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转变教师的观念、搭建宽松平等的平台,让学生敢于提问、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師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一味听教师讲,“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起旁敲侧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道而弗抑、开而弗达”也正是这个道理。故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要让位,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搭建宽松平等的平台,让学生敢于提问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敢于提问,进入主动思维的状态,而不是严肃有余、气氛沉闷,学生只听不问,处于被动思维的状态。除了老师方面的原因外,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甚至幼稚,怕同学取笑,更怕老师批评指责,不敢发言。还有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重,只想课堂上靠老师讲解、作业照套例题,学习只停留在表面,认为自己都懂了,懒得提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的积极性。
1.营造宽松、活跃的提问环境
要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还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索问题的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敢于提问、踊跃发言。
2.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
产生依赖心理的学生一般在家中都是事无巨细皆由家长一手包办,长期以来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心理。教师要与家长多加联系,密切配合,克服家庭、学校包办过多的不良影响。还要在课堂上多启发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运用活泼的教学手段
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要注意运用好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问搭建平台。如经常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比赛,通过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各组成绩,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热情。学生将会在竞赛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三、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气氛,可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放下了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使用民主性的教学用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包括是错误的想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做“学答”到做“学问”。在 “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开始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谁认识我?想不想请老师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家有多大啊?你介绍一下给老师听听好吗?老师站在这里,看看我与你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好多问题,紧紧围绕“面积”这个概念展开、深入、提高。教师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题、提问题,促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积极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开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新。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学生能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教师不仅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而且要创设条件,提供质疑的机会。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師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一味听教师讲,“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起旁敲侧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道而弗抑、开而弗达”也正是这个道理。故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要让位,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搭建宽松平等的平台,让学生敢于提问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敢于提问,进入主动思维的状态,而不是严肃有余、气氛沉闷,学生只听不问,处于被动思维的状态。除了老师方面的原因外,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甚至幼稚,怕同学取笑,更怕老师批评指责,不敢发言。还有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重,只想课堂上靠老师讲解、作业照套例题,学习只停留在表面,认为自己都懂了,懒得提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的积极性。
1.营造宽松、活跃的提问环境
要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还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索问题的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敢于提问、踊跃发言。
2.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
产生依赖心理的学生一般在家中都是事无巨细皆由家长一手包办,长期以来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心理。教师要与家长多加联系,密切配合,克服家庭、学校包办过多的不良影响。还要在课堂上多启发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运用活泼的教学手段
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要注意运用好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问搭建平台。如经常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比赛,通过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各组成绩,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热情。学生将会在竞赛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三、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气氛,可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放下了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使用民主性的教学用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包括是错误的想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从做“学答”到做“学问”。在 “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开始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谁认识我?想不想请老师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家有多大啊?你介绍一下给老师听听好吗?老师站在这里,看看我与你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好多问题,紧紧围绕“面积”这个概念展开、深入、提高。教师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题、提问题,促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积极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开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新。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学生能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教师不仅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而且要创设条件,提供质疑的机会。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