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即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观测,以获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主要包括以光、电和声波为信息载体的两大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提供了从空间观测大范围海洋现象的可能性,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发射了10多颗专用海洋卫星,我国也于2002年5月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
沃纳·鲁道夫·阿尔帕斯(Werner Rudolf Alpers)是德国汉堡大学卫星海洋学实验室创建人,欧空局ERS-1,2和Envisat卫星计划科学顾问,被同行公认为海洋遥感领域的学术权威。因为多年来与中国开展合作研究,2008年9月,阿尔帕斯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欧空局的首席科学家
阿尔帕斯教授是德国汉堡大学卫星海洋学实验室创建人、欧空局ERS-1,2和Envisat卫星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曾任德国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所长、德国汉堡大学卫星海洋学实验室主任,在国际海洋遥感领域久负盛名。
1962年,阿尔帕斯在德国汉堡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64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67年在德国汉堡大学获理论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博士学位,1968年2月至1970年9月,阿尔帕斯博士在欧空局欧洲空间研究院(ESRIN,罗马)从事空间物理的研究工作。1970年10月至1973年9月在德国著名的马普研究院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所从事空间物理和宇宙射线物理的研究工作。
1973年,阿尔帕斯开始致力于海洋遥感方面的研究,并于1973年~1985年为马普研究院气象学研究所和汉堡大学工作。1985年~1989年,在德国布来梅大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系任副教授。1989年~2001年,在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任终身教授,并在该所创建了卫星海洋学实验室。1998年~2001年,担任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所长。
自1973年以来,阿尔帕斯教授一直致力于航空和卫星海洋微波遥感的实验研究及理论模型研究。在海洋微波遥感的各个方面,阿尔帕斯教授已发表论文100余篇。1985年他在《自然》上首次解释了SAR(合成孔径雷达)对内波成像的机制。他在微波海洋遥感领域的主要贡献是雷达对海面成像的理论。该理论用以解释在海洋雷达图像上可以看到的海洋现象诸如海浪,海洋内波和水下沙丘以及海洋大气边界层现象,例如大气内波、边界层涡、海岸带风场和雨团等等。
多年来,阿尔帕斯教授一直活跃于德国科技部、德国科学基金会、欧洲空间科学基金会和欧洲空间局(ESA)等机构。1991年7月、1995年4月,欧洲空间局分别发射了ERS-1和ERS-2,随后又发射了Envisat卫星,阿尔帕斯教授一直担任这几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由于在海洋领域的突出成就,阿尔帕斯教授多次荣获该领域的奖项。2001年,阿尔帕斯教授荣获“IEEE海洋工程协会2001年度突出技术成就奖”。同年,他还获得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颁发的“2001年度南森极地熊奖”。
而今,阿尔帕斯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在汉堡大学进行他的研究,并经常为中国、西班牙、埃及、俄罗斯等国的高校核研究机构教授海洋遥感课程,为各国进行合作研究尽心尽力。
中德合作在青岛
1998年,阿尔帕斯教授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并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学合作关系。自1999年起,他受聘为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的客座教授。
阿尔帕斯教授一到青岛,就利用其本人在欧洲和德国的影响力首先与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所长贺明霞教授合作,申请了中德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项目《卫星SAR对中国海内波成像研究》和《卫星SAR海表成像机制及其海洋应用》,德国空间中心资助经费达6万欧元。
在中德合作项目推动下,遥感所又发展了另外3项中德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项目,研究涉及海色卫星遥感,海洋光学、海洋激光测风雷达。尤其,与德国空间中心IPA和IMF签署了两项有关星载激光测风雷达和星载干涉SAR海表流场反演技术的合作协议。
自1998年至今10年来,他来青讲学16次,内容涉及当今卫星海洋遥感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应用领域。上述合作使我国在卫星SAR对海观测方面的研究很快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尤其在SAR反演内波参数方面获得突破性重要进展。
10多年来,阿尔帕斯教授在我国海洋遥感领域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94年~2007年,他通过德国各种渠道资助中方人员赴汉堡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其中一些博士生很快成长为我国在SAR对海观测方面的青年学术骨干。阿尔帕斯教授在中国海洋大学讲学的听众超过5000人次,作为我国卫星SAR海洋遥感的高级顾问,还在我国有关研究单位进行广泛学术交流。
