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艺术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艺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使教学与科技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平面设计专业办出水平与特色。
关键词:平面设计专业;改革;教学探索
面对我国设计教育当前的形势,平面设计专业应以整体、客观、发展的理念,立足于国内经济、地域经济及艺术院校的教学规律,从设计资源、设计生态、设计能力等方面出发,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是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使平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服务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并以能否适应社会服务岗位的设计素质要求、专业课设置能否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能否顺利实施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等因素来确定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之路。其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现实意义。
一、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主要课程介绍
1.设计构成主要内容: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上,通过实例训练进一步提高设计技巧和方法。能力:掌握设计构成的技法。
2.计算机平面设计主要内容:在学习设计软件的基础上,掌握Photoshop、Coreldaw、PageMaker等操作方法。能力:熟练掌握设计软件技术。
3.广告设计主要内容:广告设计概论、广告设计创意、广告文字编排、图形创意表现、广告文案策划等。能力:掌握各类广告设计创意、制作。
4.包装设计主要内容:包装设计基本知识、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材料及工艺、中外包装设计作品欣赏。能力:掌握包装设计创意制作。
5.书籍装帧设计主要内容:书籍的封面、版式与插图设计编排、装饰材料与印刷工艺等。能力:胜任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的工作。
6.VI设计主要内容:对企业品牌VI设计中的要素、构成、技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对所需图文信息、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进行创意的设计训练及实际的应用。能力:完成专业核心任务,获得综合专业能力推广宣传工作。
二、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课程质量课程是对一定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培养过程,包括课堂专业知识讲授、课外自学、创意设计、实训制作及专业考试等环节,课程的质量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
2.课程原则专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学生参与优先,技术教育与考证相结合。另外,注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综合的培养及传授。
3.课堂文化大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建议,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弊端。实际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着更多的、更深的意义。现在提出的“课堂文化”,就是指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其它相关信息和教育,也就是说课堂文化有时比专业知识授课本身更重要。
4.课程衔接一方面是指一个课程的各项环节顺序安排,另方面是指课程中的讲授、课程设计、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何安排得最佳。由于平面设计专业每门课的性质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讲课前特别要做好准备和安排。
5.课程细节是指不仅注重课程的目标,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各个细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市场调查、创意构思、讨论、设计制作、表达自我设计意念和意见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设立创造学、广告学、美学、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讲座等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养。
6. 课程形式将课堂上课桌围绕着一圈或摆成设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生提出相互独立的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讨论,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7.课堂记录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把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其中包括讲课计划、重点难关、采用方式、作品分析、点评以及学生考勤和成绩登录、接受课外指导、考试分析等等,等课程结束后交相关部门存储信息,并随时接受上一级部门的检查。
三、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的提出,有利于科學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实现发展。
1.就业方向面向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报纸、杂志、出版社、图片社等;电视台、视频制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品牌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2.专业能力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具备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两方面:第一,公共素质方面有政治理论表现、身体素质、信息交流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等;第二,专业核心能力方面有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视觉传达设计和网页设计、创意制作的能力;包装设计与VI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等。
3.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构成、设计软件的应用、图形创意、手绘和绘画技法、摄影摄像技术等;第二阶段,标志和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面编排设计、设计软件技巧运用、网页设计技术等;第三阶段,印刷技术及工艺、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第四阶段,包装造型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此外还包括和权威认证机构合作,推出职业培训证书体系,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国际设计师等相关设计师证书。
4.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低层次的技能实践,还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课堂设计开发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无论对应性课题或实验性课题都适合,使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教学与高层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体系包括:用于专业训练的校内实验室、工作室的完成,对专业岗位的职业体验则多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构建系列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如:毕业实践指导书、基地管理制度、考证考试制度等。
总之,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与改革需从多方面、多视角来进行,既要考虑它的历史沿革,又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艺术专业的共性,又要考虑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性。艺术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关键词:平面设计专业;改革;教学探索
面对我国设计教育当前的形势,平面设计专业应以整体、客观、发展的理念,立足于国内经济、地域经济及艺术院校的教学规律,从设计资源、设计生态、设计能力等方面出发,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是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使平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服务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并以能否适应社会服务岗位的设计素质要求、专业课设置能否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能否顺利实施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等因素来确定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之路。其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现实意义。
一、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主要课程介绍
1.设计构成主要内容: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基础上,通过实例训练进一步提高设计技巧和方法。能力:掌握设计构成的技法。
2.计算机平面设计主要内容:在学习设计软件的基础上,掌握Photoshop、Coreldaw、PageMaker等操作方法。能力:熟练掌握设计软件技术。
3.广告设计主要内容:广告设计概论、广告设计创意、广告文字编排、图形创意表现、广告文案策划等。能力:掌握各类广告设计创意、制作。
4.包装设计主要内容:包装设计基本知识、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材料及工艺、中外包装设计作品欣赏。能力:掌握包装设计创意制作。
5.书籍装帧设计主要内容:书籍的封面、版式与插图设计编排、装饰材料与印刷工艺等。能力:胜任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的工作。
6.VI设计主要内容:对企业品牌VI设计中的要素、构成、技法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对所需图文信息、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进行创意的设计训练及实际的应用。能力:完成专业核心任务,获得综合专业能力推广宣传工作。
二、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课程质量课程是对一定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培养过程,包括课堂专业知识讲授、课外自学、创意设计、实训制作及专业考试等环节,课程的质量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
2.课程原则专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学生参与优先,技术教育与考证相结合。另外,注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综合的培养及传授。
3.课堂文化大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建议,其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弊端。实际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着更多的、更深的意义。现在提出的“课堂文化”,就是指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其它相关信息和教育,也就是说课堂文化有时比专业知识授课本身更重要。
4.课程衔接一方面是指一个课程的各项环节顺序安排,另方面是指课程中的讲授、课程设计、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何安排得最佳。由于平面设计专业每门课的性质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讲课前特别要做好准备和安排。
5.课程细节是指不仅注重课程的目标,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各个细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市场调查、创意构思、讨论、设计制作、表达自我设计意念和意见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设立创造学、广告学、美学、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讲座等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养。
6. 课程形式将课堂上课桌围绕着一圈或摆成设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生提出相互独立的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讨论,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7.课堂记录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把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其中包括讲课计划、重点难关、采用方式、作品分析、点评以及学生考勤和成绩登录、接受课外指导、考试分析等等,等课程结束后交相关部门存储信息,并随时接受上一级部门的检查。
三、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的提出,有利于科學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实现发展。
1.就业方向面向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报纸、杂志、出版社、图片社等;电视台、视频制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品牌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2.专业能力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具备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两方面:第一,公共素质方面有政治理论表现、身体素质、信息交流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等;第二,专业核心能力方面有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视觉传达设计和网页设计、创意制作的能力;包装设计与VI设计及创意制作能力等。
3.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构成、设计软件的应用、图形创意、手绘和绘画技法、摄影摄像技术等;第二阶段,标志和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面编排设计、设计软件技巧运用、网页设计技术等;第三阶段,印刷技术及工艺、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第四阶段,包装造型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此外还包括和权威认证机构合作,推出职业培训证书体系,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国际设计师等相关设计师证书。
4.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低层次的技能实践,还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课堂设计开发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无论对应性课题或实验性课题都适合,使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教学与高层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体系包括:用于专业训练的校内实验室、工作室的完成,对专业岗位的职业体验则多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构建系列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如:毕业实践指导书、基地管理制度、考证考试制度等。
总之,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与改革需从多方面、多视角来进行,既要考虑它的历史沿革,又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艺术专业的共性,又要考虑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性。艺术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