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三年来,在团中央学校部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高校团组织以微博为起点开展了持续性的网络化转型探索。2013年3月,共青团安徽财经大学委员会在全校范围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校共青团组织网络化转型的通知》,正式揭开了网络化转型的序幕。为了响应我校团委的号召,安徽财经大学的一行师生在今年暑假前往了位于杭州的网易研发中心进行了调研,旨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组织在学生工作网络化转型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同时结合专业知识为学校团组织的发展献言建策。
【关键词】杭州网易;安徽财经大学微博;论坛
一、实践简介
2013年7月,学生网络工作站的八名同学以学校团委开展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在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并与接收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后,决定前往网易研发中心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工作站指导老师杨扬的带领下,同学们在网易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
二、实践意义
根据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发布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已经成为了全国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宣传工具。尤其在共青团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高校微博在2012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一年。仅在腾讯微博方面,高校领域微博就开通了16166个认证帐号。除此之外,微信、人人主页、学校论坛等一系列的互联网传播平台的发展也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此次实践的接收单位,网易公司在主营门户网站的同时,兼营着邮箱、微博等众多领域的产品。前往网易公司进行相关调研,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直接学习如何运行学校论坛,更好地建设微博等相关网络平台,更能以形成的实践成果向学校团组织提出中肯的建议。
三、实践目的
本着“经风雨 见世面 受教育 长才干 作贡献”的工作原则,工作站的同学希望以此次社会实践为载体,能够在公司相关工程师的培训和指导下,了解到运营商有关门户社区开发和运营、微博运营和营销等多方面的互联网运营技巧,以期将其投入到学校论坛和其他平台的运行与建设中,从而促使工作站的网络发展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四、实践分析
通过在公司为期两天的实践经历,并结合本校网络发展的过程,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决定从论坛(BBS)、微博、微信和其他方式等四个方面来具体总结分析高校团组织网络化转型下一步应该选择的方向。
1.校内论坛运营
(1)全国背景分析
论坛,一般人们又喜欢称其为BBS。可以说在互联网传入中国的最初几年,论坛就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军同学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高校论坛早在至少五年前便失去了以往的风采。
不管是国内知名的少数高校论坛,还是人们口中所谓的“野论坛”,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遇到了发展的低谷期。在这期间,有些选择了转型,有些则被迫选择了陨落。
在清华大学的官方BBS上,曾经有一位同学留下了这句“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来表示对BBS衰落的扼腕。而在初次见到网易公司的工程师时,他们直截了当的一句“BBS已死”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在包括工程师在内的大多数人眼里,“BBS已死”的原因无非就是来自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强烈冲击。
(2)本校背景分析
在安徽财经大学的互联网构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学生自己搭建的论坛平台。比如:安财社区(www.ourac.net)、安财星空(www.acsky.net)。而在这个过程中勉强活下来的,却只有安财社区一个。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一直没有组建过官方论坛。
2005年9月,安财社区由当时的几个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建立,作为非官方的“野论坛”供开发者个人交友聚会使用。此后的几年里,由于SNS暂未兴起,安财社区在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园内引起了强烈关注。历届学校领导、教师中都有不少人经常关注其发展动态,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位,其与学校的关系也一直暧昧不清。
直到2012年,学校由校团委建立学生网络工作站,并主要负责运营维护安财社区。但对于社区的具体性质仍没有明确的表述,同时也没有更多来自学校领导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接踵而至,安财社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受到在校学生的关注,这个曾经的校园“红网”如今已在学生中难觅当年的知名度。
安财社区的去或留,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问题。
(3)未来的发展走向
在网易公司现场,根据我们的请求,公司为我们找到了一位曾经有过建立高校论坛经历的工程师帮助我们分析今后的发展方向。
这位名叫余洋的高级工程师上来就直接告诉我们,他曾经建立的安徽大学研究生论坛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他个人对于论坛未来发展前景,同样持悲观态度。
对于工作站同学们所面临的困境,余洋工程师结合网易163门户运营的经验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论坛的大范围覆灭是大势,对于安财社区来说,如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与当地或者省内的其他论坛抱团组建集团军,联合起来寻找新的发展。
