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生死问题,人从何处来,最终归于何处,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将佛教的神不灭说与西方先哲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关于灵魂说的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试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将不同的文化做一个连接。
【关键词】佛教 神不灭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灵魂
几千年以前,庄子就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宇宙的未知之谜数不胜数,而人生短短几十年如白驹过隙。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谜一直是人类面对自身的终极追问。关于生死更是成为最热烈的讨论话题。无论东西方,从远古时代开始,始祖们都提出了相应于社会的答案。各种神话的产生,以及中国古代方术迷信信仰,图腾崇拜等都是随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相应产生的回答。
十九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研究灵魂本质的三种方法——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发生进化史的方法、哲学思辨方法。应该还有宗教信仰的道路。
宗教的信仰支持就是以应对人对死亡焦虑为核心。对于人死后的命运,西方先哲提出了灵魂说,这与佛教关于神不灭的话题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我们将着重以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理论为代表,对佛教中灵魂不朽即神不灭与其做一个比较。
佛教以“解脱”为最终目的,认为人生一切皆苦,人们应该虔诚修身以跳出轮回。其宣扬精神不灭,灵魂轮回之说。
“問曰:佛道言人死當複更生 僕不信此之審也
牟子曰:人臨死其家上屋呼之,死已。複呼誰? 或曰呼其魂魄。牟子曰:神還則生,不還,神何之?呼曰成鬼神。牟子曰:是也。魂深固不滅矣,但身自朽爛耳。身譬如五穀之根葉,魂神如五穀之種實。根葉生必當死,種實豈有終已。得到身滅耳。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以吾有身也。若吾無身,吾有何患。又曰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或曰為道亦死不為道亦死,有何異乎?”
毕达哥拉斯被认为希腊古哲中第一提倡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的人,他把埃及和本土的灵魂不死说结合,形成颇为清晰的灵魂学说。毕达哥拉斯及其后学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是一个悲剧,肉体是灵魂的囚笼和桎梏,使灵魂不得自由自在,更不幸的,是在肉体死后,灵魂还以命运的支配,重新寄居于另一个肉体中再受囚禁折磨,这种过程永远没有完结。
一、神与灵魂之比较
“丑:毕达哥拉斯对于野鸟有什么意见?
马伏里奥:他说我们祖母的灵魂也许曾在鸟儿的身体里寄住过。
丑:你对他的意见觉得怎么样?
马:我认为灵魂是高贵的,绝对不赞成他的说法。
丑:再见,你在黑暗里住下去吧,等到你赞成了毕达哥拉斯的说法之后,我才可以承认你的头脑健全。(第十二夜)”
“或曰: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神者,伸也。申复无已,终而复始,人用神气生,其死复归神气。”
今稱一陰一陽不測之謂神者。蓋謂至無為道 陰陽兩渾。故曰一陰一陽也。自道而降便入精神。常有於陰陽之表。非二儀所究。故曰陰陽不測耳。君平之說一生二謂神明是也。”
佛教的神具有远比灵魂丰富的意蕴,其在汉代大致是与鬼联系在一起的,到王充认为人是由气而生,死后又回归到气,只是有阴阳之别,死后为阴气即为鬼。到宗炳的《明佛论》,他继承慧远大师的观点,将神描述得更加玄远。在佛教里神还有着佛性,法身等意思。
二、轮回方式,神与灵魂之去处
“善哉,向生之言曰:“天者何?萬物之總名。人者何?天中之一物。”因此以談,今萬物有數,而天地無窮。然則無窮之變,未始出於萬物。萬物不更生,則天地有終矣。天地不為有終,則更生可知矣。”
狄凯阿克斯说,毕达哥拉斯教导说,“首先,灵魂是个不朽的东西,它可以转变成别种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
苏格拉底更是还描述了人死以后灵魂的归处:善者升天,恶者入地狱,中间的则入炼狱。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里》,说“一个人一生良好,死后他就到他的那座星里面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但是他如果一生恶劣,他就会在来生变成女人;如果他继续作恶,他就会变成畜生,并将继续不断地经历轮回直到理性最后占了上风为止。”
三、对神不灭与灵魂不朽的论证方式
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苏格拉底面对西比斯对人死后灵魂永存的怀疑进行了论证。
他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论据:万物都具有对立面;知识就是回忆,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灵魂单一说。
1、关于知识就是回忆说在佛教的经论里我们也可以找到类似相同的论点:
《大毗婆沙论》卷一谓犊子部说补特伽罗自体实有,“我许有我,可能忆念本所作事,先自领纳,今自忆故。若无我者,何缘能忆本所作事?”
