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鲍尔,击准所有正确音符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_12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西.鮑尔

  相对于先锋作家,杰西·鲍尔更像是文艺青年。在快速、高产的创作表象下,他的戏谑、直白与深刻都无可厚非。

为世界增加魔法


  1978年,鲍尔出生于美国纽约。身为图书管理员的母亲和在医疗管理部门任职的父亲努力经营着家庭。鲍尔从记事起就照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哥哥,温和、体恤成为他为人处世之道,因此能和性格迥异的朋友们相处得很愉快。
  鲍尔曾在一所公立学校就读,尽管热爱文学让他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但他仍然立志做个诗人。12岁的鲍尔认定诗歌能为世界增加魔法,成为诗人就像成为魔法师。为了早日实现目标,鲍尔经常在独处时写诗:无须押韵,甚至可以省略标题,让诗意从感觉出发又把感觉逼走。
  坚持写诗十余年后,鲍尔在哥伦比亚大学结识了诗人理查德·霍华德,并在其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三月书》。写诗没能为鲍尔赢得工作,他不得不进入一家披萨店打工来养活自己。2007年,表达欲驱使鲍尔转向小说写作,用很短的时间构思出《失聪的周六》,憧憬着可以吸引更多读者。

先锋作家的浪漫主义


  鲍尔阅读各种书籍,但从不主动搜罗。于他而言,选择书目应当倚赖时间的优胜劣汰,譬如欧洲和拉美的早期文学、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细致而晦涩的意识流、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浩荡的长句与浅显的独白,这些作品已经成为经典,可以放心地阅读。然而,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小说,让鲍尔没办法找到其中的确定性答案,从而带给他震撼的“焦灼感”。受此启发,鲍尔开始尝试塑造模棱两可的事物,将并不安分的“真理”交给旁人推敲。

  城市的繁荣加剧着个体的孤独感。事实上,特立独行的鲍尔并不否认孤独感。他努力观察生活,并在此基础上真诚地写作。位于科特兰街的一家咖啡馆是鲍尔的“梦想基地”。写作时,他向来不喜欢把活跃的思维困在家中,而是坐在咖啡店的角落里有意无意地打量进出的客人,随后把他们虚构成故事中不同的形象。
杰西.鲍尔

  写作时,鲍尔有一种天赋:一旦开始便一刻不停地构思,恍若一场即兴表演,不需要任何预设,也拒绝反复推敲,埋头写作直到快速地完成一部作品。《自杀式疗愈》正是这样的范例,那时,鲍尔陷入比较松散的状态,却依然在六天时间里呈现出一个错综又紧凑的故事。这种对文字的驾驭一度被誉为“实验性写作”。
  不过,在鲍尔看来,如此披上“先锋外衣”的头衔并不容易长久,保鲜的秘诀大抵在于敏感与自省。鲍尔有时打破规矩的段落添加情绪充沛的描述,有时融汇宣言、简报、日记、采访等多重体裁挑衅程式化的结构……他从不暗示创作意图,但企图调用文学视角冷静而感性地表达美学态度。他期待读者具备一定的“浪漫主义”,期许他们愿意穿过精巧铺设的情节去讨论和改变自我。当然,不是所有读者都能体会鲍尔的用心。
  2008年,鲍尔凭借《早逝的吕贝克、布伦南、哈普和卡尔》赢得《巴黎评论》的普林顿奖。2015年,他的《自杀式疗愈》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2017年,鲍尔入选文学杂志《格兰塔》年度最佳美国青年作家。