继续保持其他社交软件所不具备的匿名优越性,在保证舆情导向的前提下,维护在校学生的合理发言权。
逐渐向小众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避免大而无当。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关注社区,那就只为有特定需求的人做社区。
实时增加社区内的创新点和舆论点,避免使其成为一潭死水,增加线下活动维持访问者的感情。
2.校内微博运营
(1)全国背景分析
根据2012年发布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以腾讯微博为研究平台,高校领域微博共开通16166个认证帐号。其中高校机构账号11193个,校园个人账号4973个。在团体帐号中,社团学生会与高校团系统微博帐号开通量在整个机构团委类微博中处于领先。 总体来说,高校微博在2012年进入了一个相对爆发期,数量快速增长,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今年,并有望持续下去。
在大学生中,对微博内容的兴趣点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以娱乐八卦为主。他们乐于通过娱乐类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获得愉悦心情,并通过一些八卦话题、趣味话题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二则是关注社会热点。一方面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意识明显增强,追求自立、竞争、公平、效率。三便是关注心理健康。大学生面对校园内外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和个人或忧或喜的感情,渴望通过情感类微博获得心灵上的抚慰。
(2)本校背景分析
根据学生网络工作站在2013年4月进行的校内千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安徽财经大学,大多数同学们所选择的微博都来自于新浪,只有部分组织开通了腾讯微博和一部分热衷于QQ的同学们偶尔使用腾讯微博。而对于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微博则更是少有人问津。
在新浪微博方面,目前通过官方认证的机构账号主要有:@安徽财经大学团委jet4br(3589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会AUFESU(2847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论坛(2404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971关注量)。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院团组织的微博拥有较高的关注量。
在腾讯微博方面,目前通过官方认证的机构账号主要有:@安徽财经大学团委(2330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会(513关注量)、@安财大学生团体联合会(484关注量)。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微博在校内虽然有着一定的使用和关注量,但是总体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只有部分账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定影响。并且各个组织的微博之间缺少纵横交错的联系。上下级别、同一级别之间没有搭建起固定的桥梁,即使有重要消息传播,也只能局限在一部分人的范围内。
(3)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于微博的建设和发展,网易公司曾从事微博开发的方向工程师给了我们一个详细的介绍。
虽然网易微博在国内的使用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带动下,仍有一部分特定的人群在使用网易微博。
据方向工程师介绍,在中国,新浪率先在2009退出了内测版的微博,随后的2010年里,四大门户网站均推出了自己的微博。虽然,网易和搜狐的使用量与新浪或者腾讯无法相比,但其内部运营和营销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不管是哪一种微博,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都能够达到迅速传递信息的目的。
对于安徽财经大学校内各组织机构的微博运营,方向工程师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统筹管理校内的各类认证微博,实现各微博之间的联动,可以形成信息发布及学生服务的聚合,并且汇集师生的信息需求和问题,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各方信息双向流动,线上线下相互配合共同发力。通过微博实现线上师生交流、线下积极行动解决问题是信息时代高校服务师生的新趋势。
应尽快健全运行机制、培训机制、监督机制及奖惩等机制。
3.校内微信运营
(1)全国背景分析
微信,可以说是腾讯公司继QQ之后推出的第二个最为成功的产品。在成立两年来,依靠着QQ积累下的固定忠实用户,微信这种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在行业内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绩。而其中蕴含的广阔商机也让很多人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据腾讯官方介绍,目前微信已有超过三亿人次的用户。而且微信不只是单个用户之间的交流工具,其推出公众平台更是具备了微博的大部分功能,甚至有许多功能连微博都只能望其项背。
而在高校范围内,华中科技大学于2012年8月率先开通了国内首个高校官方公众平台,并在同年9月使用微信辅助完成了迎新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今年9月全国各高校开学前,开通公众平台的高校不超过100个,可见微信的使用在高校内的组织中还不是特别普遍。
(2)本校背景分析
在安徽财经大学校内,微信的使用一直局限在单个学生直接的即时交流和部分学生私人性质的营销行为,除了安徽财经大学论坛(aufebbs)、安徽财经大学记者团等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账号外,并没有出现极具代表性的公众平台。
根据在网上的搜索结果,安徽财经大学团委虽然很早就创建了公众平台,但其内部构架基本为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等组织也没有创建相应的平台。
