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都要始终将教学对象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要了解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成效。
一、针对学生的生物基础,适时组织温故复习
进入高中之后,许多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不适应,许多应当在初中阶段就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些现象与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关系。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素质化能力培养,简单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考点知识速记速忘,一些不是考点的内容掌握程度更不容乐观,从而导致了高中生物教学难度加大。针对这种现状,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补救,一是将本年级或是本学期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初中生物教学有关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对学生进行集中测试,真实掌握学生对这些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在以往生物知识学习中共同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补习,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对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点的复习回顾工作,为接下来的高中生物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分步回顾温习,在讲授到哪一节课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将要学的内容中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复习回顾,缓解了集中复习对学生造成的压力。
二、针对学生的参与需求,开展合作探究教学
高中生的年龄已经接近于成人年龄,在这样的身心发展阶段,教师如果还是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都将得不到充分激发。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参与欲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针对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需求强烈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作用,深化教学成效。首先,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在预习环节,我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查、做”的四步学习法来开展科学预习活动,学生通过对生物教材的深入仔细阅读,能够基本了解教学内容,对照预习提纲开展独立思考活动,结合自己以往的生物基础知识,运用教材查找问题的答案,并借助于工具书、网络等手段来寻找相关问题答案,然后独立地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预习成效。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筛选出预习活动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预习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设计,为学生拟定出一组思维引导探究题,让学生沿着探究题的方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如在教学“新陈代谢”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的实质,我精心设计了一组探究题:“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同化和异化的关系。”“代谢包括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在生命活动中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新陈代谢又可以细化为哪几种类型?“以这一组思考探究题为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加深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准确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教师直接将答案交给学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掌握更加深刻。教师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生物探究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巡视,重在开展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水平,提升学习能力。
三、针对学生的能力状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物考试中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运用与操作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够理想,这样的状态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知识性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生物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发展。我注重从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一是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深入观察实验程序,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根尖置于10%HCl溶液中,目的是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让根尖细胞间松散,方便压片,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漂洗是用于冲洗解离液(10%HCl)防止染色效果受影响,等等。此外,我还运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生物综合能力,如在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有学生实验结果不够明显,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显示四条色素带不明显,我指导学生进行逐项查找原因:丙酮用量有没有过多?实验用的叶子是不是全为幼嫩的叶?划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是否偏少?层析时滤液细线有没有被层析液没及过?以这样的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寻找答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生态系统的稳态”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本地区地理条件、生态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活动,并结合教材内容要求撰写了有关本地区生态现状分析以及建议对策,向有关部门转交,获得了充分肯定,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社会实践运用能力,成效非常显著。
四、针对学生的发展差异,适时分层教学活动
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由于学习基础与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性,学习层次不一,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对生物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产生制约,影响教学成效。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层要求,对于后进生降低要求,对于优秀生侧重提出拓展性要求,在课堂提问等方面,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实际,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或是引导探究题;在考核测试环节,采取“必做题 选做题”或是“AB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成效检测活动,让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发挥,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较为理想的生物成绩,增强成功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一、针对学生的生物基础,适时组织温故复习
进入高中之后,许多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不适应,许多应当在初中阶段就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些现象与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关系。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素质化能力培养,简单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考点知识速记速忘,一些不是考点的内容掌握程度更不容乐观,从而导致了高中生物教学难度加大。针对这种现状,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补救,一是将本年级或是本学期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初中生物教学有关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对学生进行集中测试,真实掌握学生对这些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在以往生物知识学习中共同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补习,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对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点的复习回顾工作,为接下来的高中生物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分步回顾温习,在讲授到哪一节课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将要学的内容中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复习回顾,缓解了集中复习对学生造成的压力。
二、针对学生的参与需求,开展合作探究教学
高中生的年龄已经接近于成人年龄,在这样的身心发展阶段,教师如果还是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都将得不到充分激发。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参与欲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针对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需求强烈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作用,深化教学成效。首先,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在预习环节,我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查、做”的四步学习法来开展科学预习活动,学生通过对生物教材的深入仔细阅读,能够基本了解教学内容,对照预习提纲开展独立思考活动,结合自己以往的生物基础知识,运用教材查找问题的答案,并借助于工具书、网络等手段来寻找相关问题答案,然后独立地做一做课后习题,检测预习成效。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筛选出预习活动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预习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设计,为学生拟定出一组思维引导探究题,让学生沿着探究题的方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如在教学“新陈代谢”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的实质,我精心设计了一组探究题:“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同化和异化的关系。”“代谢包括哪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在生命活动中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新陈代谢又可以细化为哪几种类型?“以这一组思考探究题为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加深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准确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教师直接将答案交给学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掌握更加深刻。教师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生物探究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巡视,重在开展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水平,提升学习能力。
三、针对学生的能力状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物考试中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运用与操作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够理想,这样的状态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知识性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生物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发展。我注重从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一是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深入观察实验程序,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了解根尖置于10%HCl溶液中,目的是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让根尖细胞间松散,方便压片,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漂洗是用于冲洗解离液(10%HCl)防止染色效果受影响,等等。此外,我还运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生物综合能力,如在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有学生实验结果不够明显,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显示四条色素带不明显,我指导学生进行逐项查找原因:丙酮用量有没有过多?实验用的叶子是不是全为幼嫩的叶?划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是否偏少?层析时滤液细线有没有被层析液没及过?以这样的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寻找答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生态系统的稳态”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本地区地理条件、生态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活动,并结合教材内容要求撰写了有关本地区生态现状分析以及建议对策,向有关部门转交,获得了充分肯定,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社会实践运用能力,成效非常显著。
四、针对学生的发展差异,适时分层教学活动
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由于学习基础与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性,学习层次不一,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对生物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产生制约,影响教学成效。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层要求,对于后进生降低要求,对于优秀生侧重提出拓展性要求,在课堂提问等方面,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实际,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或是引导探究题;在考核测试环节,采取“必做题 选做题”或是“AB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成效检测活动,让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发挥,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较为理想的生物成绩,增强成功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