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从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着手,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科学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教学化,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习者从知识获得的角度走进文本。
一、强化导学系统,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指导学生对助学助读提示系统关注,如对学习的要求、重点、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特别是课文注解,教给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方法,理解这些材料的意义和用途。
要求学生先做好预习。上预习课一般用一课时,目的是总领一个单元,教学程序是先设计一个预习笔记表,把字词的理解、精辟语段的理解、作者思路的整理、文章内容概要的总结及素材的积累等都设计为表格项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单元课文,认真填写,班组交流评议。再指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初步讲述单元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并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对预习时填的笔记进行补充完善,目的是整体感知、比较单元的全部课文,明确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其作用是导读牵引,不宜细讲,不宜多占时,十分钟内为宜。个别指导应力求因材施教,训练每一个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力争在一个学期解决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单元的相关课文,主要目的是掌握新课知识结构,理解基本内容,建立结构框架,以便上课时心中有数。通读要列出读书提纲或知识结构。通读法是预习功课最简单最必要最普遍的方法。
分析每课前的导读,理清思路读课文,首遍扫清文字障碍,查词典解决不懂的字词,再多读几遍体会文章的内容,思考课后的习题带着问题再读一遍,仔细审题找出答案,对照参考答案,分析思考总结出自己阅读的得失,记录自己阅读成长的经历。
养成做好预习笔记的习惯,可以把灵感式的想法和体会固定下来,静下心把书看深看透。写好预习笔记,上课就可以少写多听还能够重点理解和研究。上课时只对预习笔记补充完善,课堂上只是注重听讲和思考,课堂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预习时再把有关的习题做做,对知识的理解、对疑点的发现就会更深一些,这样就会在听课讨论时集中精力解决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解选文体系,上好讲读示范课
语文选文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载体,要根据听说读写的知识能力和语言、文章、文学的知识能力精选课文,重新编排单元教学计划。因此,精读课文要认真地科学地精选精讲。
每个单元选一两篇精读课文进行讲读,拟用两三课时。
精读也叫研读,读的时候要有研究地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的精读。要抓住学习内容的新概念、新规律、新方法,认真领会新内容、新特点,研读时要随手划出学习内容的要点。最重要的是预习方法,是自学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精读篇目的讲授是为学生做好范例,以为学生解决自读课文做好准备。“课文是个例子”,从阅读方法、思维、思路、鉴赏等方面给学生做好示范。
讲读课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示范课,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步骤,选择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研讨单元精读课文,为学生学习自读课文提供“范例”,为阅读其他文本材料做准备,为解决高考中考阅读题型训练方法和技巧。
精读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精读要突出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或讲解或提示或点拨,穿针引线,组织教学,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要精讲少讲。精讲课文关键是传授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写作特点、思想意义等。不要局限于对某一篇课文的分析,要教会学生分析本单元一类文章的方法,举一反三,攻他山之玉,增长学生自读的本领。
讲读课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积累工作。要设计练习题,链接高考或中考,做到每课必练,通过训练,落实笔头,夯实基础,尤其要通过练习调查学生自读课文的自学情况,并且反馈到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补救或改正。
因内容、体裁各异,选用不同方法的授课类型,如讲析型、点拨型、质疑型、讨论型、训练型等,形式力求多样,方法争取灵活多变,避免不变的模式,以不变应万变。
三、注重练习系统,落实知识能力的训练
1.做好导引学生自学自读课文,处理单元知识的训练,提高技能和能力,拟用1至3课时。
教材把知识、能力的要求融入到练习系统中,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当然,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可以在预习板块中实现,也可以在语文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等板块中出现。
教材每单元都设有比较探究和拓展阅读课文,课堂教学可设计为:明确目标,组织自读;提纲引路,深入探究;教师辅导,巡回释疑;课堂上的指点释疑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地方、关键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及鼓励,为学生拨开迷雾,激活学生的思维;总结规律,达标检测;反馈矫正,迁移延伸,实现高效教学。
还应注意:(1)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精读课为“范例”,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自己读书。教师主要任务在于提示学习要点,指导学习方法,解答疑难问题。(2)自读探究课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3)既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又要防止“放羊式”的放任自流。(4)对自读课中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设计若干练习题,让学生落实笔头,强化训练,提高语文基本素质。
2.总结训练课,拟用一两课时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将分散到各处的知识归类、穿线、结网,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通过各种训练加以巩固。这一环节可遵循下列教学步骤:①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内容;②集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③对学生检测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并纠正检测中的错误,进行二次性学习;④指导学生作好单元学习小结。
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这一阶段,对知识的学习可以是梳理巩固性的,也可以是迁移扩展性的,练习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要通过总结训练,达到系统巩固知识的目的。
3.上好写作练笔课,能将课文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强化读写能力,发挥语文阅读的工具性作用,拟用两课时。
我们要求每学期学生大作文不少于15篇,基本上每周一篇。学期初根据教学实际制订作文计划,让学生对作文范围心中有数,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并以此带动课外阅读。把课外和课内的学习统一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反过来促进课内阅读。
