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实时热点的话题之一,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以“工匠精神”为培养人的动力源泉和信仰支撑。技工院校作为国家和政府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对于“工匠精神”的融入贯通,更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重要工作。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商务职业学院的“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省级教改课题,针对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的思政课教学的课堂情况和学生基本状态,试着提出未来“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方法及方案浅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学方法
一、重视教研活动,集体研讨工匠精神教学大纲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的通知》要求,思政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统一学习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人社部组织编写的《工匠精神读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等教材和教辅读物为载体,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所教授的学科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激励学生树立技能报国、技能成才的信念,坚定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信心。
二、开展“走近身边的工匠:开学第一课”
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在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的学术报告厅中,由思政教研室周炳軍主任和刘苗苗老师为全校师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走近身边的工匠》。让全院师生通过了解学院优秀教师及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工巧匠,通过对“大国工匠”的学习和志向引导,鼓舞学生在平日学习中奋发图强,立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中国工匠。并在开学第一课结束以后,要求各班级班主任立即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以班委会为活动主体,引导学生贯彻落实如何学习工匠精神,为自己的未来学习之路做好规划。
三、建立、完善思政课程新体系
思政程体系主要由三门主干必修课构成,《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公共必修的思政课,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时期。思政课的开设具有连贯性,而且每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都可以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大国工匠》视频、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效地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与三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对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助力作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师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内容融合部分作为重点线索,突出工匠精神的信念教育,将相关案例串联起来,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设问、悬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例入理,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并感受大国工匠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精神,感受社会对大国工匠的尊重与崇尚,通过内心体验达成精神层面的认同,努力探索与升华自身的职业素质。
四、改革创新学生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情感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践行情况纳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中。通过综合评价,检验学习成果,将专业实习和日常在校体现工匠精神的表现纳入总成绩评价。通过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使“工匠精神”培育达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以往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开展,很多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成绩,更在广阔的实践天地中大有作为,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技工学院学生的关注和培育,学生们有很多实践的契机。良好的评价机制一旦确立,就会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到专业实习中去,通过在实习基地的观察和学习,进一步树立作为新时代工匠的信心和底气。
五、“工匠精神”走进学院的教育影响力
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学生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以来,我们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行为有了很大改观,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见成效。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以前端正,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应付作业变为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课堂参与度也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参与课堂小组活动。尤其是向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请教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其次,学生对自身的日常行为养成越来越重视,从最初的不适应到能够按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和“7S”管理内容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再次,学生练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在不断提高,二级学院分别成立了与大赛对接的训练小组,学生踊跃参加,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专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和比赛,通过层层选拔,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各项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烹饪学院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优胜奖;楼宇工程管理学业获得“鲁班杯”全国首届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团体优胜奖和第二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再一次证明“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是值得我们继续践行下去的。
项目名称: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项目编号:A20G371207。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课;教学方法
一、重视教研活动,集体研讨工匠精神教学大纲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的通知》要求,思政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统一学习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人社部组织编写的《工匠精神读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等教材和教辅读物为载体,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所教授的学科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激励学生树立技能报国、技能成才的信念,坚定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信心。
二、开展“走近身边的工匠:开学第一课”
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在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的学术报告厅中,由思政教研室周炳軍主任和刘苗苗老师为全校师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走近身边的工匠》。让全院师生通过了解学院优秀教师及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工巧匠,通过对“大国工匠”的学习和志向引导,鼓舞学生在平日学习中奋发图强,立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中国工匠。并在开学第一课结束以后,要求各班级班主任立即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以班委会为活动主体,引导学生贯彻落实如何学习工匠精神,为自己的未来学习之路做好规划。
三、建立、完善思政课程新体系
思政程体系主要由三门主干必修课构成,《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公共必修的思政课,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时期。思政课的开设具有连贯性,而且每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都可以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大国工匠》视频、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效地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与三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对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助力作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师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内容融合部分作为重点线索,突出工匠精神的信念教育,将相关案例串联起来,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设问、悬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例入理,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并感受大国工匠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精神,感受社会对大国工匠的尊重与崇尚,通过内心体验达成精神层面的认同,努力探索与升华自身的职业素质。
四、改革创新学生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情感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践行情况纳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中。通过综合评价,检验学习成果,将专业实习和日常在校体现工匠精神的表现纳入总成绩评价。通过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使“工匠精神”培育达到“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以往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开展,很多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成绩,更在广阔的实践天地中大有作为,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技工学院学生的关注和培育,学生们有很多实践的契机。良好的评价机制一旦确立,就会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到专业实习中去,通过在实习基地的观察和学习,进一步树立作为新时代工匠的信心和底气。
五、“工匠精神”走进学院的教育影响力
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学生思政课成绩评价体系以来,我们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行为有了很大改观,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见成效。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以前端正,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应付作业变为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课堂参与度也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参与课堂小组活动。尤其是向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请教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其次,学生对自身的日常行为养成越来越重视,从最初的不适应到能够按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和“7S”管理内容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再次,学生练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在不断提高,二级学院分别成立了与大赛对接的训练小组,学生踊跃参加,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专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和比赛,通过层层选拔,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各项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烹饪学院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优胜奖;楼宇工程管理学业获得“鲁班杯”全国首届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团体优胜奖和第二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再一次证明“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是值得我们继续践行下去的。
项目名称: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项目编号:A20G3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