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随着课改的日益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重视学生参与,注重探究、研究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本文在注重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批改方式的利弊及其效果。本文认为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恰当的作文批改方式,以提高教师劳动的效率,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作文批改 多种方式 优选综合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文成于改”,作文批改,能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鼓舞,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漏误;作文批改,能给老师提供实际例证,帮助教师积累,总结经验,但传统的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思想,极大的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我们在作文批改方面加以探讨。我们认为不宜采取单一的批改方式,需综合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自我批改,终身受用
叶圣陶曾指出:“务令学生养成自己检查修改已成之篇,此习惯必养成……检查者何?检查思考是否准确得当。思考于和验质?验之于语言是否准确恰当。修改者何?将思考之未尽善处改好。在校作文有老师批,出了学校没有老师改,故必养成检查修改之好习惯。”好的习惯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作文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订,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作文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的观点审核自己的作文,也是一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事实上,凡是工作认真的人,文章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在主体教学越来越深入开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既是写作文的主体,也是批改作文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自改作文看成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互批,合作相长
学生的好奇心在作文批改中的体现主要在对其他同学的作文的批改上,教师每次布置的作文题目相同,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极为明显的,这也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了解别人写作此文与自己有何不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作文互批中最能发挥作用。
1.小组批改 经过平时的训练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就按照写作水平的高低搭配作文批改小组,每组四人或五人,小组交叉批改,每组选出一两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阐述本组的批改意见,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
小组批改利用两节课时间修改:第一节课小组讨论批改,第二节课各组把本组评出的样本拿出来口头评述,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争鸣。这种争鸣尤为有价值,有时像辩论一样,唇枪舌剑,突出体现了“集体的力量”,经过争鸣,师生小结,对修改过的文章,再进行修改。
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是指学生在互改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兴趣。主体作用就是把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主要让争论双方明白,坚持己见必须同时以理服人,而这个“理”实际上渗透的还是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两节课修改完毕,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
2.学生互批 学生互改与小组批改不同的是把几人合作改为两人,方法步骤大致同上。这样组织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是同桌、前后桌,也可以自由结合;时间也更好安排,可在课上,可在课下。
学生互改确实是一种最简捷的作文批改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最好。但运用中,特别是在初期,却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原因是批改作文需要一种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学生怎么写还不明白,怎么改就更加茫然。所以此法应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标尺,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之后再实行。教师可以在高二开始学生引导互改,到高三时,可作为作文批改的主要方式。学生互改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互改引发了两人的争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于是自然找到教师来裁决。这种情况实际上由“学生互改”变成了另外一种更加具有对话性的师生同批同改。
3.学生汇报 在学生完成作文批改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评改结果,要求学生汇报批改的成果。汇报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佳作赏析。赏析佳作可以鼓励创作者,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启发其他同学的写作思路,并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追赶的目标,在班级内外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第二、问题剖析。这个内容看似与第一步重复,其实不然,学生眼中的典型问题与教师眼中的典型问题不一定相同,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往往涉及到学生们写作的真正难点,触及到他们作文课上关注的焦点。这个环节能帮助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并能激起学生的集体讨论,教师要着力引导,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收获。
第三、疑难求助。学生批改作文不只是一个评价别人学习成果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发展自身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碰到一些新的或早已有之但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正可在全班范围内“疑义相与析”。
第四、教师小结。教师收阅改完作文,总结批改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表扬,对其他同学提出期望,为以后集体批改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应该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如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
三、教师批改,有的放矢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虽然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一定要“下水”,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便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操作时,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教师面批 所谓面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口头批改,当面批改作文,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面改作文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之不足,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性指导。但是面改无须多,过多了,则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
2.教师选批 这种方式能为教师节约大量的时间,以便于进行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略看了学生作文后,根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三篇示范批改,抓典型问题。这种方式教师从立意、选材、结构、标点、语言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批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对略批学生的情况可能了解不够深入或不了解,而且做不好的话,这部分学生会产生失落感,这就会影响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逐渐失去创作的兴趣。
