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该“先软再硬”还是“先硬再软”?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2014-2015演出剧场发展报告》指出,大陆剧场发展有五个现象,第一眼看过去,这五点简直是全中国缩影,何止单单表演艺术界有这些问题。第二念是:台湾除了第一个现象不存在之外,其他好像也都需要担心。
  现象一:演出剧场建设火热。在演场馆从2013年的1317间,到2014年1706间,成长22.8%,但专业剧场仅868间,占比51%。剩下一半包括旅游演出13%、live house13%、体育场馆10%、娱乐演出9%等。
  大陆什么都在建设,影院多,剧院也多。2013年和2014年新增剧场的数量都在三十间以上,预估未来三年仍有近五十间剧场可建成开幕,总投资逾一百八十亿人民币。反观台湾,要盖个场馆难如登天,整体不火也不热。位于台北信义区精华地带,表演艺术界殷切请命的新舞台要拆不拆尚未决定,众所瞩目的BOT大巨蛋园区,又面临台北市政府官商摊牌时刻,不管留不留,都可能两败俱伤。两年内能看到开幕的是台北艺术中心、台中“国家歌剧院”和高雄卫武营艺术中心,都是大型公共建设,尾随其后的还有台北流行音乐中心和台北市音乐厅。民间投资剧场极为罕见。
  现象二:剧场规模结构失衡。若以三等分,100座以下的仅占3.5%,101~500座38.1%,501座以上的占58.4%,研究者认为真正培育原创生态的小剧场缺乏,在建多属大型剧场。大陆什么都求大,很多剧场又是因应“地产文创化”的概念才得以出世,所以先盖再说,既然是为装点门面,是否符合经济效益根本不在考虑之列,跟近年沿海大城大张旗鼓盖美术馆、博物馆极类似。如果连挣钱与否都不在优先考虑范围,“培育原创”的目标恐怕排名更次。
  现象三:剧场演出活力不足。77%的剧场商业演出场次不足五十场,绝大多数城市剧场低于全国平均的四十六场。事实上超过平均值的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天津。
  全年不足五十场的意思就是连每个周六日都不一定有演出,若以一个商业剧目至少演三至五场来计,等于每个月只有一档售票演出。相比之下,台湾因为标准演出场地少,戏剧、舞蹈、音乐等节目常苦于争夺档期,属于通路为大而产品过于壅塞的局面。
  现象四:剧场观众培育不力。报告称:“受制于演出类型和消费市场不成熟,剧场上座率依然不理想。”话剧拔得头筹,传统戏曲上座率殿后。
  台湾除热门大型乐团、舞团之外,话剧也比一般音乐、舞蹈、音乐剧等较易经营。演出类型台湾相当多样化,但很多类型分众极小,表演团队永远只能伺候那极少数,从商业角度看,多数非热门节目,永远有“市场不成熟”的事实。
  现象五:剧场经营模式被动。报告称:“大多数演出剧场尚未摆脱被动的租场经营模式,演出营销等服务功能缺失。”大陆因为演出通路闲置,所以论者认为该努力为自身作价,最好采用“剧场+剧团”合体模式。这概念极像视频网站为做出区隔,先抢购独家内容,既之投资自有剧目创造IP。
  但真正强势的通路如电影院,光选强片上演就轻松写意了,未必需要急着去建立“戏院+电影公司”的自有内容模式。说穿了,表演艺术通路是否需要“为喝牛奶就去养头牛”,完全非教科书规定,而在于市场环境是否有诱因或威胁。
  台湾的剧场,大到如两厅院,当然会有一定比例自(委)制节目,但多数剧场,的确停留在被动的房东模式,所谓营销服务,也未必都能和节目供货商分享营业信息,反而多将客户数据应用在促进周边消费的提升,谈不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平台光晕效应(Halo Effect),或“凡上得了我剧场演出必有若干佳绩保障”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通路与内容,何者为大,何者为生存必须比较长进,是个永远没有单一答案的考题。台湾羡慕大陆的硬件建设一日千里,嫌弃现有场地不足设施老旧档期难乔,但偶有公共建设,却又痛恨当局花预算盖房子,常讥评盖“蚊子馆”不如把钱拿出来分给表演团队或者扶植地方小型原生内容。最振振有词的就是:没有愿意付费的观众和优良的艺术家,剧院盖好给谁用呢?
  事实上,团队要养,场地也要养,否则哪有天上掉下来的满座?成熟(或自认成熟)的团队若没有现代化优质剧场可经常操兵,又该如何更上层楼、深耕客层?先硬再软还是先软再硬,本就难定论,所谓“软硬适中”应该是永不可及的漂亮话吧?
