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实际应用中,历史教学应用最多的多媒体课件要数PowerPoin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PT。我们知道PowerPoint是功能全面、界面美观且相对容易掌握的工具软件,它能将声音、图像、动画效果等融合在一起,且操作简单,效果直观生动,能再现历史场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历史教学中,如何选择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且将之正确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最关键的一步。
一、构思提纲
如同盖一幢大楼先有图纸一样,制作多媒体课件也要先有一个提纲。首先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也就是出发点是什么,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该怎么讲,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接受到哪些新知识。其次我们要写出这个提纲,这个提纲应从如何突出创新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来考虑,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它是整个制作过程的主导。
二、充分收集素材
历史素材一般分为历史图片、珍贵照片、历史地图、资料简报、史料摘要、名人真迹,另外还有历史纪录片、历史影片、历史录音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素材的应用,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个人能力是十分困难的,那么这些材料从哪获得呢?其实选材的途径并不少,通常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取。
(一)利用手头现有资料。手头现有资料是指历史教材、历史地图册。这些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的,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如我们在讲述历史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时,完全可以把教材中的图片扫描到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在欣赏这些高超技术的同时,去体会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除了一般的综合性网站中带有一部分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外,还有一批专门的历史网站,如"中国历史在线"、"中国历史网"等。这些网站上知识丰富,一般所需的历史资料都能够在上面找得到。
(三)截取常规资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一些历史故事片、纪录片,我们完全可以截取其中的精华为我们所用。所以只要平时多注意收集一些资料图片、数据、影像等,就能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胸有成竹。也就是说,只要有心,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他想要的多媒体材料。
三、运用多媒体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资源环境和学习条件。但是多媒体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只能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是我们将教学质量充分拓展和提高的途径。
(一)控制传递信息的量,避免因多媒体信息传递的丰富性而造成信息污染。多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这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本是它的一个优势,但是不少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喜欢将能够找到的资料都堆进去。而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做就会造成一种信息污染。课堂教学要讲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炼,因此我们在选取材料的时候,要宁精勿滥。要将信息的量控制在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消化的范围。
(二)控制信息展示的速度,避免因多媒体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而使学生措手不及。在信息传递的速度上,多媒体远远高于传统的媒体。教师在上多媒体课的时候,不要切换过快,要有一定的停顿,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识记,并做好笔记。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让课件牵着鼻子走,在进行多媒体演示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对演示的内容和时间随时做调整。
(三)注意信息展示的条理性,避免因多媒体信息的繁杂而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条理清晰是一节课的基本要求之一,这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堂中,问题不大。因为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板书是逐字书写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并做好笔记。板书一个子目,讲解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最后全部的板书都会留在黑板上,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脉络。而使用多媒体平台,如果让板书一闪而过,且不再重现,学生的思路便会混乱,搞不清楚到底学了点什么东西。
采用多媒体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鉴于此,首要的是符合教学目标完成的需要;其次,在选取多媒体时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做到两者有机融合,丝丝入扣,不留痕迹;再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最后要做到主次分明,不可使多媒体喧宾夺主,而有悖于初衷。
一、构思提纲
如同盖一幢大楼先有图纸一样,制作多媒体课件也要先有一个提纲。首先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也就是出发点是什么,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该怎么讲,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接受到哪些新知识。其次我们要写出这个提纲,这个提纲应从如何突出创新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来考虑,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它是整个制作过程的主导。
二、充分收集素材
历史素材一般分为历史图片、珍贵照片、历史地图、资料简报、史料摘要、名人真迹,另外还有历史纪录片、历史影片、历史录音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素材的应用,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个人能力是十分困难的,那么这些材料从哪获得呢?其实选材的途径并不少,通常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取。
(一)利用手头现有资料。手头现有资料是指历史教材、历史地图册。这些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的,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如我们在讲述历史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时,完全可以把教材中的图片扫描到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在欣赏这些高超技术的同时,去体会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除了一般的综合性网站中带有一部分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外,还有一批专门的历史网站,如"中国历史在线"、"中国历史网"等。这些网站上知识丰富,一般所需的历史资料都能够在上面找得到。
(三)截取常规资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一些历史故事片、纪录片,我们完全可以截取其中的精华为我们所用。所以只要平时多注意收集一些资料图片、数据、影像等,就能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胸有成竹。也就是说,只要有心,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他想要的多媒体材料。
三、运用多媒体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资源环境和学习条件。但是多媒体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只能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是我们将教学质量充分拓展和提高的途径。
(一)控制传递信息的量,避免因多媒体信息传递的丰富性而造成信息污染。多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这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本是它的一个优势,但是不少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喜欢将能够找到的资料都堆进去。而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做就会造成一种信息污染。课堂教学要讲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炼,因此我们在选取材料的时候,要宁精勿滥。要将信息的量控制在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消化的范围。
(二)控制信息展示的速度,避免因多媒体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而使学生措手不及。在信息传递的速度上,多媒体远远高于传统的媒体。教师在上多媒体课的时候,不要切换过快,要有一定的停顿,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识记,并做好笔记。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让课件牵着鼻子走,在进行多媒体演示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对演示的内容和时间随时做调整。
(三)注意信息展示的条理性,避免因多媒体信息的繁杂而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条理清晰是一节课的基本要求之一,这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堂中,问题不大。因为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板书是逐字书写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并做好笔记。板书一个子目,讲解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最后全部的板书都会留在黑板上,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脉络。而使用多媒体平台,如果让板书一闪而过,且不再重现,学生的思路便会混乱,搞不清楚到底学了点什么东西。
采用多媒体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鉴于此,首要的是符合教学目标完成的需要;其次,在选取多媒体时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做到两者有机融合,丝丝入扣,不留痕迹;再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最后要做到主次分明,不可使多媒体喧宾夺主,而有悖于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