穿越谎言看到真实


  写作之外,鲍尔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开设了一门“撒谎”课。在他看来,人们处于复杂的情境中,谎言是行为的组成部分,写作者既要擅长甄别谎言,也要懂得脱离非黑即白的流俗限制,最好能以“人的真实”开启文学创作。同时,鲍尔还引导学生“清醒地做梦”,用饱满的梦中经历唤醒不敢披露在外的自我意识,继而推动故事的自由发展。
  在授课过程中,鲍尔经常给学生布置诸如“城市暴走”这样的特定任务:不带身份证、手机和钱,徒步五小时。倘若无法坚持,参与者必须想方设法与外界建立关联。鲍尔想借此改变学生“几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轨迹。除此之外,他还鼓励学生用严肃、友好和共情搭建起不曾触及的体验。
  生活中,鲍尔着力寻找快乐。他可以在打坐时进行空灵的想象;在喝茶时品尝加入红枣的醇厚滋味;在网上对弈,一边运筹帷幄,一边猜想屏幕那方对手的性格;利用喝咖啡的碎片时间涂鸦,再把描摹的简笔画送给陌生人。
  林肯公园的一所大房子是鲍尔的居所:一张桌子、几张椅子是里面“本来就有”的家具;没有书橱,读过的书都及时卖给旧书店。鲍尔和女友在早上各自思考,中午略作交谈,并一起烹制素食饭菜。假如时间充足,鲍尔会前往俱乐部击剑,用“跳舞的脚步”打乒乓球,然后再遛那条名叫“鹅”的大狗。透过自我的生活方式,鲍尔曾在参加2019年上海国际文学周时为“家园”发声:在花花世界不受纷扰,满怀善意地倾听。
  2020年5月,鲍尔写了一首《回来,回来》的诗作,送给疫情笼罩下“悲伤又荒诞的世界”:婴儿出生在坟墓中,老人埋葬在病床上。可歌声仍然传来,到我双耳不在的地方……
  鲍尔是诗人,是小说家,更是某种程度上凝聚着爱、力量与希翼的普通人。正如多年前人们对其小说《宵禁》的赞誉,他犹如“击准了所有正确音符”的天才。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云朵”产品  天上的云也可以拿来卖吗?一朵云能卖多少钱?228元、100元、18元……卢沧龙竟在一年时间里寄出了20多万朵“云”,销售额达100余万元。“如果一个人每天连看云的时间都没有,赚再多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卢沧龙说。“在云间”召集爱云之人  90后小伙卢沧龙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卢宅村人。毕业后,他进入LED行业,渐渐小有名气。2014年4月,他被朋友邀请到北京一起创业,成了一家科技
期刊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也看在这件事情上是否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管理会计学中的一个术语,属经济学词汇,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  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在其著作《选择的悖论》中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戏剧演出公
期刊
自然声音解忧愁  80后小伙声谷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从小喜欢亲近大自然。小时候,只要跟着父母去公园,他就特别乖巧。  大学毕业后,声谷在杭州落脚,从事互联网产品设计与运营工作。嘈杂的环境加上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声谷得了严重的失眠症。每次睡觉前,他都想方设法营造寂静的环境,不让外界任何声音打扰自己。可事实总不如人愿,他仍然处于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吃药不管用的状态,心里十分烦恼。朋友劝他说:“
期刊
“专项任务”党员突击队授旗仪式  当机翼留下天空之痕,你可曾想过,冲上云霄的豪情源自那些不凡的幕后助力攻坚的科研工作者?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航天系统科研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8511研究所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所,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是航天系统的航天电子对抗总体所。“即刻组建团队,用两个月的时间,从元器件齐套到完成对应的产品生产、筛选、试验,交付百余套产品!”面对如此苛
期刊
南方的河流平缓饱满,小雨像丝网一样漂在河的表面,河把它们运到不下雨的地方。  南方灰白色的河流驶过吃水线很高的运沙船,沉重的船体移动,仿佛时刻在爬坡,河水的表情愈加灰白。谁都能看出河水比船更疲惫。  远眺南方的河流,它如同刚刚解下围裙,拾完柴草、喂过猪、做熟了饭的母亲。疲惫的南方河流,每每驶过货轮和运沙船。  南方河流众多。在多山的南方,河流自古已是道路。馬蹄虽未踏过,拥挤的船舶磨白了河流。它们没
期刊
昆明艳阳高照,到街上走走,身暖心暖。先去市中心的西西弗书店,远远就看见二楼的招牌。这家书店的门面虽然不算大,但文学书挺多,在书架间走着很自在。  2020年最大的体会是读书太少,世界这个大魔方转动出复杂的一面,瞬间一片茫然。那些两极化的傲慢与偏见、那些张口就来的无知无畏,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只有在读书和观察中细细体悟了。  离西西弗书店不远,是昆明的花鸟、旅游纪念品市场,每次到昆明,必然去转一圈。市
期刊
前段時间,小城知名书画家七公制作的精美书法团扇在朋友圈一晒,立即被抢购一空,我想购买时已被告知没有了。  七公进入书画界属于机缘巧合。当年无锡师范学院开设绘画专业,七公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报名。先出来的考生说,到了面试环节,会要求画一幅人物速写。这对于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七公来说,无疑是个难题。七公发现考点附近有个小人书摊,便与同学花了五分钱借阅了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预先临摹了一个草稿,等到他们
期刊
生活中常常會有一种错觉,总觉得一些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总觉得一些够不着的东西才是最想要的。被这样一种错觉左右着,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仰望,不停地寻找。仰望那些看似离我们很近,但实际上并非唾手可得的东西;寻找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镜中花、水中月。  仰望那些够不着的东西,是一种煎熬。倘若你想要的东西是那枚高高挂在树梢上的果子,即便你踮起脚尖,即便你搬来梯子,即便你找来长长的竹竿,仍然够不着,你会
期刊
“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这是七旬老人平静与老伴老曹共同的生活目标。退休后,平静与老曹一人一背包,十几年间走遍祖国六百多个市县,还游览了七十几个国家。  2018年,他们登上了“和平号”邮轮,开启了108天的环球旅行。在邮轮上,他们领略到海洋的壮美,也感受到了海洋的恐怖。10月17日,风云突變,狂风掀起的巨浪让全长205米、宽26.5米、十几层楼房高、3.5万吨重的庞然大物,像树叶一样在大海中起
期刊
人造之物中灯光最美,堪比星月。星月之光是冷光,而灯光偏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气。看见灯光就会想到城市,就想要回家。乡村零星的灯光亦然,看见它总觉得有人在那里居住,一种神秘的生活正在那儿进行。坐在夜行的长途汽车上,贴着冰凉的玻璃,窗外的黑暗中有灯光划过,敏感的人不禁惆怅。什么人生活在那里?又过着怎样的生活?错过了那灯光就像错过了生活本身。你很想让车停下并向它走去,至少思路朝着灯光的方向琢磨着,想象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