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外教育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校内教育的延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开放性,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浅谈校外开放教学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校外教育;开放性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塑造品质的重要实践场所,他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它是多元开放的。当前的教育一再呼吁对孩子减压,但很多孩子在周末却忙于各科辅导班的学习,而我们活动中心多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营造他们自由的空间,发挥他们想象的翅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愉快地参与投入到社会之中,进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想这和校外教育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
一、面向孩子自由开放——放飞希望
课外教育不同于校内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试卷的检测,活动项目和兴趣小组的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限制,是建立在少年儿童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放飞孩子想象力的过程,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想象,给孩子挥洒创意留足空间,并在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启智,启心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想象力,真正感受“玩中乐”的境界。
1、教学形式灵活变换——事半功倍
课外活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心和教育者就应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使孩子活跃起来,没有限制和死板的框架,在这个以兴趣为主的大本营里,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杜绝给孩子划框框,限制孩子的发展。孩子从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他们的学习空间始终固定在桌子与椅子之间,有的孩子看见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就有一种束缚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从孩子的感官上解放他们,让他们首先从形式上得到自由解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有一个学生,对美术较感兴趣,兴高采烈地来我们中心报名,当我把他领到教室时,他扭头就跑,我好不容易把他拉住,他死活不想学了,最后才说了一句,我在学校都这样上课,看见桌子椅子就头疼,明白了原因,我意识到,感官形式对孩子是很重要的,主观上就开始排斥了,更别说兴趣了,当我把桌子椅子摆成圆形环绕起来后,他笑了,紧接着,我们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室外写生,展览等不同形式,使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周末的课外活动了。孩子们也取得了很多收获,有许多作品获得了大奖,所以说,营造自由的空间,才能使孩子放飞创意的想象,使他们从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群体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愉快地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2、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全面发展
课外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在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意愿以及校内外具备的条件来灵活确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可以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有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同的学科都是相通的,可以通过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以知识和技能启迪与训练的方式,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
我调查了一下本学期学生,有一半的孩子报名学了两个学科,作文和美术,弹琴和舞蹈,美术和手工等等,根据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组织形式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我和各课教师共同探讨,根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发展空间,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先上一节美术课同学画草莓,然后作文课写草莓,把它的形状、颜色、味道要介绍详细,学生就会凭感官妙笔生花有东西可写了。文学和艺术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记得一个孩子在声乐课上,老师教了一首悲伤的落叶歌曲,他唱着唱着就哭了,他和我说,想起了去世的奶奶了,我抓住了这个情感迸发的瞬间,进行了情感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感恩和珍惜,使孩子们都受到了感染,收到了好孩子训练营的教育效果,歌声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让孩子达到了一定的思想境界。
二、面向家长参与开放——共同关注
校外教育是一种以个人经验积累为主的实践教育,目标有很多实现途径,校外教育弹性大,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质,适应少年的身心特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教育目的必要途径。课外教育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扩展和补充,亲子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开展起来,现在的孩子敏感多疑,叛逆性强,我们作为公益活动,本着对社会服务的原则,促进孩子与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我们的责任。
学校教育不仅受到教学任务的制约,同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个教师不同程度的成了严师,使孩子产生惧怕心理,当然需要家长的配合,督促作业,课外辅导。一系列的教育使孩子没有过多的时间玩耍,有很多孩子和父母、老师产生隔阂,有很多心里话不想和他们交谈,彼此产生误会,久而久之 产生了叛逆心理。做为活动中心,我们应肩负起沟通桥梁的作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灵港湾,每一个班主任都是孩子的朋友,知心姐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她们的烦恼。解开他们的疑惑,同时多和家长联系,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导一个好的教育模式,和孩子共同走出叛逆期。我们面对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乡下来的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不懂得怎样尊重孩子,有的工作较忙,对孩子不管不问,那么,我们必须和家长勤于沟通,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使他们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总之,我们活动中心既是培养孩子挖掘特长生的加油站,又是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新型少年的心理辅导站。
好孩子训练营有一个女孩,敏感,多疑,还特别自尊,刚来时对父母特别敌意,我就和她经常谈心,和她做为朋友是第一步,了解她为什么烦恼,渐渐地她和我说了原因,原来她认为父母不相信她,经常监督她,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次她和本班的同学在她家玩,事先她已经打电话告诉了妈妈,但是,妈妈不放心又把电话打到了同学父母那里,使她自尊受到了伤害,觉得丢面子了,从此以后,就不愿意和妈妈说话了,我知道了原因,就赶紧给妈妈了解情况,对妈妈的教育进行了引导,并及时向孩子道歉,使孩子的心结打开,恢复了往日母女的关系,现在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父母也很满意。
