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利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掌门人、汽车狂人李书福从80年代末期以800元起家到2004年在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中排名第47位,福布斯统计其资产额为2.18亿美元(18亿元人民币)。李书福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资本路径。
李书福,这个出生于浙江草根、成长在中国汽车飞速发展的年代的汽车行业杰出代表,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个代表人物。2月份,吉利汽车正式公布2005年的销售计划,吉利汽车计划今年产销突破12万辆,比去年增长20%。同时,吉利汽车和李书福开始谋求资本市场上的更大突破。
资本蜕变
李书福不仅谋求在汽车市场上的话语权,而且正在通过资本市场,完成自己十多年汽车生涯最大的一次蜕变。
自从李书福2003年底实现了对在香港上市的国润控股的控制之后,1月12日,“汽车狂人”李书福的资本路径又迈进了一大步。
吉利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李书福旗下的吉利集团拟通过收购吉利汽车的控股股东Proper Glory的全部股权,从而拥有吉利汽车60.7%的控股股权,实现对这个香港上市公司的全部控制权。当天,资本市场处于对李书福的新任以及对其旗下的吉利汽车前景的看好,吉利汽车以4.11%的涨幅收盘,创下了2004年最大的增幅。
目前,Proper Glory持有吉利汽车60.7%的股权,而吉利集团持有Proper Glory32%的股权,余下股权由吉利汽车主席兼董事贺学初、执行董事顾卫军以及执行董事周腾分别持有32%、28%以及8%。据悉,此项收购吉利集团正向国家相关部门递交申请。
吉利向记者表示,此项收购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时间表,另外吉利还拒绝向记者透露具体收购价格。由于目前吉利汽车的股价仅为0.38港元,处于历史低位附近,公司市值在15亿港元左右,据悉,如果吉利集团收购Proper Glory全部股权之后,持有吉利汽车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提高到60.7%。以当前吉利汽车15亿元的市值计算,如果不溢价收购,吉利集团所需的收购资金应该在6亿港元左右。
从800元到100个亿
谋求吉利汽车的更多控股权只是李书福的资本路径的一个动作。实际上,李书福在20年的时间内已经实现多次发展阶段的突变。而汽车只是其18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
吉利控股集团年初刚刚发布的公司业绩信息显示,其2004年全年完成10.1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20%。6年时间,一个毫无政府背景的民营草根商人李书福,把吉利汽车从零实现超过10万辆的销量,他自身也完成了一次资本蜕变过程。因为20年之前,李书福还只是一个怀着800元开始创业的浙江青年。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了经商生涯。怀揣800元,他买了一架照相机,开始经营自家的照相馆,生意还算红火,但他并不满足于冲洗照片所带来的微薄利润。
一年之后,21岁的李书福带着2000元钱开始了他的创业路。几经磨难,李书福开办了一家电冰箱厂,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年的营业额居然可以达到四五千万元。1989年,李书福的电冰箱厂产值已经超过一亿元。电冰箱为李书福赚到了大钱。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李书福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关门停业了。
此后,李书福到了深圳读书,潜心学习经济管理。读书期间,李书福注意到了建材里的商机。他当即决定投身建材行业,开始筹备建材生产企业,他的厂子很快产出了中国第一张美铝曲板。此后,他们生产铝塑板,成为全国第一家铝塑板生产厂商。就在这时,海南的房地产热又让他心动,但是这次投资却让李书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书福开始涉足刚刚起步的摩托车制造行业,这次,偏执的李书福又一次占领了行业的先机,在摩托车利润高达40%以上的90年代中期,李书福的事业开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在看到汽车行业的巨大机会之后,1997年,李书福带领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1998年8月8日吉利自主研发出第一台轿车——吉利豪情二厢轿车在临海正式下线。2004年,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以10万辆的销售成绩杀进国内汽车十强,吉利集团的销售业绩也接近100个亿。
从800元到100个亿,李书福不仅实现自己的汽车梦想,还实现自身资本积累的奇迹。李书福在短短的18年中,进入了四个不同的行业,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每次都比别人领先半步。“他能够领先别人几年看到行业的发展机会,果断介入,而且是大手笔、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吉利集团的一位副总裁在宴会中向记者如实评价李书福的“偏执”。
吉利现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近十个汽车品种;下设三个汽车整车制造公司、发动机制造公司、变速箱制造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李书福的汽车帝国已经初具规模。
进入2004年之后,宏观调控之下的吉利汽车开始整合求变。李书福面对新的激烈竞争局面,在2004年10月份出人意料地提出“以出口为导向”的新战略。“要让吉利汽车走向全世界,在吉利未来的制造计划和销售计划中,三分之二的汽车将面向国外市场。”李书福向记者侃侃而谈着吉利的宏伟目标。
但是一个数据显示,吉利和李书福的计划还是一个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理想,2004年1~10月份的市场销售中,吉利汽车国内外的销售比例仅仅只有1/10,距离他2/3出口的计划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但是对记者的质疑,偏执的李书福充满信心地说:“吉利汽车现在在练内功,这些年的造车实践表明,吉利汽车对未来已经具有足够的信心。6年之前,谁也不会预料吉利汽车能够有今天。”在18周年的庆典仪式上,来自苏丹、中东、埃及等地的经销商和贸易伙伴成堆出现在李书福的邀请名单上。(摘自《成功财富》)