(3)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于微信的运营问题,同样对此有所研究的方向工程师给我做了一定的分析。
他指出,由于互联网的开发已经有了一段的时间,所以摆在眼前入门较简单的机会已经被开发殆尽。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里蕴藏着较为广阔的商机,也将是今后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网络发展的重点方向。
而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显著代表之一。虽然它只局限在腾讯这一个品牌,但对于使用者和二次开发者来言就已经足够了。
对于学校微信的开发和使用,方向工程师同样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尽快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并完善学校、共青团、学院等组织的公众平台。
同样将一系列的公众平台交予固定的组织进行管理,避免造成各级组织之间发布的信息混乱不堪。
平台管理组织需要具备有相关平台开发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备实时开发各种后台程序。
避免微博式经营,平台的每一条消息都会传递到关注者的手机中,应避免发送过多转载的心灵鸡汤等内容。所发内容应简洁、有分量。
4.校内其他宣传方式
手机报:
在众多方式中,校园手机报可谓是最为便捷的方式。但是根据工作站的问卷调查显示,由于手机报的内容多以学校重大新闻为主,部分同学对此往往持忽略的态度。此外,由于篇幅有限,部分新闻没有进行完整的报道,又没有附上新闻的原链接,也让很多同学感到遗憾。
对于反馈得来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践期间所习得的经验,我们建议:
手机报内容应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新闻为主,适当减少学生对之缺乏兴趣的党政新闻。
新闻结尾应附上原文链接地址,以方便同学深入了解。
发挥其覆盖率广的优势,保证更新,避免每期手机报之间间隔的时候有太大出入。
五、实践总结
通过为期三天的调研,同学们在网易公司接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和专业的工程师的言传身教。这使得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互联网的发展和现状有了较深的了解。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成为如今高校的重要宣传手段,它在学校和外界、学校和学生之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高校的学生论坛势必要在中间承担一定的责任。
对于高校团组织来说,应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的网络宣传平台,并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重复或者漏缺,也有利于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共青团下属的不同级别的组织,应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建立起一套健全的运行和奖惩机制,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
通过此次调研,同学们不仅对于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开拓眼界,提高综合素质。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共青团组织网络化转型,搭建新的组织建设模式、新的组织动员方式和新的工作活动载体,从而不断提升我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杭州网易;安徽财经大学微博;论坛
一、实践简介
2013年7月,学生网络工作站的八名同学以学校团委开展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在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并与接收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后,决定前往网易研发中心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工作站指导老师杨扬的带领下,同学们在网易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
二、实践意义
根据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发布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已经成为了全国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宣传工具。尤其在共青团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高校微博在2012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一年。仅在腾讯微博方面,高校领域微博就开通了16166个认证帐号。除此之外,微信、人人主页、学校论坛等一系列的互联网传播平台的发展也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此次实践的接收单位,网易公司在主营门户网站的同时,兼营着邮箱、微博等众多领域的产品。前往网易公司进行相关调研,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直接学习如何运行学校论坛,更好地建设微博等相关网络平台,更能以形成的实践成果向学校团组织提出中肯的建议。
三、实践目的
本着“经风雨 见世面 受教育 长才干 作贡献”的工作原则,工作站的同学希望以此次社会实践为载体,能够在公司相关工程师的培训和指导下,了解到运营商有关门户社区开发和运营、微博运营和营销等多方面的互联网运营技巧,以期将其投入到学校论坛和其他平台的运行与建设中,从而促使工作站的网络发展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四、实践分析
通过在公司为期两天的实践经历,并结合本校网络发展的过程,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决定从论坛(BBS)、微博、微信和其他方式等四个方面来具体总结分析高校团组织网络化转型下一步应该选择的方向。
1.校内论坛运营
(1)全国背景分析
论坛,一般人们又喜欢称其为BBS。可以说在互联网传入中国的最初几年,论坛就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军同学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高校论坛早在至少五年前便失去了以往的风采。