作文教学要提前命题,作前指导,自主写作,轻改重评。
新课改下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219
一、强化导学系统,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指导学生对助学助读提示系统关注,如对学习的要求、重点、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特别是课文注解,教给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方法,理解这些材料的意义和用途。
要求学生先做好预习。上预习课一般用一课时,目的是总领一个单元,教学程序是先设计一个预习笔记表,把字词的理解、精辟语段的理解、作者思路的整理、文章内容概要的总结及素材的积累等都设计为表格项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单元课文,认真填写,班组交流评议。再指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初步讲述单元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并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对预习时填的笔记进行补充完善,目的是整体感知、比较单元的全部课文,明确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其作用是导读牵引,不宜细讲,不宜多占时,十分钟内为宜。个别指导应力求因材施教,训练每一个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力争在一个学期解决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单元的相关课文,主要目的是掌握新课知识结构,理解基本内容,建立结构框架,以便上课时心中有数。通读要列出读书提纲或知识结构。通读法是预习功课最简单最必要最普遍的方法。
分析每课前的导读,理清思路读课文,首遍扫清文字障碍,查词典解决不懂的字词,再多读几遍体会文章的内容,思考课后的习题带着问题再读一遍,仔细审题找出答案,对照参考答案,分析思考总结出自己阅读的得失,记录自己阅读成长的经历。
养成做好预习笔记的习惯,可以把灵感式的想法和体会固定下来,静下心把书看深看透。写好预习笔记,上课就可以少写多听还能够重点理解和研究。上课时只对预习笔记补充完善,课堂上只是注重听讲和思考,课堂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预习时再把有关的习题做做,对知识的理解、对疑点的发现就会更深一些,这样就会在听课讨论时集中精力解决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解选文体系,上好讲读示范课
语文选文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载体,要根据听说读写的知识能力和语言、文章、文学的知识能力精选课文,重新编排单元教学计划。因此,精读课文要认真地科学地精选精讲。
每个单元选一两篇精读课文进行讲读,拟用两三课时。
精读也叫研读,读的时候要有研究地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的精读。要抓住学习内容的新概念、新规律、新方法,认真领会新内容、新特点,研读时要随手划出学习内容的要点。最重要的是预习方法,是自学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精读篇目的讲授是为学生做好范例,以为学生解决自读课文做好准备。“课文是个例子”,从阅读方法、思维、思路、鉴赏等方面给学生做好示范。
讲读课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示范课,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步骤,选择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研讨单元精读课文,为学生学习自读课文提供“范例”,为阅读其他文本材料做准备,为解决高考中考阅读题型训练方法和技巧。
精读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精读要突出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或讲解或提示或点拨,穿针引线,组织教学,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要精讲少讲。精讲课文关键是传授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写作特点、思想意义等。不要局限于对某一篇课文的分析,要教会学生分析本单元一类文章的方法,举一反三,攻他山之玉,增长学生自读的本领。
讲读课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积累工作。要设计练习题,链接高考或中考,做到每课必练,通过训练,落实笔头,夯实基础,尤其要通过练习调查学生自读课文的自学情况,并且反馈到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补救或改正。
因内容、体裁各异,选用不同方法的授课类型,如讲析型、点拨型、质疑型、讨论型、训练型等,形式力求多样,方法争取灵活多变,避免不变的模式,以不变应万变。
三、注重练习系统,落实知识能力的训练
1.做好导引学生自学自读课文,处理单元知识的训练,提高技能和能力,拟用1至3课时。
教材把知识、能力的要求融入到练习系统中,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当然,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可以在预习板块中实现,也可以在语文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等板块中出现。
教材每单元都设有比较探究和拓展阅读课文,课堂教学可设计为:明确目标,组织自读;提纲引路,深入探究;教师辅导,巡回释疑;课堂上的指点释疑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地方、关键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及鼓励,为学生拨开迷雾,激活学生的思维;总结规律,达标检测;反馈矫正,迁移延伸,实现高效教学。
还应注意:(1)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精读课为“范例”,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自己读书。教师主要任务在于提示学习要点,指导学习方法,解答疑难问题。(2)自读探究课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3)既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又要防止“放羊式”的放任自流。(4)对自读课中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设计若干练习题,让学生落实笔头,强化训练,提高语文基本素质。
2.总结训练课,拟用一两课时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将分散到各处的知识归类、穿线、结网,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通过各种训练加以巩固。这一环节可遵循下列教学步骤:①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内容;②集中进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③对学生检测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并纠正检测中的错误,进行二次性学习;④指导学生作好单元学习小结。
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这一阶段,对知识的学习可以是梳理巩固性的,也可以是迁移扩展性的,练习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要通过总结训练,达到系统巩固知识的目的。
3.上好写作练笔课,能将课文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强化读写能力,发挥语文阅读的工具性作用,拟用两课时。
我们要求每学期学生大作文不少于15篇,基本上每周一篇。学期初根据教学实际制订作文计划,让学生对作文范围心中有数,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并以此带动课外阅读。把课外和课内的学习统一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反过来促进课内阅读。
作文教学要提前命题,作前指导,自主写作,轻改重评。
新课改下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4]GHB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