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拓展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名词、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利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更为重要。为了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地予以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便于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几年来,通过我对历届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东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拓展。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拙见。
  1 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师应补充讲解清楚否则,势必影响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讲“欧姆定律”一节时,补充讲解公式的意义,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而变化,不能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而且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它决定于自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外因温度),只能理解为是一般情况下,电阻的一种计算公式。
  2 对教材中很少出现甚至未提及过但又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应加以补充,以利于学生掌握规律,触类旁通 例如我在讲“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通过实际练习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U1:u2=R1;R2和U1:U=R1;(R1+R2);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利用同样的方法由学生归纳整理出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I1:I2一R2:R1;在讲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时,让学生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这同时也是串、并联电路联系的桥梁。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又如我在讲解“浮力”时,学生普遍认为“在液体中的任何物体一定都要受到浮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补充说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物体沉底并且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中间没有液体时,物体是不会受到浮力的。例如:修建的桥墩因为不受水的浮力,所以不易被河水冲垮。
  3 对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应给以补充例如,讲解惯性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总是把它们混为一谈。每当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解两者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共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一个物理概念。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不受外力这个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是一种特殊情况。再例如:物体具有惯性和物体具有动能的理解,学生知道跳远运动员助跑是利用物体的惯性,而误认为助跑速度越快跳的越远是因为速度大惯性的原因,这时我会给学生讲解:惯性指保持原有的速度和方向不变的性质,物体只有动能大才能做更多的功。
  4 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补充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现行九年级物理课本第114页习题第六题,“电阻R1和R2串连在电路中,已知R1两端的电压为1.5伏,R2的两端电压为4.5伏,R1+R2=600欧,R1和R2各为多少欧?”一般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解体方法,即先求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分别求出R1和R。的值。但我在处理习题时,又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连电路电压分配规律“U1:u1=R1:R2”,并适时的提出问题“你能把我们共同发现的规律灵活应运吗?”,很快就有很多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此规律求解,迅速得到正确答案。通过本题教学,使学生学习解题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平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5 结合教材内窖,补充一些形象生动的小实验 例如讲摩擦起电时,可以补充人体也能因摩擦而带电的实验,从而充分说明人体也能带电。用手掌摩擦有机玻璃棒,棒带正电,而手掌带负电。前者用验电器可以试出来,而用手掌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并不张开。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摩擦所得的电荷很快就通过人体漏走了。如果人站在绝缘板上,用验电器就能证明手掌带电荷。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加强了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基本解题技能。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基础知识的升华和发展。如果忽视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任何创造和创新都将是无本之目,无源之水。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作为一名基层物理教师,只有靠平时多积累教学心得体会,多学习他人的经验,接受多方面的信息,掌握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动态,融人自己的教学当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更上一层楼,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的动机和行为,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由于实验条件、课堂时间、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教学仍然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设置谈起,论述了实验教学的方法
期刊
【摘要】采取分层式批阅的方法。这样的尝试觉得很有成效,激发了学生写好作业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各层次的作业情况明显好转,无故不交作业的情况不见了、字迹变得工整了、正确率也提高了。  【关键词】教学作业;分层批阅;尝试    所任教班级中平日里总有一些学生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交作业,甚至于根本不知道是谁没交作业,还要耽误时间去调查。或者,即便是交了作业也写得乱七八糟,就算你磨破嘴皮子也起不了多
期刊
【摘要】美育是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对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特殊的功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注重;美育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活动规律的科学。美育则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养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帮助人们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情趣。因此,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美育与德、智、体并列为四育。毫无疑问,美育是造就一
期刊
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并不对数学有兴趣,认为数学枯燥、呆板、干巴巴,不像语文、音乐、美术等科那样形象,生动。如何使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我觉得重视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 把情感教育融合于课堂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感情投入,教有感情,才能学有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再喜欢上你的课,接着而来的是喜欢你教的学科。所以,
期刊
【摘要】什么是最大的课堂?是大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大t还是小课堂影响大在?这个问题值得考究,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近日,我翻看早年写的旧本子,见到我的一篇记叙文。  【关键词】课堂;影响    听说沈海英同学在“七六五”医院治病,我去看他。师范学院离医院不远,我听完教授讲课。抽出点儿时间,很快来到了。  医院面貌新,军医和护士们都在热心地工作着。我来到病员登记处。“同志,有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应是教师针对不同学习方式,寻求复合、多变、主体的教学方武,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真正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生动、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但是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来重新审视这一原则时,便可发现我们原先的认识是有错误的。传统观念中,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厚此薄彼,用同样的
期刊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文素质教育。何谓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为手段,以唤醒灵魂。激发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目的,促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而人格则是性格、气质;习惯、适应能力、志向等的集中表现。人格健全的人有正确的人生观,不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善于客观分析,有解决矛盾或困难的能力和毅力。人格的形成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后天的培养。显然。历史课在
期刊
本人是一名长期奋战在中学历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岁月的风雨、教坛的磨砺,让我从当初的一名新手逐渐走向成熟。现在我愿将部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成文,供各位同仁参考,目的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祈望诸位行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素质。  1 教师本人必须具备扎实、广博的知识基础换句话说,既是专才,又是通才。如果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名教
期刊
【摘要】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更应当是一个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尽管在这过程中有激流、险滩,同时也充满艰辛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创造性的劳动,就一定会享受到班主任劳动的快乐和幸福,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细化    如何科学构建学习型的班集体,使班级的教学资源配置最优化,使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这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另一个问题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