不管是国内知名的少数高校论坛,还是人们口中所谓的“野论坛”,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遇到了发展的低谷期。在这期间,有些选择了转型,有些则被迫选择了陨落。
在清华大学的官方BBS上,曾经有一位同学留下了这句“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来表示对BBS衰落的扼腕。而在初次见到网易公司的工程师时,他们直截了当的一句“BBS已死”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在包括工程师在内的大多数人眼里,“BBS已死”的原因无非就是来自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强烈冲击。
(2)本校背景分析
在安徽财经大学的互联网构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学生自己搭建的论坛平台。比如:安财社区(www.ourac.net)、安财星空(www.acsky.net)。而在这个过程中勉强活下来的,却只有安财社区一个。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一直没有组建过官方论坛。
2005年9月,安财社区由当时的几个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建立,作为非官方的“野论坛”供开发者个人交友聚会使用。此后的几年里,由于SNS暂未兴起,安财社区在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园内引起了强烈关注。历届学校领导、教师中都有不少人经常关注其发展动态,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位,其与学校的关系也一直暧昧不清。
直到2012年,学校由校团委建立学生网络工作站,并主要负责运营维护安财社区。但对于社区的具体性质仍没有明确的表述,同时也没有更多来自学校领导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接踵而至,安财社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受到在校学生的关注,这个曾经的校园“红网”如今已在学生中难觅当年的知名度。
安财社区的去或留,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问题。
(3)未来的发展走向
在网易公司现场,根据我们的请求,公司为我们找到了一位曾经有过建立高校论坛经历的工程师帮助我们分析今后的发展方向。
这位名叫余洋的高级工程师上来就直接告诉我们,他曾经建立的安徽大学研究生论坛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他个人对于论坛未来发展前景,同样持悲观态度。
对于工作站同学们所面临的困境,余洋工程师结合网易163门户运营的经验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论坛的大范围覆灭是大势,对于安财社区来说,如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与当地或者省内的其他论坛抱团组建集团军,联合起来寻找新的发展。
继续保持其他社交软件所不具备的匿名优越性,在保证舆情导向的前提下,维护在校学生的合理发言权。
逐渐向小众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避免大而无当。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关注社区,那就只为有特定需求的人做社区。
实时增加社区内的创新点和舆论点,避免使其成为一潭死水,增加线下活动维持访问者的感情。
2.校内微博运营
(1)全国背景分析
根据2012年发布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以腾讯微博为研究平台,高校领域微博共开通16166个认证帐号。其中高校机构账号11193个,校园个人账号4973个。在团体帐号中,社团学生会与高校团系统微博帐号开通量在整个机构团委类微博中处于领先。 总体来说,高校微博在2012年进入了一个相对爆发期,数量快速增长,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今年,并有望持续下去。
在大学生中,对微博内容的兴趣点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以娱乐八卦为主。他们乐于通过娱乐类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获得愉悦心情,并通过一些八卦话题、趣味话题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二则是关注社会热点。一方面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意识明显增强,追求自立、竞争、公平、效率。三便是关注心理健康。大学生面对校园内外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和个人或忧或喜的感情,渴望通过情感类微博获得心灵上的抚慰。
(2)本校背景分析
根据学生网络工作站在2013年4月进行的校内千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安徽财经大学,大多数同学们所选择的微博都来自于新浪,只有部分组织开通了腾讯微博和一部分热衷于QQ的同学们偶尔使用腾讯微博。而对于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微博则更是少有人问津。
在新浪微博方面,目前通过官方认证的机构账号主要有:@安徽财经大学团委jet4br(3589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会AUFESU(2847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论坛(2404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971关注量)。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院团组织的微博拥有较高的关注量。
在腾讯微博方面,目前通过官方认证的机构账号主要有:@安徽财经大学团委(2330关注量)、@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会(513关注量)、@安财大学生团体联合会(484关注量)。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微博在校内虽然有着一定的使用和关注量,但是总体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只有部分账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定影响。并且各个组织的微博之间缺少纵横交错的联系。上下级别、同一级别之间没有搭建起固定的桥梁,即使有重要消息传播,也只能局限在一部分人的范围内。