总之,校外教育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没有压力的,轻松的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场所。不仅培养孩子的特长,应用所学知识参与实践,还要做好心理辅导,使孩子与家庭,社会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使校外教育为社会,家庭,学校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成为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外教育;开放性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塑造品质的重要实践场所,他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它是多元开放的。当前的教育一再呼吁对孩子减压,但很多孩子在周末却忙于各科辅导班的学习,而我们活动中心多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营造他们自由的空间,发挥他们想象的翅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愉快地参与投入到社会之中,进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想这和校外教育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
一、面向孩子自由开放——放飞希望
课外教育不同于校内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试卷的检测,活动项目和兴趣小组的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限制,是建立在少年儿童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放飞孩子想象力的过程,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想象,给孩子挥洒创意留足空间,并在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启智,启心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想象力,真正感受“玩中乐”的境界。
1、教学形式灵活变换——事半功倍
课外活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心和教育者就应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使孩子活跃起来,没有限制和死板的框架,在这个以兴趣为主的大本营里,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杜绝给孩子划框框,限制孩子的发展。孩子从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他们的学习空间始终固定在桌子与椅子之间,有的孩子看见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就有一种束缚的感觉,那么我们就从孩子的感官上解放他们,让他们首先从形式上得到自由解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有一个学生,对美术较感兴趣,兴高采烈地来我们中心报名,当我把他领到教室时,他扭头就跑,我好不容易把他拉住,他死活不想学了,最后才说了一句,我在学校都这样上课,看见桌子椅子就头疼,明白了原因,我意识到,感官形式对孩子是很重要的,主观上就开始排斥了,更别说兴趣了,当我把桌子椅子摆成圆形环绕起来后,他笑了,紧接着,我们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室外写生,展览等不同形式,使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周末的课外活动了。孩子们也取得了很多收获,有许多作品获得了大奖,所以说,营造自由的空间,才能使孩子放飞创意的想象,使他们从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群体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愉快地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才。
2、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全面发展
课外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在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意愿以及校内外具备的条件来灵活确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可以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有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同的学科都是相通的,可以通过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以知识和技能启迪与训练的方式,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
我调查了一下本学期学生,有一半的孩子报名学了两个学科,作文和美术,弹琴和舞蹈,美术和手工等等,根据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组织形式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我和各课教师共同探讨,根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发展空间,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先上一节美术课同学画草莓,然后作文课写草莓,把它的形状、颜色、味道要介绍详细,学生就会凭感官妙笔生花有东西可写了。文学和艺术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记得一个孩子在声乐课上,老师教了一首悲伤的落叶歌曲,他唱着唱着就哭了,他和我说,想起了去世的奶奶了,我抓住了这个情感迸发的瞬间,进行了情感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感恩和珍惜,使孩子们都受到了感染,收到了好孩子训练营的教育效果,歌声里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让孩子达到了一定的思想境界。
二、面向家长参与开放——共同关注
校外教育是一种以个人经验积累为主的实践教育,目标有很多实现途径,校外教育弹性大,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质,适应少年的身心特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教育目的必要途径。课外教育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扩展和补充,亲子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开展起来,现在的孩子敏感多疑,叛逆性强,我们作为公益活动,本着对社会服务的原则,促进孩子与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我们的责任。
学校教育不仅受到教学任务的制约,同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个教师不同程度的成了严师,使孩子产生惧怕心理,当然需要家长的配合,督促作业,课外辅导。一系列的教育使孩子没有过多的时间玩耍,有很多孩子和父母、老师产生隔阂,有很多心里话不想和他们交谈,彼此产生误会,久而久之 产生了叛逆心理。做为活动中心,我们应肩负起沟通桥梁的作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灵港湾,每一个班主任都是孩子的朋友,知心姐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她们的烦恼。解开他们的疑惑,同时多和家长联系,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导一个好的教育模式,和孩子共同走出叛逆期。我们面对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乡下来的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不懂得怎样尊重孩子,有的工作较忙,对孩子不管不问,那么,我们必须和家长勤于沟通,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使他们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总之,我们活动中心既是培养孩子挖掘特长生的加油站,又是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新型少年的心理辅导站。
好孩子训练营有一个女孩,敏感,多疑,还特别自尊,刚来时对父母特别敌意,我就和她经常谈心,和她做为朋友是第一步,了解她为什么烦恼,渐渐地她和我说了原因,原来她认为父母不相信她,经常监督她,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次她和本班的同学在她家玩,事先她已经打电话告诉了妈妈,但是,妈妈不放心又把电话打到了同学父母那里,使她自尊受到了伤害,觉得丢面子了,从此以后,就不愿意和妈妈说话了,我知道了原因,就赶紧给妈妈了解情况,对妈妈的教育进行了引导,并及时向孩子道歉,使孩子的心结打开,恢复了往日母女的关系,现在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父母也很满意。
总之,校外教育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没有压力的,轻松的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场所。不仅培养孩子的特长,应用所学知识参与实践,还要做好心理辅导,使孩子与家庭,社会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使校外教育为社会,家庭,学校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成为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