其他文献
2006年闽南童谣列入厦门市、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是闽南民间儿童诵读、说唱的歌谣。它运用生动形象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丰富多彩的闽南方言语音创造出方言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广泛流传于闽南城乡。闽南童谣具有集体性(即集体创作)与变异性(即在流传过程中会发生增删补充等变化)的特点,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关于闽南童谣的起源,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福建地方典籍中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听
期刊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板块,也是风生水起。于是乎,碑帖作为书法爱好者的必需品成了出版人争相分割的蛋糕。大家各显其能,一哄而上,使碑帖市场出现了重版多、次品多、滞销品种多、版权纠纷多的乱象,不但没有因书法市场的兴起获得好的效益,反而因为这些乱象而给不少出版商带来了伤害。  因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以及中国政府对文化板块的支持,碑帖一定会出现惊人的商机,出版人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中国书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价值也不断攀升。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名扬四海,主要是因为中国书法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感受一方面来自艺术美,无论布局、结构、运笔都给人一种美的冲动。书法之美让你觉得自然,顺理成章,又有灵气,让你感到亲切。另一方面,透过这些名家书法,我们能够更深刻见识到人文美,享受到书法的内在美,感觉到字里行
期刊
亚马逊中国8~9月份繁体书畅销榜及推荐  挺身而进  作者:Sheryl Sandberg  出版社:天下杂志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脸书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从成长背景、求学经验、步入职场直到脸书现在的职位,分享自己在事业及家人之间做抉择所遇过的挣扎。对于女性如何结合事业成就与自我实现,桑德伯格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并证明男性如果支持女性同事和伴侣,也能跟着受惠。  大唐李白  作者:张大春  
期刊
拿到青年作家小武的《春光明媚》,捡一个安静的午后,坐进书房,一行一行读开来,且哈哈大笑,且鼻子酸酸。几个章节读过,“非虚构写作”一词儿从脑子里蹦跶出来,且读且鲜明,不妨将之作为我对此书的基本定位吧。  当下,中国非虚构写作的范本是《中国在梁庄》。梁鸿女士为了此书的写作,从京城返回故乡,重新融入村庄的生活,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她的文本直击中国农民的痛与悲,揭开社会温情的面纱,真实呈现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
期刊
如果一个古代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应该会被现代社会巨大而连续不停歇的声音(噪音)震得七荤八素,一刻不得安静,无处不在的声音,可能不是习惯安静无声的古代人类所能承受!  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各种留声、扬声与传声技术(如留声机、广播、电话等),对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来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存在。  机械复制时代之前的所有声音都是原创声,声音只能在一个场域中产生,声音与声音创造者之间密不可分,人类的声音只能传
期刊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不论是书作,还是同名电影,注定是无法被广泛接纳欣赏的作品。粗犷的土地,错乱的时空,交替呈现的现实、记忆、梦境,连同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中阴世界,带着些许蛮荒的味道,遥远又赤裸地呈现在作品当中,它是关于故乡的生死书。  “故乡”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记忆中是一个热切的,有着家长里短、婆姨叔婶,带着世俗、肮脏,又兼具着几分圣洁温暖的家园。如今,村庄渐渐被城市包围、吞没,我们失去的并不
期刊
有些话语,无关提纲挈领,但会让人记住很久,成为那事物之于记忆者最底层的印象。在一次电视访谈里,张毅说:“有舍才有得,对很多人来说是不懂的 ,我们却是清清楚楚的。”这舍与得,若是置换为“琉璃”,整个句子的陈述似乎也成立。  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四楼的会客厅等候张毅到来时,琉璃工房的公关传媒总监问我:“你以前知道琉璃工房吗?”我摇了摇头。我确实跟很多人一样,此前对琉璃一无所知。放眼望去满室皆是琉璃元素
期刊
那我们再找时间碰面。  好的,晚安。  我目送原田真弓那娇小的身影逐渐远去后,转身朝车站走去。这里是早上六点多的东京池袋,太阳早已高挂天际,耀眼阳光从大楼缝隙射入我的眼帘。  结果……她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脑子有些茫然,还没忆起方才交谈的内容,因为完全没意识到我们聊了多久,也没有想写成文章的念头,只是漫漫地聊着。因此之故,我没问到什么确切的要点,只是告诉自己别急,按部就班进行就对了。  昨晚与原
期刊
最近一两年,只要有朋友去高雄玩,必定造访的一个新景点,就是三余书店。三余书店成了大高雄的新文化地标,敢称自己是文青或文化人的去高雄却没造访三余,总觉得好像缺了一味。  到底为什么三余书店会在大高雄迅速走红?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独立书店,却给人一种仿佛老早就存在于此的熟悉感?  这一切要话说重头。  缘起  三余书店的社长也是创办人谢大哥,某日午后来到嘉义,刚好碰上大雨,躲入洪雅书房躲雨。这一邂逅震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