(3)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于微博的建设和发展,网易公司曾从事微博开发的方向工程师给了我们一个详细的介绍。
虽然网易微博在国内的使用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带动下,仍有一部分特定的人群在使用网易微博。
据方向工程师介绍,在中国,新浪率先在2009退出了内测版的微博,随后的2010年里,四大门户网站均推出了自己的微博。虽然,网易和搜狐的使用量与新浪或者腾讯无法相比,但其内部运营和营销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不管是哪一种微博,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都能够达到迅速传递信息的目的。
对于安徽财经大学校内各组织机构的微博运营,方向工程师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统筹管理校内的各类认证微博,实现各微博之间的联动,可以形成信息发布及学生服务的聚合,并且汇集师生的信息需求和问题,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各方信息双向流动,线上线下相互配合共同发力。通过微博实现线上师生交流、线下积极行动解决问题是信息时代高校服务师生的新趋势。
应尽快健全运行机制、培训机制、监督机制及奖惩等机制。
3.校内微信运营
(1)全国背景分析
微信,可以说是腾讯公司继QQ之后推出的第二个最为成功的产品。在成立两年来,依靠着QQ积累下的固定忠实用户,微信这种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在行业内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绩。而其中蕴含的广阔商机也让很多人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据腾讯官方介绍,目前微信已有超过三亿人次的用户。而且微信不只是单个用户之间的交流工具,其推出公众平台更是具备了微博的大部分功能,甚至有许多功能连微博都只能望其项背。
而在高校范围内,华中科技大学于2012年8月率先开通了国内首个高校官方公众平台,并在同年9月使用微信辅助完成了迎新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今年9月全国各高校开学前,开通公众平台的高校不超过100个,可见微信的使用在高校内的组织中还不是特别普遍。
(2)本校背景分析
在安徽财经大学校内,微信的使用一直局限在单个学生直接的即时交流和部分学生私人性质的营销行为,除了安徽财经大学论坛(aufebbs)、安徽财经大学记者团等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账号外,并没有出现极具代表性的公众平台。
根据在网上的搜索结果,安徽财经大学团委虽然很早就创建了公众平台,但其内部构架基本为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等组织也没有创建相应的平台。
(3)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于微信的运营问题,同样对此有所研究的方向工程师给我做了一定的分析。
他指出,由于互联网的开发已经有了一段的时间,所以摆在眼前入门较简单的机会已经被开发殆尽。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里蕴藏着较为广阔的商机,也将是今后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网络发展的重点方向。
而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显著代表之一。虽然它只局限在腾讯这一个品牌,但对于使用者和二次开发者来言就已经足够了。
对于学校微信的开发和使用,方向工程师同样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尽快由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并完善学校、共青团、学院等组织的公众平台。
同样将一系列的公众平台交予固定的组织进行管理,避免造成各级组织之间发布的信息混乱不堪。
平台管理组织需要具备有相关平台开发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备实时开发各种后台程序。
避免微博式经营,平台的每一条消息都会传递到关注者的手机中,应避免发送过多转载的心灵鸡汤等内容。所发内容应简洁、有分量。
4.校内其他宣传方式
手机报:
在众多方式中,校园手机报可谓是最为便捷的方式。但是根据工作站的问卷调查显示,由于手机报的内容多以学校重大新闻为主,部分同学对此往往持忽略的态度。此外,由于篇幅有限,部分新闻没有进行完整的报道,又没有附上新闻的原链接,也让很多同学感到遗憾。
对于反馈得来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践期间所习得的经验,我们建议:
手机报内容应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新闻为主,适当减少学生对之缺乏兴趣的党政新闻。
新闻结尾应附上原文链接地址,以方便同学深入了解。
发挥其覆盖率广的优势,保证更新,避免每期手机报之间间隔的时候有太大出入。
五、实践总结
通过为期三天的调研,同学们在网易公司接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和专业的工程师的言传身教。这使得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互联网的发展和现状有了较深的了解。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成为如今高校的重要宣传手段,它在学校和外界、学校和学生之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高校的学生论坛势必要在中间承担一定的责任。
对于高校团组织来说,应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的网络宣传平台,并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重复或者漏缺,也有利于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共青团下属的不同级别的组织,应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建立起一套健全的运行和奖惩机制,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
通过此次调研,同学们不仅对于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开拓眼界,提高综合素质。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共青团组织网络化转型,搭建新的组织建设模式、新的组织动员方式和新的工作活动载体,从而不断提升我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