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一个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智力发展的高效催化剂。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并且在兴趣中进行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造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我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取两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在盛有干燥的氯气和氯水的瓶中,用毛玻璃盖上。片刻可以看到在干燥的氯气瓶中的有色布条没有变化,而在氯水中的有色布条褪色了。看到这个现象,所有的学生都会考虑:这是为什么?这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氯气瓶和氯水瓶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答出差异是氯水瓶中有水。于是我又提出问题;为什么氯气瓶中加入水就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呢?这一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知识、寻求答案。由于兴趣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把学习当成了需要,而不是任务,当然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中有好多知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如摩气体摩尔体积、核外电子运动和排布等,学生在理解时常感到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这些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形象化,用形象化的比喻、形象的语言、变语言文字为图形,变小为大,变静为动,生动地描述出来。如讲述电子层这一概念时,我是这样叙述的: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在离原子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原子核远的区域运动,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可以把原子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电子层。课本上的概念说的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电子层"这一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我说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例如人,年轻人精力旺盛(能量大),早上锻炼身体时,可以做一些大运动量的活动,如长跑、蹦蹦跳跳;而老年人,身体弱(能量少),往往只能做一些少运动量的运动,如散散步。这些根据人的能量大小把人分成不同的层次,而电子的运动同人的运动一样,由于能量的不同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想象,便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讲电子云这个概念时,一边讲,一边画图,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电子云这个概念。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听了既形象,又明确。变抽象的概念为形象的想象,并不是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而是通过形象的思维这一阶梯达到培养抽象思维的目的。
三、利用全新的科技信息激发兴趣
近几年,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开发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大量全新的科学技术信息的涌现,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往往不太注意,如果在课堂上能够适当地给他们介绍一些,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我讲了这样一个科技信息:以往科学界普遍认为,随着工业化革命步伐的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多,整个地球变暖,也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由此会引起南极冰川的大量溶化,从而造成海面水位的上升。讲到这里,从神情来看学生的思维已开始活跃,我发现对此不知道的学生不少。接着我又讲,最近英国的科学家提出了相反的见解:他们认为"温室效应"不会造成海水水位的上升,反而会因温度的升高加快海水的蒸发,引起南极大陆降雪量的增多,冰川就会加厚。在这样一则信息的里面,有溶化、蒸发、凝固等物态变化,学生既能听懂,又有兴趣,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效率就高了。
四、借"他山之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中存在着不少这种情况,哪一学科学得好些就很愿意学习哪一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掺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摩尔"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记忆,我就用划句子成分的办法,将这句话分析一下。因为摩尔的概念定语较长,是一个动宾词组,读起来挺别扭,结果让他们划句子成分,语文水平好的学生就来了精神,也有了兴趣,看起来是多用了时间,但实际上学生们在课堂上就理解记住了这个概念,从而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学以致用,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的源泉正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当学生感到他学的东西能够应用,能够和实际联系起来,就会更有兴趣学习。如果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了问题,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这会使他兴趣盎然、不知疲倦地去追求新知识。例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时,学生们知道了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就布置学生回家正确使用纯碱来蒸馒头;又如,学生学过了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器械及如何防止金属的腐蚀。这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现象,学习化学真有用,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化学世界真有趣的想法,培养了学好化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习成效,而成绩的好坏又反过来影响学习的兴趣,一但学生对本学科产生了兴趣,即使这门学科再难,他也会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钻研,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因此,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造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我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取两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在盛有干燥的氯气和氯水的瓶中,用毛玻璃盖上。片刻可以看到在干燥的氯气瓶中的有色布条没有变化,而在氯水中的有色布条褪色了。看到这个现象,所有的学生都会考虑:这是为什么?这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氯气瓶和氯水瓶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答出差异是氯水瓶中有水。于是我又提出问题;为什么氯气瓶中加入水就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呢?这一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知识、寻求答案。由于兴趣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把学习当成了需要,而不是任务,当然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中有好多知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如摩气体摩尔体积、核外电子运动和排布等,学生在理解时常感到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这些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形象化,用形象化的比喻、形象的语言、变语言文字为图形,变小为大,变静为动,生动地描述出来。如讲述电子层这一概念时,我是这样叙述的: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在离原子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原子核远的区域运动,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可以把原子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电子层。课本上的概念说的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电子层"这一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我说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例如人,年轻人精力旺盛(能量大),早上锻炼身体时,可以做一些大运动量的活动,如长跑、蹦蹦跳跳;而老年人,身体弱(能量少),往往只能做一些少运动量的运动,如散散步。这些根据人的能量大小把人分成不同的层次,而电子的运动同人的运动一样,由于能量的不同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想象,便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讲电子云这个概念时,一边讲,一边画图,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电子云这个概念。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听了既形象,又明确。变抽象的概念为形象的想象,并不是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而是通过形象的思维这一阶梯达到培养抽象思维的目的。
三、利用全新的科技信息激发兴趣
近几年,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开发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大量全新的科学技术信息的涌现,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往往不太注意,如果在课堂上能够适当地给他们介绍一些,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我讲了这样一个科技信息:以往科学界普遍认为,随着工业化革命步伐的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多,整个地球变暖,也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由此会引起南极冰川的大量溶化,从而造成海面水位的上升。讲到这里,从神情来看学生的思维已开始活跃,我发现对此不知道的学生不少。接着我又讲,最近英国的科学家提出了相反的见解:他们认为"温室效应"不会造成海水水位的上升,反而会因温度的升高加快海水的蒸发,引起南极大陆降雪量的增多,冰川就会加厚。在这样一则信息的里面,有溶化、蒸发、凝固等物态变化,学生既能听懂,又有兴趣,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效率就高了。
四、借"他山之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中存在着不少这种情况,哪一学科学得好些就很愿意学习哪一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掺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摩尔"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记忆,我就用划句子成分的办法,将这句话分析一下。因为摩尔的概念定语较长,是一个动宾词组,读起来挺别扭,结果让他们划句子成分,语文水平好的学生就来了精神,也有了兴趣,看起来是多用了时间,但实际上学生们在课堂上就理解记住了这个概念,从而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学以致用,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的源泉正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当学生感到他学的东西能够应用,能够和实际联系起来,就会更有兴趣学习。如果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了问题,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这会使他兴趣盎然、不知疲倦地去追求新知识。例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时,学生们知道了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就布置学生回家正确使用纯碱来蒸馒头;又如,学生学过了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器械及如何防止金属的腐蚀。这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现象,学习化学真有用,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化学世界真有趣的想法,培养了学好化学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习成效,而成绩的好坏又反过来影响学习的兴趣,一但学生对本学科产生了兴趣,即使这门学科再难,他也会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钻研,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因此,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