中欧合作“龙计划”
2004年,中国科技部和欧空局联合启动了对地观测项目——“龙计划”,为期3年,中欧合作“龙计划”是目前我国在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龙计划”主要采用ERS,ENVISAT的数据,致力于国内对地观测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促进中欧双方科学家在遥感领域,特别是ENVISAT数据应用方面的学术交流,包括空间技术在奥运会组织工作中的应用、农业应用、水灾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森林制图,水稻监测、森林火灾、海洋研究、地形测量、地震监测、滑坡监测、旱情监测、大气和大气污染监测等16个研究项目。
“龙计划”中唯一的海洋项目《空间海洋学》中方首席为贺明霞教授,欧方首席为阿尔帕斯教授,另有8位欧洲一流海洋遥感专家为合作者。在“龙计划”的9个项目中,阿尔帕斯教授与贺明霞教授合作主持的“空间海洋学”项目中,欧洲科学家数量最多,级别最高,还吸引了国内海洋遥感同行争先申请加入,对推动国内同行在较高科学境界上进行合作交流起到非常好的深远作用。
在“龙计划”框架下,2004年10月,在欧空局和中国科技部支持下,阿尔帕斯教授与中国海洋大学贺明霞教授在青岛组织了“中国科技部一欧空局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欧空局邀请了5位欧洲知名海洋遥感专家进行讲学,内容涉及目前最先进的海洋遥感卫星Envisat各传感器及其应用,84位学员来自中、日、韩、印,均为博士以上研究人员。这次培训班对于推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海洋遥感研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二期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于2007年10月15日至20日在浙江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举办。
“龙计划”第一期中,中方从欧方无偿获得了Envisat卫星数据,推动了我国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2008年,中国第二期“龙计划”启动,其中海洋项目扩展到了个。
此外,2005年,由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乔纳森教授、阿尔帕斯教授和贺明霞教授发起,并联合欧洲5单位,中国8单位在欧盟第六框架计划(FP6)提出了合作研究项目《龙计划中国海环境和安全监测系统》,该项目已获欧盟批准,是我国在FP6空间领域申请国际合作项目首次获得成功。
作为一个德国人,阿尔帕斯教授出于对海洋遥感事业的热爱。和对青岛这个城市的感情,多次往返于德国和青岛之间,为提高我国海洋遥感水平做出了贡献。
2008年,是阿尔帕斯教授来青岛10周年的日子,他荣获了中国政府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友谊奖”,并受到了温总理的接见。同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遥感领域中的外国专家第一次获此殊荣,阿尔帕斯教授在京获奖后,受到中科院等单位同行的热烈祝贺,他的家乡——德国汉堡市也以醒目的篇幅报道了此事。
沃纳·鲁道夫·阿尔帕斯(Werner Rudolf Alpers)是德国汉堡大学卫星海洋学实验室创建人,欧空局ERS-1,2和Envisat卫星计划科学顾问,被同行公认为海洋遥感领域的学术权威。因为多年来与中国开展合作研究,2008年9月,阿尔帕斯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欧空局的首席科学家
阿尔帕斯教授是德国汉堡大学卫星海洋学实验室创建人、欧空局ERS-1,2和Envisat卫星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曾任德国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所长、德国汉堡大学卫星海洋学实验室主任,在国际海洋遥感领域久负盛名。
1962年,阿尔帕斯在德国汉堡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64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67年在德国汉堡大学获理论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博士学位,1968年2月至1970年9月,阿尔帕斯博士在欧空局欧洲空间研究院(ESRIN,罗马)从事空间物理的研究工作。1970年10月至1973年9月在德国著名的马普研究院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所从事空间物理和宇宙射线物理的研究工作。
1973年,阿尔帕斯开始致力于海洋遥感方面的研究,并于1973年~1985年为马普研究院气象学研究所和汉堡大学工作。1985年~1989年,在德国布来梅大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系任副教授。1989年~2001年,在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任终身教授,并在该所创建了卫星海洋学实验室。1998年~2001年,担任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所长。
自1973年以来,阿尔帕斯教授一直致力于航空和卫星海洋微波遥感的实验研究及理论模型研究。在海洋微波遥感的各个方面,阿尔帕斯教授已发表论文100余篇。1985年他在《自然》上首次解释了SAR(合成孔径雷达)对内波成像的机制。他在微波海洋遥感领域的主要贡献是雷达对海面成像的理论。该理论用以解释在海洋雷达图像上可以看到的海洋现象诸如海浪,海洋内波和水下沙丘以及海洋大气边界层现象,例如大气内波、边界层涡、海岸带风场和雨团等等。
