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国学松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e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文学繁盛,国学如今在不同群体(年轻一众、幼儿、文教界高级知识分子等)当中发展的潮流可以反映、探究国学在当代的发展、演变,辨析国学的概念,正确的认识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既有好的一面,也有盲目的一面。国学发展如今尽管已成高原之势,但高原之上仍期待高峰出现。既做改革创新的呼吁者,又要脚踏实地做自己的事情。该文更列举国学文化中的经典,展示国学必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关键词: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消费;反思;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1
  前段时间有一部艺术电影,叫百鸟朝凤。故事很好,讴歌传统艺人的信念,反思传統唢呐文化消逝的无奈。相比同期首映票房过亿的某美国大片,百鸟朝凤上映一周之久累计票房也只区区三百万,惨得可怜。
  年轻一众当中大多人盲目追求热点,弃传统如敝帚。教育部新修订语文教材,却有学生在唏嘘教科书近半数庞多的古诗文,殊不知典籍《古文观止》之属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还有年轻人感慨博物馆和书画展小题大做,不合时宜。图书馆的古籍文化展室与民国文化研究中心,基本无人问津。
  有关国学和传统文化推广领域的讨论时刻在发酵,国学“热”了起来,而且是毫无深度、毫无内涵的“热”。
  现在有看到的幼儿“国学课”,说是国学课,就是在市中心最喧闹的步行区摆上几张书案,围观的路人和家长侧目,小小的孩子身着宽大的汉服唐装,摇头晃脑沉吟“之乎者也”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一个崇尚消费的时代,国学也是人们消费的标签。
  那么,真正的国学应该是怎样的?《百鸟朝凤》也好,语文教科书,古文观止,甚至是民国文化研究中心也好,这些都不是(狭义的国学),与国学也有着不可究诘的分野。
  中国几千年来的学术,是个变化的过程,历朝历代各不相同,各家各派更不相同。笼统的来讲,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学术,用一个具有统一宗旨的“国学”,凝聚了一代代学人的思考、砥砺、传承、变革、书写。其实,国学是一个在现代西方学术的冲击下产生的应激式反应。因为是应激反应,所以分类广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有一种宽泛的理解,认为诸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曲舞蹈、气功太极、中医养生、茶道饮食等等,凡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或文化延伸,都叫做国学,这种理解未尝不可。
  “国学”反映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保存传统文化的强烈意愿,同时又具有现代世界的思路与眼光。正如第一个开办国学讲习会、倡导国学的章太炎先生所意识到的那样:“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章太炎先生认为“国学”对风雨飘摇的中国的重要性和他对世界形势与时代特征的把握同样的重要。
  如今人们在使用国学概念时,采取的是各取所需的态度[1]。我们不必一定要用专门家的严谨和深刻,解粘去缚,善披天意,可以最后博采众长来定谱。
  不诵读默背国学经典应功利试,不片面追求田园牧歌青灯古佛为信仰。心驰神往于夜深人静,手执书卷,蠲烦祈醒,遣兴解忧,忘乎所以,韵味隽永。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缘情绮靡的《文赋》妙解清理,心识文体;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把文学的价值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百代诗话之祖”《诗品》自然旷达;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沧浪之话》吟咏性情;明清曲论集大成之作《闲情偶寄》深入品评;诗话巨著《随园诗话》倡导“性灵”[2]……有感国学天高地阔,欲往观之,连想象的疆域也是如此。雾气茫茫不见两岸时和辜鸿铭、王国维对话的梦境,换作诸葛孔明与庄子辩论子非鱼的平行宇宙……是怪癖,又是心头所好。
  当今社会,信息过载,不专深度。既然如此,国学当然也被浮躁地绑架了。比如那些国学大师,就速于成书,躁于成名。给国学松绑,即让国学发挥它本质的疗效。净化功利,攘除世俗。一下子拉开了与旁出偏诣的自由心证者的距离,更比那些妄下断语不见推理的浅学近视或加蒜着姜不见本味的哗众取宠不知在素养和情怀上高出多少。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21世纪的中国人,决不能成为无根的一族,而应当在历史的亘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前人大校长纪宝成认为有必要对国学正本清源,去芜存菁。
  在基础教育学段,国学教育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国学知识自身的结构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还远未理清。应强调以其特有的比较视野触动人们的文化反思与批判,使其学会理性地评判过去、把握未来。避免价值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这两个极端,是方为给国学松绑。[3]
  真正的国学,在历史中孕育,在对比中诞生,在当世中发扬。只有历尽历史坎坷沧桑,慧眼遍阅诸色理论,才会使灵魂在和自己痛痒相关的精神文化中清醒。给国学松绑,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有识之士一同付出努力,国学之树方可长青。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辉.国学为何日益低俗化[J].新京报书评周刊.2016-06-14.
