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整体规划中进行品德渗透
  语文教学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详细研究教材,列出计划,逐步形成序列,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全体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每学期教材思想教育重点,统筹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教材知识由浅入深,以教材为载体的德育渗透也应由浅入深。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也要求德育渗透要有层次性。
  二、在析句辨词中进行德育渗透
  1.释字解词,诱发课文内在思想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本《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讲道:“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在读这句话时,有的同学把“硬”字读成轻声,还有的同学甚至丢掉这个字。我就以这个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查字典看“硬”字的解释。“硬”字在本句中当“勉强”讲,“硬咽下去”就是“勉强咽下去”。既然难以下咽,老班长为什么还要“硬咽下去”呢?联系上下文学习学生就会明白:老班长把鱼汤给“我”和“两个小战士”吃,自己偷偷地去“硬咽”剩下的鱼骨头,为的是填饱肚子使自己活下来,进而才可以照顾那几个生病的小战士,鼓励那几个小战士走出草地,完成任务。一个“硬”字突出了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为了同志,不惜忍受一切痛苦的崇高精神。当学生理解“硬”字后,再次朗读课文时有的同学热泪盈眶,有的同学默默流下眼泪,有的同学说自己仿佛看到了老班长艰难吞咽鱼骨头的画面,纷纷表示要向老班长学习。学生被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2.分析中心句,挖掘思想意义进行德育渗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落花生》一文的中心句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用的人”呢?怎样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呢?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有用的人就是对人民有好处的人。”有的学生说:“科学家发明许多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他们就是有用的人。”有的学生则认为:“有用的人就是像张海迪姐姐那样的人,她虽然身体残障,但是她自学医学并给人治病,她就是有用的人。”……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的理解基本正确但又有些狭隘。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默默无闻的工人、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解放军他们是否也是有用的人呢?学生联想到农民种地生产粮食我们才有饭吃;医生救死扶伤人们的身体才能恢复健康……经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无论什么人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帮助都是有用的人。这样围绕中心句的讨论,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在入情入境中渗透德育
  对于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运用图片、幻灯片、音乐插图、视频,再加上语言描绘、动作表演等方法,创设、渲染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地理解课文,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在教授《桂林山水》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我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情境,让学生来个假想旅游,出示桂林山水美景图片、视频,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使学生的情绪一步步被强化,深刻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最后由桂林山水的美自然而然发出祖国山河锦绣的赞叹,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向往,更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继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授的这门学科外,还要把握语文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德育滲透的方法。
  其次,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展,才能促进学生把语文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的生动课堂。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留心处处都有德育的好题材。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德育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要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作者单位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在创设语言环境,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情感,培养学习兴趣,加大信息输入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信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外语教
利用NECP资料、LAPS产品、地面自动站资料及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对2009年6月28-30日湖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贝加尔湖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西南急流发展、低层切变线南压和低涡东移的条件下发生的;低空急流的发展使大气强烈转暖,低层辐合与正涡度、高层辐散与负涡度及其相互配合,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广大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经常让我们兴奋不已。但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课堂教学时总感觉欢喜与问题并存。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关注了一方面的同时可能就忽视了另一方面,我们在总结课改经验和成果的同时,更应正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问题更少,让精彩更多,教学效率更高,成为我们的追求。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变得更活了,学生的能力变得更强了。但是,在看到学生诸多可喜变化的同时,我和许多同事也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却显得越来越差了。那么如何转变此类现象呢?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语文教学的根基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前后左右都有内在的联系,系统性、连贯性较强。因此,讲课时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衔接起来是十分必要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个功能,积极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发动、组织、促进、增力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为创设经过优化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在教师引导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情境中,产生积极的个体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促使儿童积极参与学习,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发展。  一、从情节入手,创设情境,带动学生个体情感体验  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充分挖掘、解译其在文本中承载的意义,用心咀嚼,用情体悟,方能使学生触摸到文字的“温度”,情感的广度,文化的深度,才会有文字的生命。
为充分了解北京地区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简称BJ—RUC)的业务预报性能,对该系统在2007年汛期的预报结果采用客观检验方法进行了检验和评估,并针对典型个例进行分析,得到
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这三个维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体育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策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良好的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2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
利用FY-2C TBB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年7月四川省攀西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MCS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暴雨由-MCS发展增强所致,暴雨中心米易6h内出现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