
新教材从社会需求、就业模式及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可能性出发,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对学生的数学头脑有训练价值的应用性数学知识. 通过“读一读”介绍我国辉煌的数学成就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及数学的功绩,介绍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 应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产生活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利率计算、金融保险、股票证券、日常估算、测量制图、视图绘图和线性规划、概率统计、计算机(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发挥,引导学生到现实世界中寻找可用数学解决的实际问题,调查和收集一些实际问题情景,培養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走向社会的参与意识和适应能力.
四、加强实习作业
数学应用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在纸上解答现成的实际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到实际情景中去感受问题的实在性,通过考察,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进行实习作业. 新教材在解直角三角形和统计初步中分别安排了实习作业. 此外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演示、野外操作、填写实习作业表等;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新教材中的“想一想”,或解答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通过课本中的“做一做”,或把学生带出课堂,到运动场上去确定跑步比赛的起跑线及各起点的距离,等等.
总之,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生产、自然和社会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义教大纲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和“用数学的意识”的精神.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