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五花肉,即猪肋骨下面的一片较大的肉,有些地方称其为奶脯,其特点是肥瘦相互夹杂,五花三层。若细说还有“上五花”和“下五花”之分。通常看,“上五花”脂肪较厚,肥多瘦少,而“下五花”脂肪较薄,肥少瘦多。在家庭食用时,“上五花”大多是用来烤油,而“下五花”较适于做菜。我们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利用猪的“下五花”肉作为主料来制作家常菜肴的。
例一、汆白肉
这是一款较具东北特色的家常菜,而且在塞外飘雪的冬天制作和食用是非常理想的品种。冬天用自渍的酸菜,加上新杀的猪肉、血肠在一起汆制成肴,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若吃上一碗热气缭绕、香味扑鼻的“汆白肉”,再喝二两白酒,那就是一件幸事。
主料:猪下五花肉250 g,酸菜500 g。
辅料:猪血肠1小根,粉丝100 g。
调料:精盐10 g,葱姜蒜共20 g,调料水15 g,味精3 g,清汤1 000 g,大油适量。
做法:1. 将五花肉皮上的油泥刮净,放入沸水锅内烧小火煮大半熟捞出,凉后连皮带肉一起切成大薄片;酸菜先顺帮片薄片,再横切细丝;粉丝剁成15 cm长段;血肠切厚片;葱姜切丝,蒜切片。
2. 用温水将酸菜投洗干净,攥去水分。
3. 将大油放入锅中,烧热后用葱姜蒜炸锅出香味,添汤,盖锅烧开,放入酸菜,用筷子拨散,加精盐、调料水,再烧开下入五花肉和粉丝,稍焐。大开后放入血肠,烧微火至开沸状,放味精出锅即成。
特点:口味酸鲜,肉品质嫩,家常风格。
提示:1. 做此肴可以不放猪血肠,但在东北的家常菜肴中,提到“汆白肉”就不能不让人想到猪血肠。所以时间长了似乎就成为一种定式。
2. 猪肉最好是沸水下锅小火煮熟,这样有利保持肉品的鲜香和质嫩。原因是生肉突然与沸水接触,外层的蛋白质马上凝固形成外膜。起到阻碍里面的营养素向外溢出,这时再用小火,则细胞膜被破坏的程度就会大大减轻,这样煮肉效果就非常好。
3. 当血肠下锅后千万不要用大火烧锅,防止震荡作用太大而破坏血肠的形状,从而影响成品质量。
例二、红烧肉
“红烧肉”是猪五花肉采用红烧的方法烹制而成。这款菜肴肥中有瘦,瘦中有肥,在东北人眼中是家常菜的上品。再说,东北人喜欢咸味,加之气候寒冷,此肴是比较受人欢迎的。还有,肥肉中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而卵磷脂正是我们人类大脑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所以,适当地吃一点“红烧肉”还是利于健脑的。
主料:下五花肉500 g。
辅料:水发海带100 g。
调料:酱油15 g,精盐4 g,花椒、大料共5 g,葱姜蒜共10 g,料酒10 g,白糖20 g,味精2 g,香菜10 g,植物油1 500 g(实耗约30 g)。
做法:1. 将五花肉皮上的油泥刮净,放入热水锅,烧小火煮大半熟捞出,切成皮肉相连边长2.8 cm的正方块状。
2. 海带洗干净,也切成边长2.8 cm长的正方块状。葱切斜刀段,姜切片,蒜拍破。香菜洗净切1 cm长段。
3. 将植物油倒入锅内,烧七成热时放入肉块炸一下捞出,沥尽余油。
4. 净锅放入少许油,加糖炒至,火煳状时倒入少许开水稀释,继续炒至,见色泽加深后再放少许开水稀释,投入肉块炒至上色(行业称为“走红”),倒入酱油、加精盐、葱姜蒜、大料、花椒、料酒等调料,添汤略没过主料,盖锅,大火烧开后用小火保持开状。大约20 min后,放入海带,再盖锅,以小火烧10 min,掀开锅,放味精、香菜,出锅即成。
特点:色泽红润,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浓香味厚。
提示:1. 此肴主料最好是用猪的下五花肉,肥少瘦多,可食性强,受人欢迎。
2. 这道菜肴是三次用火完成,而每次使用的火候要有讲究。简单说,水煮、过油,都不要火候过重,重点一定放在回锅烧制上,火力千万不要大,但时间必须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越长则成品质量越好。
例三、煸白肉
这款菜肴是用煮熟的五花肉加大葱一起制作而成。其制作方便、快捷,是下饭的好菜。
主料:煮熟的带皮五花肉250 g。
辅料:净大葱白75 g。
调料:酱油10 g,精盐2 g,花椒水2 g,姜蒜共8 g,料酒5 g,味精1 g,植物油30 g,水淀粉6 g,清汤15 g。
做法:1. 将五花肉连皮带肉一起切成越薄越好的大片,葱白切抹刀片,姜蒜切小片。
2. 锅中烧开水,将肉片放入焯一下捞出,沥尽水。
3. 净锅上火,放底油,烧热时放入葱姜蒜一起炒香出味,下入肉片,边煸炒边加汤、精盐、酱油、料酒、味精,开后用水淀粉勾芡,淋明油出锅即成。
特点:质嫩片薄,葱香味浓。
提示:1. 肉煮的不要过火,八九分熟即可,防止质烂易碎。如果条件允许,煮后的五花肉可以在冰箱冷却,便于改刀成形。
