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市辖区内的郊区十所中学为调查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有针对性的查阅和收集了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等方面的论文和资料。
2.问卷调查法
从这十所学校中随机抽取学生1000份问卷,体育教师30份问卷,学生的有效问卷为970份,有效率为97.0%;体育教师的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93.3%。
3调查访谈法
以走访的形式对10所中学的26名校领导和26名体育教师进行了研究性的访谈,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
4.数理统计法
问卷采集结束后,对问卷的数据以百分比进行统计。
5.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城乡结合部中学阳光体育实施现状
1.学校体育大课间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我市各个学校广泛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在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之间,安排25-30分钟时间,活动内容大多是系列操、跑操、跳绳等体育活动;30分钟的大课间去掉集合整队、列队进班级的时间,学生们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多在10分钟左右,有效时间不足。
2.体育场地器材情况和体育教师情况
从调查统计中发现,这10所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缺乏情况相当严重。这也说明经济相对落后制约着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发展。十所学校中拥有400米标准田径场只有两所学校,200米以上为9家,田径场达标率相对较高;塑胶跑道田径场占100%。
这十所学校在职在岗的中学体育教师共42人。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毕业专职体育教师占89.5%,非体育专业毕业专职体育教师占5.3%,非体育专业毕业兼职体育教师占5.3%。这些学校的兼职体育教师是由爱好体育的其他学科教师担任,他们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体育教育专业培训。
3.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情况
调查显示,真正知道并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例却不大,仅为14.1%,不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则占到了6.3%,一般了解的学生占77.6%。这种情况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宣传仍然不到位。
4.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
对学生“是否坚持体育锻煉”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0.1%的同学选择“是”,49.9%的同学选择“否”,说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坚持性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据说明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的需求仍不旺盛,从另—个侧面也反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自觉性不强。
另一方面,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态度不容乐观,大约有23.6%的同学自觉主动的投身于有目的的体育活动中去,有31.0%的同学在活动感兴趣时积极参加,有45.5%的同学对体育活动持较为被动的态度。
5.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系列操”(56.4%)、“校园体育舞蹈”(42.8%)、“自编校园操”(42.4%)、“跳绳”(37.2%)、“武术或传统体育”(32.6%)、“阳光体育长跑”(12.O%)等内容是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影响城乡结合部初中阳光体育开展因素的分析
1.运动伤害事故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领导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一些对抗性强,能够培养意志品质的体育项目首先被排除,这也是影响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趣味性、多样性因素之一。
2.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但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并未得到相应的改善。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3.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
我市各区县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器材不足,特别是乡村学校,学校在配置学生大课间器材时未以校本化,学生兴趣,健身性等为基础。
4.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能保障对阳光体育运动影响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家长及任课老师会占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让有效体育活动时间降低。
三、城乡结合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对策
(一)加大校园宣传,引发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内驱力
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校广播台、橱窗、宣传栏、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灌输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园舆论环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促使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结合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建议配足配齐各校专职体育教师;开展城乡对口支教活动,让城市学校体育教师到农村支教;积极争取有关人事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逐步增加体育教师数量。
(三)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阳光体育环境
学校要积极规范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发挥校学生会、校团委、俱乐部的组织能力,积极发现和利用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创造条件,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市辖区内的郊区十所中学为调查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有针对性的查阅和收集了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等方面的论文和资料。
2.问卷调查法
从这十所学校中随机抽取学生1000份问卷,体育教师30份问卷,学生的有效问卷为970份,有效率为97.0%;体育教师的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93.3%。
3调查访谈法
以走访的形式对10所中学的26名校领导和26名体育教师进行了研究性的访谈,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
4.数理统计法
问卷采集结束后,对问卷的数据以百分比进行统计。
5.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城乡结合部中学阳光体育实施现状
1.学校体育大课间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我市各个学校广泛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在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之间,安排25-30分钟时间,活动内容大多是系列操、跑操、跳绳等体育活动;30分钟的大课间去掉集合整队、列队进班级的时间,学生们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多在10分钟左右,有效时间不足。
2.体育场地器材情况和体育教师情况
从调查统计中发现,这10所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缺乏情况相当严重。这也说明经济相对落后制约着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发展。十所学校中拥有400米标准田径场只有两所学校,200米以上为9家,田径场达标率相对较高;塑胶跑道田径场占100%。
这十所学校在职在岗的中学体育教师共42人。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毕业专职体育教师占89.5%,非体育专业毕业专职体育教师占5.3%,非体育专业毕业兼职体育教师占5.3%。这些学校的兼职体育教师是由爱好体育的其他学科教师担任,他们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体育教育专业培训。
3.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情况
调查显示,真正知道并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比例却不大,仅为14.1%,不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则占到了6.3%,一般了解的学生占77.6%。这种情况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宣传仍然不到位。
4.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
对学生“是否坚持体育锻煉”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0.1%的同学选择“是”,49.9%的同学选择“否”,说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坚持性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据说明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的需求仍不旺盛,从另—个侧面也反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自觉性不强。
另一方面,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态度不容乐观,大约有23.6%的同学自觉主动的投身于有目的的体育活动中去,有31.0%的同学在活动感兴趣时积极参加,有45.5%的同学对体育活动持较为被动的态度。
5.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系列操”(56.4%)、“校园体育舞蹈”(42.8%)、“自编校园操”(42.4%)、“跳绳”(37.2%)、“武术或传统体育”(32.6%)、“阳光体育长跑”(12.O%)等内容是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影响城乡结合部初中阳光体育开展因素的分析
1.运动伤害事故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领导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一些对抗性强,能够培养意志品质的体育项目首先被排除,这也是影响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趣味性、多样性因素之一。
2.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但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并未得到相应的改善。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3.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
我市各区县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器材不足,特别是乡村学校,学校在配置学生大课间器材时未以校本化,学生兴趣,健身性等为基础。
4.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能保障对阳光体育运动影响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家长及任课老师会占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让有效体育活动时间降低。
三、城乡结合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对策
(一)加大校园宣传,引发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内驱力
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校广播台、橱窗、宣传栏、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灌输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校园舆论环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促使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结合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建议配足配齐各校专职体育教师;开展城乡对口支教活动,让城市学校体育教师到农村支教;积极争取有关人事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逐步增加体育教师数量。
(三)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阳光体育环境
学校要积极规范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发挥校学生会、校团委、俱乐部的组织能力,积极发现和利用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创造条件,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