2、關于灵魂是单一的说法是从西比斯提出毕达哥拉斯的见解即灵魂是一曲音乐而来的,西比斯质问道,如果琴碎了,音乐还能继续存在吗?苏格拉底回答说,灵魂并不是一曲音乐,因为一曲音乐是复杂的,但灵魂是单一的。
琴和音乐的比喻正好比中国传统形神之争过程中提出的谷叶和果实的关系以及薪火之喻等。
“魂深固不滅矣,但身自朽爛耳。身譬如五穀之根葉,魂神如五穀之種實。根葉生必當死,種實豈有終已。”
四、关于灵魂的源头
《华严经•入法界品》云:“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佛家主张一切皆空,又何来轮回与因果报?“盖天道至公,贤否虽殊,贵贱虽异,其致报一也。”按照佛家的灵魂不灭与轮回主张追溯,不禁要问轮回的源头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佛是有回答的,佛认为我们应该注重现世和来世怎样去跳脱轮回,而不是去关注以前。在《中阿含经•箭喻经》里佛陀以人身被毒箭为喻,说“出家学道之目的非为此见而来,若求此见者,与义不相应,则无益而徒受烦苦而已”。
而在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里,《蒂迈欧篇》里,“蒂迈欧说创造主为每一个星体都创造了一个灵魂”,“神把某些灵魂放在地上,某些放在月亮上,某些放在其他的行星上和星座上,而让众神去塑造他们的身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教的灵魂观里,跳脱轮回是目的,众生皆如此,而在西方先哲的观点里是有一个神话体系的,并且最终有一个源头。
结语
无论是哲学的思辩还是宗教的信仰,都力图去解释人生死之谜。对与神不灭与灵魂不朽的比较,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去探寻中西文化关于人类终极追问上的可沟通之处。虽然各地各民族有着许多文化上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同为地球上的人类,我们对于自身的关注在一些观点上是相同的,并且对于这些问题关注的真诚度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弘明集》 赵城金藏本
[2]《西方哲学史》罗素 商务印书馆 2004
[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62
【关键词】佛教 神不灭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灵魂
几千年以前,庄子就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宇宙的未知之谜数不胜数,而人生短短几十年如白驹过隙。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谜一直是人类面对自身的终极追问。关于生死更是成为最热烈的讨论话题。无论东西方,从远古时代开始,始祖们都提出了相应于社会的答案。各种神话的产生,以及中国古代方术迷信信仰,图腾崇拜等都是随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相应产生的回答。
十九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研究灵魂本质的三种方法——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发生进化史的方法、哲学思辨方法。应该还有宗教信仰的道路。
宗教的信仰支持就是以应对人对死亡焦虑为核心。对于人死后的命运,西方先哲提出了灵魂说,这与佛教关于神不灭的话题有着极其相似之处。我们将着重以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理论为代表,对佛教中灵魂不朽即神不灭与其做一个比较。
佛教以“解脱”为最终目的,认为人生一切皆苦,人们应该虔诚修身以跳出轮回。其宣扬精神不灭,灵魂轮回之说。
“問曰:佛道言人死當複更生 僕不信此之審也
牟子曰:人臨死其家上屋呼之,死已。複呼誰? 或曰呼其魂魄。牟子曰:神還則生,不還,神何之?呼曰成鬼神。牟子曰:是也。魂深固不滅矣,但身自朽爛耳。身譬如五穀之根葉,魂神如五穀之種實。根葉生必當死,種實豈有終已。得到身滅耳。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以吾有身也。若吾無身,吾有何患。又曰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或曰為道亦死不為道亦死,有何異乎?”
毕达哥拉斯被认为希腊古哲中第一提倡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的人,他把埃及和本土的灵魂不死说结合,形成颇为清晰的灵魂学说。毕达哥拉斯及其后学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是一个悲剧,肉体是灵魂的囚笼和桎梏,使灵魂不得自由自在,更不幸的,是在肉体死后,灵魂还以命运的支配,重新寄居于另一个肉体中再受囚禁折磨,这种过程永远没有完结。
一、神与灵魂之比较
“丑:毕达哥拉斯对于野鸟有什么意见?
