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将成历史吗?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lx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月专题专门探讨武侠小说创作未来。武侠小说作为中国文坛特有现象,一直伴随着中国风云历史起起伏伏,长盛不衰;她不仅从一个侧面留下了中国历史波澜壮阔的画面,也通过武林之间的恩恩怨怨、打打杀杀反映了民声,彰显了正义,传承了民族美德;更有价值的是,她在创作手法上贴近历史,贴近百姓,为历史人物正名,为百姓打抱不平;故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不离不弃,异常解渴,成为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阅读的最爱。
  正因为武侠小说为人们所酷爱,大家也就特别关注其未来。这种关注担心不无道理。武侠小说一路高歌到现当代,金庸、古龙、梁羽生时期应是武侠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从那以后,再未出现像《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这样风靡整个华人世界的作品。于是人们担心:武侠小说将成为历史,武侠小说将不再辉煌,武侠小说将被其他多媒体产物所替代。
  武侠小说真会日渐式微,最后成为历史吗?笔者认为不会,绝对不会。
  其一,武侠小说呈现的是武侠技艺,彰显的是武侠精神,传承的是中华文化、民族美德,宣扬的是民族大义、民间正气,这些在任何时候都有现实意义。
  其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武侠小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尽管历史上各个时期也都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武侠作品,但还有很多资源未被开发利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这些资源,将是对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
  其三,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使原有的武侠创作手法不能满足现代武侠小说创作的要求,但不是武侠小说将成为历史,相反,武侠作品将会因为社会格局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变得深不可测,波澜壮阔,因为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不平等,还有霸权、恐怖活动,还有邪恶的反动势力,只要这些东西存在,武侠精神就不会过时,武侠现象就还会出现,新的武侠小说就会应运而生。
  其四,多媒体的发展与武侠小说创作并不矛盾,武侠小说创作是内容产业,任何多媒体发展都离不开内容。多媒体呼唤武侠小说繁荣,武侠小说因为多媒体呈现而变得更有价值,更有生命力。
  其五,看武侠小说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偏好、一种习惯,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寄托,发泄情绪,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享受快感。人们需要她,就像人们迷恋京剧、小品等民俗文化一样。社会有需求,武侠小说就能生存发展。
  当然,社会进步了,时代发展了,人们的要求提高了,武侠小说创作应该有新的突破。可喜的是,一批批新的武侠小说创作者不断涌现,一批批有创意的作品被社会、读者认可。相信武侠小说这一中国人情有独钟的文学作品一定能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其他文献
最近一两年,只要有朋友去高雄玩,必定造访的一个新景点,就是三余书店。三余书店成了大高雄的新文化地标,敢称自己是文青或文化人的去高雄却没造访三余,总觉得好像缺了一味。  到底为什么三余书店会在大高雄迅速走红?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独立书店,却给人一种仿佛老早就存在于此的熟悉感?  这一切要话说重头。  缘起  三余书店的社长也是创办人谢大哥,某日午后来到嘉义,刚好碰上大雨,躲入洪雅书房躲雨。这一邂逅震撼
期刊
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2014-2015演出剧场发展报告》指出,大陆剧场发展有五个现象,第一眼看过去,这五点简直是全中国缩影,何止单单表演艺术界有这些问题。第二念是:台湾除了第一个现象不存在之外,其他好像也都需要担心。  现象一:演出剧场建设火热。在演场馆从2013年的1317间,到2014年1706间,成长22.8%,但专业剧场仅868间,占比51%。剩下一半包括旅游演出13%、live hou
期刊
本书中的一系列拍摄计划一共历时九年有余,迄今不辍。作者彭怡平在自序中提及,本计划以古典女性主义吴尔芙《自己的房间》中对于“女性必须拥有自主空间”的论点为根源,《女人的房间》再度回顾此一命题,时光跨度了近百年,女人是否已拥有自己的房间?此为本计划的基本前设,从日本、美国、法国、古巴、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伊朗等十国两百位受访女性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十位女性。  作者将书中的摄影作品归
期刊
有这么一位老人,情系闽台,自古稀之年,笔耕不辍,矢志不渝,让我们感动和敬佩。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是一颗希冀两岸一家亲的赤诚之心,支撑起几千个日日夜夜,凭一张退休证,奔波省内省外,联系海峡两岸,收集资料,考证史迹,潜心研究,点滴成稿,最终华彩付梓……这一路艰辛,令众人感叹之余感动不已。他,就是《福州人在台湾》的作者郑宗乾。如郑老所言,写作此书“以表对乡贤们的敬重之情,并借以铭记他们,激励后昆
期刊
两年前在北京第一次见到王西平时好似是初夏。  阳光灿烂。我正在去街上买菜回来的路上,接到他的电话,那一嘴的西北味,让我想起刚刚烤出来的香喷喷的羊肉串,十分亲切。他从银川来北京领柔刚诗歌奖,我们便约了地方见面。当我们坐在他住的酒店咖啡馆聊天时,确有些久别重逢的感觉。  王西平,出生在宁夏西吉毛家湾,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西海固,这是后来才知道的。最初只知道他是个诗人,他的诗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着令人着迷
期刊
三地编辑忆也斯  也斯,  值得一座城市  向他致敬的作家
期刊
有没有死亡?  有。  死亡是什么?  死亡就是躺着没有气息了。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  ……  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  中国人对“死亡”这个字眼是忌讳的。孔子《论语》中有“未知生,焉知死”一说,意为我们先管好怎么“生”,暂且无视“死”好了,此大约代表了中国人对“死亡”的普世态度。  年近不惑的作家、电影导演柴春芽,对“死亡”则有完全不一样的认知和见解,他认为,洞悉死亡的本质,我们才会珍惜活
期刊
此前谈及豆瓣红人作家,脑海轻易就跳出“职场励志”“温情治愈”“失恋33天”等标签,差点以为豆瓣就是在职场和生活厮杀的年轻人的主场,都忙着为人生做血肉之搏。等读到《橄榄成渣》与《世间的盐》时,颇有几分意外,没想到豆瓣“红人”中竟还有高军这样的作者:四十不惑,阅历丰富,与生活早已和解,豁达而不失童心,写嚼劲十足回味甘长的随笔,热闹里头自有真意趣。随心而活,随性而写,蹲下来看生活,于市井平淡处见世味,风
期刊
2007年秋天,我到深圳华侨城OCT创意艺术园参加诗会而认识也斯,他读了几首《莲叶》组诗中的作品,随后赠我诗集《半途——梁秉钧诗选》。读完诗,我们在艺术园内颇为雅致的面馆用餐,大家还在等上菜时,也斯如数家珍地和我们说各种各样的面条。我打趣道:“说得我们都饿了。不如你写一组‘面条’的诗吧!”他一脸笑容:“不如你来写,我来吃。”近日重读他的诗《白粥》时,想起几年前的深圳诗会后的这番对话,时至今日,我仍
期刊
http://book.jd.co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