李书福,这个出生于浙江草根、成长在中国汽车飞速发展的年代的汽车行业杰出代表,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个代表人物。2月份,吉利汽车正式公布2005年的销售计划,吉利汽车计划今年产销突破12万辆,比去年增长20%。同时,吉利汽车和李书福开始谋求资本市场上的更大突破。
资本蜕变
李书福不仅谋求在汽车市场上的话语权,而且正在通过资本市场,完成自己十多年汽车生涯最大的一次蜕变。
自从李书福2003年底实现了对在香港上市的国润控股的控制之后,1月12日,“汽车狂人”李书福的资本路径又迈进了一大步。
吉利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李书福旗下的吉利集团拟通过收购吉利汽车的控股股东Proper Glory的全部股权,从而拥有吉利汽车60.7%的控股股权,实现对这个香港上市公司的全部控制权。当天,资本市场处于对李书福的新任以及对其旗下的吉利汽车前景的看好,吉利汽车以4.11%的涨幅收盘,创下了2004年最大的增幅。
目前,Proper Glory持有吉利汽车60.7%的股权,而吉利集团持有Proper Glory32%的股权,余下股权由吉利汽车主席兼董事贺学初、执行董事顾卫军以及执行董事周腾分别持有32%、28%以及8%。据悉,此项收购吉利集团正向国家相关部门递交申请。
吉利向记者表示,此项收购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时间表,另外吉利还拒绝向记者透露具体收购价格。由于目前吉利汽车的股价仅为0.38港元,处于历史低位附近,公司市值在15亿港元左右,据悉,如果吉利集团收购Proper Glory全部股权之后,持有吉利汽车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提高到60.7%。以当前吉利汽车15亿元的市值计算,如果不溢价收购,吉利集团所需的收购资金应该在6亿港元左右。
从800元到100个亿
谋求吉利汽车的更多控股权只是李书福的资本路径的一个动作。实际上,李书福在20年的时间内已经实现多次发展阶段的突变。而汽车只是其18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
吉利控股集团年初刚刚发布的公司业绩信息显示,其2004年全年完成10.1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20%。6年时间,一个毫无政府背景的民营草根商人李书福,把吉利汽车从零实现超过10万辆的销量,他自身也完成了一次资本蜕变过程。因为20年之前,李书福还只是一个怀着800元开始创业的浙江青年。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了经商生涯。怀揣800元,他买了一架照相机,开始经营自家的照相馆,生意还算红火,但他并不满足于冲洗照片所带来的微薄利润。
一年之后,21岁的李书福带着2000元钱开始了他的创业路。几经磨难,李书福开办了一家电冰箱厂,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年的营业额居然可以达到四五千万元。1989年,李书福的电冰箱厂产值已经超过一亿元。电冰箱为李书福赚到了大钱。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李书福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关门停业了。
此后,李书福到了深圳读书,潜心学习经济管理。读书期间,李书福注意到了建材里的商机。他当即决定投身建材行业,开始筹备建材生产企业,他的厂子很快产出了中国第一张美铝曲板。此后,他们生产铝塑板,成为全国第一家铝塑板生产厂商。就在这时,海南的房地产热又让他心动,但是这次投资却让李书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书福开始涉足刚刚起步的摩托车制造行业,这次,偏执的李书福又一次占领了行业的先机,在摩托车利润高达40%以上的90年代中期,李书福的事业开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在看到汽车行业的巨大机会之后,1997年,李书福带领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1998年8月8日吉利自主研发出第一台轿车——吉利豪情二厢轿车在临海正式下线。2004年,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以10万辆的销售成绩杀进国内汽车十强,吉利集团的销售业绩也接近100个亿。
从800元到100个亿,李书福不仅实现自己的汽车梦想,还实现自身资本积累的奇迹。李书福在短短的18年中,进入了四个不同的行业,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每次都比别人领先半步。“他能够领先别人几年看到行业的发展机会,果断介入,而且是大手笔、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吉利集团的一位副总裁在宴会中向记者如实评价李书福的“偏执”。
吉利现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近十个汽车品种;下设三个汽车整车制造公司、发动机制造公司、变速箱制造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李书福的汽车帝国已经初具规模。
进入2004年之后,宏观调控之下的吉利汽车开始整合求变。李书福面对新的激烈竞争局面,在2004年10月份出人意料地提出“以出口为导向”的新战略。“要让吉利汽车走向全世界,在吉利未来的制造计划和销售计划中,三分之二的汽车将面向国外市场。”李书福向记者侃侃而谈着吉利的宏伟目标。
但是一个数据显示,吉利和李书福的计划还是一个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理想,2004年1~10月份的市场销售中,吉利汽车国内外的销售比例仅仅只有1/10,距离他2/3出口的计划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但是对记者的质疑,偏执的李书福充满信心地说:“吉利汽车现在在练内功,这些年的造车实践表明,吉利汽车对未来已经具有足够的信心。6年之前,谁也不会预料吉利汽车能够有今天。”在18周年的庆典仪式上,来自苏丹、中东、埃及等地的经销商和贸易伙伴成堆出现在李书福的邀请名单上。(摘自《成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