马伏里奥:他说我们祖母的灵魂也许曾在鸟儿的身体里寄住过。
丑:你对他的意见觉得怎么样?
马:我认为灵魂是高贵的,绝对不赞成他的说法。
丑:再见,你在黑暗里住下去吧,等到你赞成了毕达哥拉斯的说法之后,我才可以承认你的头脑健全。(第十二夜)”
“或曰: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神者,伸也。申复无已,终而复始,人用神气生,其死复归神气。”
今稱一陰一陽不測之謂神者。蓋謂至無為道 陰陽兩渾。故曰一陰一陽也。自道而降便入精神。常有於陰陽之表。非二儀所究。故曰陰陽不測耳。君平之說一生二謂神明是也。”
佛教的神具有远比灵魂丰富的意蕴,其在汉代大致是与鬼联系在一起的,到王充认为人是由气而生,死后又回归到气,只是有阴阳之别,死后为阴气即为鬼。到宗炳的《明佛论》,他继承慧远大师的观点,将神描述得更加玄远。在佛教里神还有着佛性,法身等意思。
二、轮回方式,神与灵魂之去处
“善哉,向生之言曰:“天者何?萬物之總名。人者何?天中之一物。”因此以談,今萬物有數,而天地無窮。然則無窮之變,未始出於萬物。萬物不更生,則天地有終矣。天地不為有終,則更生可知矣。”
狄凯阿克斯说,毕达哥拉斯教导说,“首先,灵魂是个不朽的东西,它可以转变成别种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
苏格拉底更是还描述了人死以后灵魂的归处:善者升天,恶者入地狱,中间的则入炼狱。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里》,说“一个人一生良好,死后他就到他的那座星里面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但是他如果一生恶劣,他就会在来生变成女人;如果他继续作恶,他就会变成畜生,并将继续不断地经历轮回直到理性最后占了上风为止。”
三、对神不灭与灵魂不朽的论证方式
在柏拉图的《斐多篇》中,苏格拉底面对西比斯对人死后灵魂永存的怀疑进行了论证。
他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论据:万物都具有对立面;知识就是回忆,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灵魂单一说。
1、关于知识就是回忆说在佛教的经论里我们也可以找到类似相同的论点:
《大毗婆沙论》卷一谓犊子部说补特伽罗自体实有,“我许有我,可能忆念本所作事,先自领纳,今自忆故。若无我者,何缘能忆本所作事?”
2、關于灵魂是单一的说法是从西比斯提出毕达哥拉斯的见解即灵魂是一曲音乐而来的,西比斯质问道,如果琴碎了,音乐还能继续存在吗?苏格拉底回答说,灵魂并不是一曲音乐,因为一曲音乐是复杂的,但灵魂是单一的。
琴和音乐的比喻正好比中国传统形神之争过程中提出的谷叶和果实的关系以及薪火之喻等。
“魂深固不滅矣,但身自朽爛耳。身譬如五穀之根葉,魂神如五穀之種實。根葉生必當死,種實豈有終已。”
四、关于灵魂的源头
《华严经•入法界品》云:“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佛家主张一切皆空,又何来轮回与因果报?“盖天道至公,贤否虽殊,贵贱虽异,其致报一也。”按照佛家的灵魂不灭与轮回主张追溯,不禁要问轮回的源头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佛是有回答的,佛认为我们应该注重现世和来世怎样去跳脱轮回,而不是去关注以前。在《中阿含经•箭喻经》里佛陀以人身被毒箭为喻,说“出家学道之目的非为此见而来,若求此见者,与义不相应,则无益而徒受烦苦而已”。
而在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里,《蒂迈欧篇》里,“蒂迈欧说创造主为每一个星体都创造了一个灵魂”,“神把某些灵魂放在地上,某些放在月亮上,某些放在其他的行星上和星座上,而让众神去塑造他们的身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教的灵魂观里,跳脱轮回是目的,众生皆如此,而在西方先哲的观点里是有一个神话体系的,并且最终有一个源头。
结语
无论是哲学的思辩还是宗教的信仰,都力图去解释人生死之谜。对与神不灭与灵魂不朽的比较,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去探寻中西文化关于人类终极追问上的可沟通之处。虽然各地各民族有着许多文化上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同为地球上的人类,我们对于自身的关注在一些观点上是相同的,并且对于这些问题关注的真诚度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弘明集》 赵城金藏本
[2]《西方哲学史》罗素 商务印书馆 2004
[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