无论是口头评述,还是书面评语,教师都要多用“情”去评,去改,去交流。要努力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即使学生的作文有明显缺陷,也不应一概否定,可用谈心的方式,商量的口吻进行评改,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其写作热情。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
作者单位:四川凉山民族中学。
【关键词】作文批改 多种方式 优选综合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文成于改”,作文批改,能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和鼓舞,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漏误;作文批改,能给老师提供实际例证,帮助教师积累,总结经验,但传统的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思想,极大的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我们在作文批改方面加以探讨。我们认为不宜采取单一的批改方式,需综合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自我批改,终身受用
叶圣陶曾指出:“务令学生养成自己检查修改已成之篇,此习惯必养成……检查者何?检查思考是否准确得当。思考于和验质?验之于语言是否准确恰当。修改者何?将思考之未尽善处改好。在校作文有老师批,出了学校没有老师改,故必养成检查修改之好习惯。”好的习惯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作文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订,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作文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的观点审核自己的作文,也是一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事实上,凡是工作认真的人,文章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在主体教学越来越深入开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既是写作文的主体,也是批改作文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自改作文看成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互批,合作相长
学生的好奇心在作文批改中的体现主要在对其他同学的作文的批改上,教师每次布置的作文题目相同,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极为明显的,这也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了解别人写作此文与自己有何不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作文互批中最能发挥作用。
1.小组批改 经过平时的训练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就按照写作水平的高低搭配作文批改小组,每组四人或五人,小组交叉批改,每组选出一两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阐述本组的批改意见,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
小组批改利用两节课时间修改:第一节课小组讨论批改,第二节课各组把本组评出的样本拿出来口头评述,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争鸣。这种争鸣尤为有价值,有时像辩论一样,唇枪舌剑,突出体现了“集体的力量”,经过争鸣,师生小结,对修改过的文章,再进行修改。
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是指学生在互改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兴趣。主体作用就是把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主要让争论双方明白,坚持己见必须同时以理服人,而这个“理”实际上渗透的还是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两节课修改完毕,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
2.学生互批 学生互改与小组批改不同的是把几人合作改为两人,方法步骤大致同上。这样组织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是同桌、前后桌,也可以自由结合;时间也更好安排,可在课上,可在课下。
学生互改确实是一种最简捷的作文批改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最好。但运用中,特别是在初期,却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原因是批改作文需要一种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学生怎么写还不明白,怎么改就更加茫然。所以此法应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标尺,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之后再实行。教师可以在高二开始学生引导互改,到高三时,可作为作文批改的主要方式。学生互改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互改引发了两人的争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于是自然找到教师来裁决。这种情况实际上由“学生互改”变成了另外一种更加具有对话性的师生同批同改。
3.学生汇报 在学生完成作文批改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评改结果,要求学生汇报批改的成果。汇报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佳作赏析。赏析佳作可以鼓励创作者,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启发其他同学的写作思路,并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追赶的目标,在班级内外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第二、问题剖析。这个内容看似与第一步重复,其实不然,学生眼中的典型问题与教师眼中的典型问题不一定相同,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往往涉及到学生们写作的真正难点,触及到他们作文课上关注的焦点。这个环节能帮助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并能激起学生的集体讨论,教师要着力引导,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收获。
第三、疑难求助。学生批改作文不只是一个评价别人学习成果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发展自身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碰到一些新的或早已有之但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正可在全班范围内“疑义相与析”。
第四、教师小结。教师收阅改完作文,总结批改情况,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表扬,对其他同学提出期望,为以后集体批改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应该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如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
三、教师批改,有的放矢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虽然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一定要“下水”,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便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操作时,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教师面批 所谓面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口头批改,当面批改作文,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面改作文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之不足,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性指导。但是面改无须多,过多了,则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
2.教师选批 这种方式能为教师节约大量的时间,以便于进行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略看了学生作文后,根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三篇示范批改,抓典型问题。这种方式教师从立意、选材、结构、标点、语言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批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对略批学生的情况可能了解不够深入或不了解,而且做不好的话,这部分学生会产生失落感,这就会影响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逐渐失去创作的兴趣。
无论是口头评述,还是书面评语,教师都要多用“情”去评,去改,去交流。要努力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即使学生的作文有明显缺陷,也不应一概否定,可用谈心的方式,商量的口吻进行评改,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其写作热情。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
作者单位:四川凉山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