  [2]杜国慧.《一本书备考中华传统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16.3.
  [3]王熙,苏尚锋,曹婷婷.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0-37.
其他文献
摘 要: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抽彩》自出版以来一直颇具争议。它短小精悍,但却寓意丰富,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情绪波动及深刻的思考。这篇短篇故事之所以会如此成功,正是因为作者在向读者详述这个故事时精心使用了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它寓言般的讲述风格,它隐晦的却又广泛的主题,它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本文拟简要地分析这些文学表现手法。  关键词:主题;反讽;传统;象征  作者简介:高岚(1979-),女,汉,硕
摘 要: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的叙事结构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主人公带灯作为综治办主任在镇政府和乡村的生活、工作经历,这一部分写得“沉而不糜,厚而简约,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以尖锐敲击”(后记),有着“两汉”的品格。另一部分则是穿插在作品中的带灯给元天亮的二十六封“短信”,这一部分对带灯的人物形象分析有重要作用。此文着重以短信为基础文本,分析其对人物塑造和主旨傳达的积极作用,以加深对作品的
课题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废名(冯文炳)小说的现实与超现实”(编号:201610357255)。  摘 要:超现实是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文艺思潮,以所谓“梦境”“幻觉”等作为创作源泉,提倡纯精神的自动写作。废名的《桃园》模糊外在的客观现实,强调梦境与潜意识的表达,运用象征、隐喻和近乎意识流的写法,将现实生活归于个人心灵统摄,体现出鲜明的超现实写作特征。  关键词:《桃园》;梦
摘 要: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电影《美人鱼》中的三类女性形象:仙女、妖女、地母,通过一系列阐释,得出的论断是男性喜爱有貌无脑的仙女,不屑能干独立的妖女,恐惧有实力的地母。无论是甜美的仙女,还是能干的妖女,强大的地母,最终都在男权中心下惨败。如何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真正实现男女平等,避免偏倚,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关键词:《美人鱼》;男权中心  作者简介:郭佳阳(1982.10-),女,
摘 要:一直以来《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无数文人学者致力于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与意义。然而笔者作为万千读者之一,对于此书印象最深刻之处在于宝黛二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在此,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爱情命运进行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  作者简介:鲁媛媛(1994-),女,山西临汾人,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语言
摘 要: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论述了苏格拉底、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斐德若和阿伽通等人关于“美”的多维蕴涵以及“爱”的多重形式的探讨,通过“以美为对象的学问”和“爱的本质”的解读,揭示了哲学视域下的爱与美,为人类找寻到了一条真正通往爱与美的道路。  关键词:柏拉图;爱神;美;智慧  作者简介:高迪(1993.8-),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  [
作者简介:杜舒(1988.1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传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1  一次课堂观影让我接触到了《少年小赵》这部影片,看完后内心激动又复杂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开篇穿着毛主席时代军装,挥舞着中国国旗,声嘶力竭地喊着“中国加油,还我钓鱼岛,放我船长”的
摘 要:作为一名农村现代女性,其潜意识中对丈夫的角色定位,必定会对丈夫的思想产生冲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所塑造的农村社会主义新女性“妻”,将规训完美地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之中,无疑会使得具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丈夫最终只能彻底投降。因而,作为农村型的女性,对1950年代的婚姻内核已产生了质的影响。  关键词:《我们夫妇之间》;型女性;婚姻  作者简介:张梦(1995.10-),女,汉族,四川广元人,西
摘 要:张爱玲对女性的探究既有一种隔岸观火似的冷静,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细腻。小说中女性的喜怒之感和爱恨之情若即若离却始终饱含深情,大多数女性对本能欲望没有太多掩饰,尽情显露,能被人一眼看破。疯狂追求女性的地位,母爱也被稀释甚至背离母性。女性畸形乱伦的恋爱关系压制了健康的恋爱,正常的婚姻关系成了名义和法律上的屏障。作品里的女性就和张爱玲自身一样,美是凄冷的美,雅是卑微的雅,女性的不幸是不被关怀的不幸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 0-01  《桂花蒸阿小悲秋》是张爱玲1944年12月发表在胡兰成主编的《苦竹》杂志上的,1946年被收入《传奇》增订本。张爱玲曾在《自序》中说到:“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桂花蒸阿小悲秋》这篇小说正是战乱时期的上海中一个普通人——在洋人家帮佣的苏州娘姨丁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