2. 肉片在煸炒前“出水”的目的是为了解腻。
3. 在具体煸炒时,开始火力可大些,即使将葱白炒得有点微煳状也可以,不仅不影响成品质量,而且反倒增加了菜肴的润色。
4. 若火旺难以控制时可添汤,否则不必。
例一、汆白肉
这是一款较具东北特色的家常菜,而且在塞外飘雪的冬天制作和食用是非常理想的品种。冬天用自渍的酸菜,加上新杀的猪肉、血肠在一起汆制成肴,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若吃上一碗热气缭绕、香味扑鼻的“汆白肉”,再喝二两白酒,那就是一件幸事。
主料:猪下五花肉250 g,酸菜500 g。
辅料:猪血肠1小根,粉丝100 g。
调料:精盐10 g,葱姜蒜共20 g,调料水15 g,味精3 g,清汤1 000 g,大油适量。
做法:1. 将五花肉皮上的油泥刮净,放入沸水锅内烧小火煮大半熟捞出,凉后连皮带肉一起切成大薄片;酸菜先顺帮片薄片,再横切细丝;粉丝剁成15 cm长段;血肠切厚片;葱姜切丝,蒜切片。
2. 用温水将酸菜投洗干净,攥去水分。
3. 将大油放入锅中,烧热后用葱姜蒜炸锅出香味,添汤,盖锅烧开,放入酸菜,用筷子拨散,加精盐、调料水,再烧开下入五花肉和粉丝,稍焐。大开后放入血肠,烧微火至开沸状,放味精出锅即成。
特点:口味酸鲜,肉品质嫩,家常风格。
提示:1. 做此肴可以不放猪血肠,但在东北的家常菜肴中,提到“汆白肉”就不能不让人想到猪血肠。所以时间长了似乎就成为一种定式。
2. 猪肉最好是沸水下锅小火煮熟,这样有利保持肉品的鲜香和质嫩。原因是生肉突然与沸水接触,外层的蛋白质马上凝固形成外膜。起到阻碍里面的营养素向外溢出,这时再用小火,则细胞膜被破坏的程度就会大大减轻,这样煮肉效果就非常好。
3. 当血肠下锅后千万不要用大火烧锅,防止震荡作用太大而破坏血肠的形状,从而影响成品质量。
例二、红烧肉
“红烧肉”是猪五花肉采用红烧的方法烹制而成。这款菜肴肥中有瘦,瘦中有肥,在东北人眼中是家常菜的上品。再说,东北人喜欢咸味,加之气候寒冷,此肴是比较受人欢迎的。还有,肥肉中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而卵磷脂正是我们人类大脑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所以,适当地吃一点“红烧肉”还是利于健脑的。
主料:下五花肉500 g。
辅料:水发海带100 g。
调料:酱油15 g,精盐4 g,花椒、大料共5 g,葱姜蒜共10 g,料酒10 g,白糖20 g,味精2 g,香菜10 g,植物油1 500 g(实耗约30 g)。
做法:1. 将五花肉皮上的油泥刮净,放入热水锅,烧小火煮大半熟捞出,切成皮肉相连边长2.8 cm的正方块状。
2. 海带洗干净,也切成边长2.8 cm长的正方块状。葱切斜刀段,姜切片,蒜拍破。香菜洗净切1 cm长段。
3. 将植物油倒入锅内,烧七成热时放入肉块炸一下捞出,沥尽余油。
4. 净锅放入少许油,加糖炒至,火煳状时倒入少许开水稀释,继续炒至,见色泽加深后再放少许开水稀释,投入肉块炒至上色(行业称为“走红”),倒入酱油、加精盐、葱姜蒜、大料、花椒、料酒等调料,添汤略没过主料,盖锅,大火烧开后用小火保持开状。大约20 min后,放入海带,再盖锅,以小火烧10 min,掀开锅,放味精、香菜,出锅即成。
特点:色泽红润,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浓香味厚。
提示:1. 此肴主料最好是用猪的下五花肉,肥少瘦多,可食性强,受人欢迎。
2. 这道菜肴是三次用火完成,而每次使用的火候要有讲究。简单说,水煮、过油,都不要火候过重,重点一定放在回锅烧制上,火力千万不要大,但时间必须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越长则成品质量越好。
例三、煸白肉
这款菜肴是用煮熟的五花肉加大葱一起制作而成。其制作方便、快捷,是下饭的好菜。
主料:煮熟的带皮五花肉250 g。
辅料:净大葱白75 g。
调料:酱油10 g,精盐2 g,花椒水2 g,姜蒜共8 g,料酒5 g,味精1 g,植物油30 g,水淀粉6 g,清汤15 g。
做法:1. 将五花肉连皮带肉一起切成越薄越好的大片,葱白切抹刀片,姜蒜切小片。
2. 锅中烧开水,将肉片放入焯一下捞出,沥尽水。
3. 净锅上火,放底油,烧热时放入葱姜蒜一起炒香出味,下入肉片,边煸炒边加汤、精盐、酱油、料酒、味精,开后用水淀粉勾芡,淋明油出锅即成。
特点:质嫩片薄,葱香味浓。
提示:1. 肉煮的不要过火,八九分熟即可,防止质烂易碎。如果条件允许,煮后的五花肉可以在冰箱冷却,便于改刀成形。
2. 肉片在煸炒前“出水”的目的是为了解腻。
3. 在具体煸炒时,开始火力可大些,即使将葱白炒得有点微煳状也可以,不仅不影响成品质量,而且反倒增加了菜肴的润色。
4. 若火旺难以控制时可添汤,否则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