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外部关系与校长的公关意识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学校是个小系统,它从属于整个社会大系统。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即是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通常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学校在办学育人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种外部关系,并且时刻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校内部的工作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学校和诸种外部关系的协调程度。
  
  一
  
  从中小学校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特点来看,一所学校的外部关系主要包括学校与上级部门的关系,与所在社区的关系,与其他学校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几类。明确这几类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并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则有利于学校的改革、稳定和发展。
  (一)与上级部门的关系
  就一般而言,学校的直接上级部门主要有两类:一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二是地方党政部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管理基础教育;而地方党政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运作和发展,也有一个领导和管理的职能。因此,这两类上级部门与普通中小学的关系,都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二)与所在社区的关系
  社区是指区域较小,居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它由学校所在地的社会团体、相关组织以及居民家庭所组成。这些社会单位、组织和成员,虽然与学校没有业务上的直接关系,并且大多与学校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但它们都是学校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优美校园环境的创建等等,如果离开了社区的支持、配合与协作,就会难以顺利进行,有时甚至会独木难支。
  (三)与其他学校的关系
  不可否认,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学校,大多存在着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办学要求,具有差异性,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其办学宗旨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在这一意义上说,不同的学校又具有同一性。从纵向看,一所学校的生源来自下一级学校,而它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又将升入高一级学校;从横向看,不同的学校在各自的办学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总会有自己的特长、优势和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不仅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和制约关系,而且同一层次的不同学校也存在着众多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因素,学校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无论对哪一所学校来说,都现实地构成了以其在学校为存在物的特有的外部关系。
  (四)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来自每一个家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父母是首任教师。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还接受着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好,或者学校与家长相互关系不协调,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不一致,那么教育合力就无法真正形成,教育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
  
  既然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外部关系,那么作为学校行政最高负责人的校长,应具有怎样的公关理念和策略,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考虑。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公关观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矿、企业和政府机关等各类组织的公关活动正方兴未艾,其理论模式也日臻完善。这些理论模式对开展学校公关大多具有借鉴指导作用。因此,学校要有效开展公关活动,作为校长,首先要自觉学习公关理论,不断强化公关意识,并创造性地把公共关系的一般原理与学校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切实掌握开展学校公关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其次,要确立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理念,把学校对外公关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予以重视,并自觉运用这种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办学行为,从而妥善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努力使自己成功扮演好“既是一名教育家,又是一名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角色。
  第二,勤于联系配合,力争上级支持
  上级部门的工作,线多、面广,千头万绪。因此,就领导、管理教育工作而言,作为下面的学校就有一个主动争取的问题。其一,面对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校长要在保证有效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上级领导分派的相关工作。同时对学校的重大事件以及工作中碰到的困难问题,要及时如实地向领导作出汇报,并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他们的督查和指导,努力保持上下级之间的正常工作关系和情感交往关系,真正实现双向沟通。其二,面对地方党政部门,校长则要勤于联系,乐于走访。一方面,学校举行的重大会议、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以及学校重大难题的协商解决,校长要事先与党政主要领导取得联系,听取意见,并主动邀请他们到校指导;另一方面,同样要把学校工作情况向党政领导交底,积极向领导汇报、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改革举措和发展思路,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交流各种教育信息,主动为他们当好参谋,促使他们理解学校、关心学校、支持教育。
  第三,热心社会服务,优化社区关系
  社区是学校的根基所在。社区关系是学校外部关系的基型。良好社区关系的建立,不仅取决于学校与社区双方的共同努力,更取决于学校的自身行为是否对社区有利、有益。所以,校长在抓好校内工作的同时,要自觉地把学校看成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积极组织本校师生广泛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活动,乐于为社区相关组织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和教育上的帮助,主动热心为社区做有益的事,使社区认识到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不会损害社区相关单位和所在居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社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从而使学校与社区相互依存、和谐共进。
  第四,建立校际挂钩,促进共同发展
  校际关系即是兄弟关系、伙伴关系。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学校之间彼此联络,相互了解,搞好衔接,也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因此,校长在各自办学过程中,还必须为搞好校际关系作出应有的努力。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对外开放,为外校领导和教师来校学习交流提供方便,又要主动组织本校师生到外校参观取经,从德、智、体、美、劳各育的实施与管理,到内部改革、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广泛吸取他校的经验和长处。特别是那些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更要主动出击,敢于攀“高亲”;与办学条件较好、办学类型相仿、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定期开展校际信息交流、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共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第五,注重家校联系,构建教育合力
  学校和家长通过学生这条纽带连接在一起。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会通过学生传递到家长那里,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通过学生反馈到学校的则比较少。因此,校长要创设一些联系载体,利用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校联系卡、组织教师家访以及网上交流等途径,及时介绍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举措和教育要求,经常了解和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并指导、帮助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通过构建教育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第六,创造一流业绩,塑造自身形象
  实践证明:良好的公共形象必须以学校自身出色的工作和卓越的成绩为基础,如果一所学校管理不善、风气不正、育人质量不高,那么它就难以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公共关系90%靠“做好”。因此,作为校长,应首先致力于把自身的工作做好,在办学治校过程中,自加压力,负重奋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内部管理,构建“人和”环境,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其次,除了自己“努力做好”以外,还要力求“让人知晓”,唯此,才能更好地求得外部公众的理解、信任、合作与帮助。这就要求校长积极组织力量,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向学生家长以及党政领导、企业老总、专家学者等社会名流并通过他们向其他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自己”。特别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培养目标、管理制度、改革举措和办学经验,学校在各阶段取得的重大成绩,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等情况,更要及时如实地加以宣传报道,使学校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强化好感,建立信誉,扩大影响,优化形象,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其他文献
DNC系统是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制造中的重要一环,通信是DNC系统的基础.文章提出了以无线通信方式实现DNC通讯,阐述了基于无线方式实现的优点,并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介绍了已建
男,汉族,1982年10月生,河南禹州神垕镇人,出生于钧瓷世家.河南省青年陶瓷艺术家,工艺美术师(炉钧张)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民间文艺
职校生对于文化课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其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反应迟钝、违纪现象较多;作业整体质量不高,交差式倾向明显,抄袭现象严重;数学、外语成绩不容易及格等。  职校生对于文化课学习意义普遍持消极疑虑的态度。不少职校生认为,他们之所以选择职校,就是因为初中阶段文化课学习失败,到职校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升学,而是学习专业技能,谋取一技之长。因此,他们对于文化课的兴趣普遍较低。我对某校16
作品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玉璧和砂锅,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物品,一个来自贵族,一个用于草根.这些砂锅又是用最原始的裸烧制作而成,极其符合“黏土之约”的主旨,那就是我们人类和土
建构主义认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将知识以成品方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倡导以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比较注重对学生课堂活动中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教学单一、死板等旧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亲自体验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
一、活动实施的主线    根据“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精神、能掌握一门现代技能(我校确定为数码艺术)、素质全面的现代小公民”的总体目标,学校始终围绕“感恩教育、生存教育、养成教育”三条活动主线开展活动,并始终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感恩教育、生存教育之中。    二、各主线的实施目标及内容导向(见表1)        三、开展系列化活动    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