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智慧哲思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un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是教和学的存在状态,不仅渗透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而且渗透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 本文在阐释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运用策略,以期指导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关键词] 合作学习;问题剖析;运用策略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积极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传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废弃,小组合作学习正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小学课堂上如火如荼地开展.
  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常常不如预期般理想,多流于形式,停于表层. 因此,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并发挥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发现创造的互动、互助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习得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实现智慧的成长,已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阐释
  现代教学论认为,合作是教和学的存在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合作性程序方法,相互协调活动,在互动、互助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双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与学习伙伴,甚至与教师互动、相互配合,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在相互合作、互助、交流、讨论中最大限度地激励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技能和行为的全方位参与,激发创造潜能的发挥,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渗透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而且渗透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动态因素作为互动合作的动力资源,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学习”,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合作意识、社会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剖析
  目前,多数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大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师生、生生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并不能掩饰其所存在的认识和行为上的不足.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不仅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预设和把握,而且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也不够,加之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组内成员各自为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深层的交流与碰撞.
  2. 合作的任务不明确
  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设计的合作任务不明确,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而丢弃了应有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和方向的迷失.
  3. 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相当一部分小组内部成员缺乏积极主动性,主动参与小组活动的大都是小组长和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不参与合作,更多时候成为听众,或成为陪衬,使得合作学习毫无生气.
  4.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起到一个主导者与参与者的作用,应走进学生合作小组去倾听和发现学生的探究情况,而不是“旁观者”,只让学生在“合作”;更不应是“引导者”,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 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必要时要和他们一起进行交流、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探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相互启迪,共同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将个人的探究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 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注重小组合作性目标、创设合作情景、利用合作时机、注重合作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在数学中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出来.
  1. 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合作目标
  (1)科学合理分组
  数学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因此必须根据初中生和数学的教学特点,合理构建适合初中生的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力求小组之间能力均衡,组内成员优势互补.
  (2)明确合作目标
  目标是主体基于活动结果的预测而提出的,既是一种导向因素,也是一种激励因素. 教师要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详细而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与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要让每个小组、每位成员都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并提出合作学习的倾听、思维、表达、互助等要求. 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结构特点,会用几何拼图方式验证完全平方公式等,这样就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使得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地进行.
  2. 创设情境,多层次实现既定目标
  创设互助、协商的情境,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之一. 师生双方只有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走进对方的世界之中去相互交换体验和感受,也才能真正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激发潜能,使合作富有成效.
  (1)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讨论问题,并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供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实施之初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时,提出如下问题:①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所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②若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会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问题的创设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致,而且问题给学生的合作探究指明了方向,指引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在合作讨论、探索、归纳中发现和建构.
  (2)把握合作时机
  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如在学生探究遇到疑难或思维受阻时,在探索开放性问题时,见解产生分歧时,都可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互相启发,并采纳对方的建议或方案,从而使合作学习形成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帮助他们走出思维困境,提升思考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在思维碰撞中探究到知识.
  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边数少的多边形可以通过将多边形分成三角形来求和,如果边数很多又怎么办?”这时笔者没有予以解答,而是巧妙地抓住这一生成性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在多向交流中达成共识,自主获得新知识,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教师适度参与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问题解决方法上的启发和引导,必要时可参与学生的合作,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 当然,教师还是要尽量避免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绝不做操纵者与指挥者,仅是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点拨、调控,做好一名参与者、合作者与引导者,促进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做进一步拓展,提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 评价激励,促进合作目标的达成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及其实现程度的大小与小组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密不可分,所以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适时的、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还要关注小组目标实现的整体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合作学习中,学生才能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讨论学习,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合作、交流背景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群体学习,并从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自主获得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促进创新学习潜能的激发,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错题”教学资源,多给予学生课堂“留白”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思考、理解、内化并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错题;留白;核心素养  课堂“留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某一目标,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解题方法,有意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自己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 这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碰撞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这种火花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程度的加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  [关键词] 智慧碰撞;生长;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热情不强,应试教育迫使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简单命题,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空间中的一些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能用向量方法和传统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证明问题和计算问题. 若问题中有正方体、长方体、底面有一角为直角的直棱柱、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四棱锥等凡能出现三条两两垂直直线的图形,常常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的方法求解. 要注
[摘 要] “学材再建构”源自李庾南老师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打破教材章与节的限制,寻找每个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将相关的知识、相似的知识、相反的知识联系起来后进行单元重组、实施结构式教学的一种方法. 文章以“一次函数(1)”为例,阐述如何实施学材再建构.   [关键词] 学材再建构;学材重组;单元教学  学材再建构教学法在李老师与其团队的引领与示范中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推广,教学效果
[摘 要] 如果教师能够把错题当作一种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让学生从错题中发现数学问题、高效地探讨数学问题,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科学的思维方法. 当学生通过研究错题提高学习水平时,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错误  教师在教学时会遇到一些错题,这些错题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 错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应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本考点的考查形式通常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1)三角函数的符号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可借助口诀熟记:sinα上正下负;cosα右正左负;tanα奇正偶负.  (2)需要熟记0°~360°间特殊角的弧度表示.  (3)在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时,点P可取终边上任一点,如有可能则取终边与
[摘 要] 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从情境设计和整式性质上来衔接方程求解,以问题驱动的方式促进教学推进,深刻挖掘解方程过程中所运用到的基本性质和思想方法,以促进学生对解法步骤的本质理解.  [关键词] 一元一次方程;衔接;问题驱动;本质;化归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应从知识关联展开,合理构建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一般来说与关键问题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联
[摘 要] 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让学生“发声”,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发现学生不会的地方,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变机械复习为生成教学,以促进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  [关键词] 生成教学;复习课;教学开展  如何在较短的复习时间内,有效地查漏补缺,且避免题海战术,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笔者发现,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不能单纯的教师
[摘 要] 学材再建构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教学实施需要而进行的资源再加工、再组合,真正的再建构可以更符合教学内容的目标达成,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在学材再建构的实践与研究中,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学情,深入研究教材,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 学材再建构;资源重组;三角形的中位线  “学材再建构”源自李庾南老师倡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益,主动对各种主客
[摘 要] “以学定教”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两者均突出“以生为本”. 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以学定教” 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课堂的作用以及实施者教师的作用.  [关键词] 以学定教;核心素养;活用教材;精准问题  “发展核心素养”与“以学定教”都是突出“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1]它通过“定”这个桥梁,将学生的“学”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