多年来,阿尔帕斯教授一直活跃于德国科技部、德国科学基金会、欧洲空间科学基金会和欧洲空间局(ESA)等机构。1991年7月、1995年4月,欧洲空间局分别发射了ERS-1和ERS-2,随后又发射了Envisat卫星,阿尔帕斯教授一直担任这几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由于在海洋领域的突出成就,阿尔帕斯教授多次荣获该领域的奖项。2001年,阿尔帕斯教授荣获“IEEE海洋工程协会2001年度突出技术成就奖”。同年,他还获得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颁发的“2001年度南森极地熊奖”。
而今,阿尔帕斯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在汉堡大学进行他的研究,并经常为中国、西班牙、埃及、俄罗斯等国的高校核研究机构教授海洋遥感课程,为各国进行合作研究尽心尽力。
中德合作在青岛
1998年,阿尔帕斯教授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并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学合作关系。自1999年起,他受聘为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的客座教授。
阿尔帕斯教授一到青岛,就利用其本人在欧洲和德国的影响力首先与海洋大学海洋遥感研究所所长贺明霞教授合作,申请了中德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项目《卫星SAR对中国海内波成像研究》和《卫星SAR海表成像机制及其海洋应用》,德国空间中心资助经费达6万欧元。
在中德合作项目推动下,遥感所又发展了另外3项中德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项目,研究涉及海色卫星遥感,海洋光学、海洋激光测风雷达。尤其,与德国空间中心IPA和IMF签署了两项有关星载激光测风雷达和星载干涉SAR海表流场反演技术的合作协议。
自1998年至今10年来,他来青讲学16次,内容涉及当今卫星海洋遥感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应用领域。上述合作使我国在卫星SAR对海观测方面的研究很快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尤其在SAR反演内波参数方面获得突破性重要进展。
10多年来,阿尔帕斯教授在我国海洋遥感领域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94年~2007年,他通过德国各种渠道资助中方人员赴汉堡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其中一些博士生很快成长为我国在SAR对海观测方面的青年学术骨干。阿尔帕斯教授在中国海洋大学讲学的听众超过5000人次,作为我国卫星SAR海洋遥感的高级顾问,还在我国有关研究单位进行广泛学术交流。
中欧合作“龙计划”
2004年,中国科技部和欧空局联合启动了对地观测项目——“龙计划”,为期3年,中欧合作“龙计划”是目前我国在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龙计划”主要采用ERS,ENVISAT的数据,致力于国内对地观测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促进中欧双方科学家在遥感领域,特别是ENVISAT数据应用方面的学术交流,包括空间技术在奥运会组织工作中的应用、农业应用、水灾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森林制图,水稻监测、森林火灾、海洋研究、地形测量、地震监测、滑坡监测、旱情监测、大气和大气污染监测等16个研究项目。
“龙计划”中唯一的海洋项目《空间海洋学》中方首席为贺明霞教授,欧方首席为阿尔帕斯教授,另有8位欧洲一流海洋遥感专家为合作者。在“龙计划”的9个项目中,阿尔帕斯教授与贺明霞教授合作主持的“空间海洋学”项目中,欧洲科学家数量最多,级别最高,还吸引了国内海洋遥感同行争先申请加入,对推动国内同行在较高科学境界上进行合作交流起到非常好的深远作用。
在“龙计划”框架下,2004年10月,在欧空局和中国科技部支持下,阿尔帕斯教授与中国海洋大学贺明霞教授在青岛组织了“中国科技部一欧空局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欧空局邀请了5位欧洲知名海洋遥感专家进行讲学,内容涉及目前最先进的海洋遥感卫星Envisat各传感器及其应用,84位学员来自中、日、韩、印,均为博士以上研究人员。这次培训班对于推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海洋遥感研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二期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于2007年10月15日至20日在浙江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举办。
“龙计划”第一期中,中方从欧方无偿获得了Envisat卫星数据,推动了我国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2008年,中国第二期“龙计划”启动,其中海洋项目扩展到了个。
此外,2005年,由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乔纳森教授、阿尔帕斯教授和贺明霞教授发起,并联合欧洲5单位,中国8单位在欧盟第六框架计划(FP6)提出了合作研究项目《龙计划中国海环境和安全监测系统》,该项目已获欧盟批准,是我国在FP6空间领域申请国际合作项目首次获得成功。
作为一个德国人,阿尔帕斯教授出于对海洋遥感事业的热爱。和对青岛这个城市的感情,多次往返于德国和青岛之间,为提高我国海洋遥感水平做出了贡献。
2008年,是阿尔帕斯教授来青岛10周年的日子,他荣获了中国政府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友谊奖”,并受到了温总理的接见。同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遥感领域中的外国专家第一次获此殊荣,阿尔帕斯教授在京获奖后,受到中科院等单位同行的热烈祝贺,他的家乡——德国汉堡市也以醒目的篇幅报道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