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培养节奏感的关键节点,而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的有效融入,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音乐知识夯实基础。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应用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乐器,应具备简单、便携、灵活的特点,主要是辅助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歌唱准确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新课程也推行艺术特长改革,因此器乐教学也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音乐课堂与器乐教学的契合度,为音乐教学增添活力。
一、营造氛围,感悟音乐
小学生的思想发育不够成熟,因此,更需要教师在人文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知识的信念,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在认可教师的基础上,更加努力的学习器乐知识[1]。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宽泛的学习氛围,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进一步体会到器乐演奏的魅力,以及理解音乐演唱形式与器乐演奏的关联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器乐欣赏能力,感悟器乐的深度内涵。在对学生进行主题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歌曲的内涵,学习歌曲的创作背景,在学生学习需要演奏歌曲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以此巩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认知,并为器乐演奏做好铺垫。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用器乐将歌曲的内涵进行完整表现。这种先理解,后演奏的器乐学习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更加高效发挥出演奏效果,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演奏,感受不同节奏的起伏变化,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歌曲的内涵,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二、调整教学策略,强化器乐教学实效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器乐教学的突然介入,而或多或少导致课堂进度较慢、时间分配失衡等情况,影响音乐教学的正常进度。在教学中融合器乐教学,应将器乐教學环节放到整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来进行调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师要掌握教学全局。器乐教学虽是教学重点,但是一种持续的累积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本末倒置。要让音乐课堂和器乐教学自然融合,才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且能顺利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强化器乐教学的实效。展开器乐教学之前,最主要的就是调整好教学策略。小学生的嗓子较为柔弱,切不可用嗓过度,而通过器乐教学来替代一定程度上的歌曲演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例如,教学《五彩民歌风》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了竖笛,为学生大致地介绍了竖笛的构成、常规用法和历史,随后教师用竖笛吹奏了《阿西里西》一曲,学生的兴趣激增。在充分训练后,教师使用钢琴弹奏,学生则奏唱结合。经过一轮的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能独立使用竖笛进行吹奏,积极研究民族音乐,强化了器乐教学的实效。
三、开展演奏活动,检验器乐教学成果
器乐教学是基础教学的拓展,没有一套严格的测验和考核标准,多数以教师所指定的测验标准为主。器乐教学作为拓展教学,不应有过大的目的性,其结果也重于过程,检验成果仅仅是为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开展演奏活动,对器乐教学的成果进行检验,学生的实际演奏表现也最为客观真实。根据检验的结果,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器乐教学,让器乐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还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演奏机会,让学生积极合作、互相欣赏,使演奏形式更为灵活。
例如,教学《铃儿响叮当》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练唱《铃儿响叮当》这首美国民谣,指导学生演唱时要表现出欢快、积极的情绪。歌曲非常欢快,且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将全体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按照两组成员的意愿,来确定以何种形式进行表演比拼,胜利的小组将会获得奖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获得准确的教学评价结果,且通过合作与竞争,挖掘了学生的个体潜力,让学生共同进步。
四、展示技能,认可自我
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开展的进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因此耐心十分有限,在最初练琴的热情消退后,会觉得练琴很枯燥。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本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吹多练之外,也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练琴引导模式,先从简单的歌曲演奏开始对学生开展练琴引导,让学生逐步演奏出一首简单的歌曲,这会极大激发学生的演奏自信心。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导入一些难度稍强的歌曲,并通过反复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找准音乐的节奏,体会到器乐演奏的深层魅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从细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演奏指法,及时纠正错误的指法,夯实学生演奏的基本功。同时,对于一些器乐演奏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应根据其特长,为其选择符合其性格特征的音乐歌曲进行演奏,这会使得演奏效果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演奏特长,更能够带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在这一基础上,演奏者的演奏自信心自然会得以有效提升,学生也可以通过展示技能而认知自我,提高自身的演奏表演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器乐训练,实现提高器乐演奏能力,提升音乐节奏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夯实音乐学习基础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养成音乐学习自主意识,在提高学生的器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甘薇.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音乐互动式教学[J].大众文艺,2020(10):212.
[2]颜婷婷.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分析[J].黄河之声,2020(3):134.
关键词: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应用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乐器,应具备简单、便携、灵活的特点,主要是辅助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歌唱准确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新课程也推行艺术特长改革,因此器乐教学也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音乐课堂与器乐教学的契合度,为音乐教学增添活力。
一、营造氛围,感悟音乐
小学生的思想发育不够成熟,因此,更需要教师在人文理念层面对其进行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知识的信念,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在认可教师的基础上,更加努力的学习器乐知识[1]。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宽泛的学习氛围,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进一步体会到器乐演奏的魅力,以及理解音乐演唱形式与器乐演奏的关联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器乐欣赏能力,感悟器乐的深度内涵。在对学生进行主题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歌曲的内涵,学习歌曲的创作背景,在学生学习需要演奏歌曲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以此巩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认知,并为器乐演奏做好铺垫。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用器乐将歌曲的内涵进行完整表现。这种先理解,后演奏的器乐学习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更加高效发挥出演奏效果,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演奏,感受不同节奏的起伏变化,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歌曲的内涵,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二、调整教学策略,强化器乐教学实效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器乐教学的突然介入,而或多或少导致课堂进度较慢、时间分配失衡等情况,影响音乐教学的正常进度。在教学中融合器乐教学,应将器乐教學环节放到整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来进行调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师要掌握教学全局。器乐教学虽是教学重点,但是一种持续的累积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本末倒置。要让音乐课堂和器乐教学自然融合,才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且能顺利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强化器乐教学的实效。展开器乐教学之前,最主要的就是调整好教学策略。小学生的嗓子较为柔弱,切不可用嗓过度,而通过器乐教学来替代一定程度上的歌曲演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例如,教学《五彩民歌风》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了竖笛,为学生大致地介绍了竖笛的构成、常规用法和历史,随后教师用竖笛吹奏了《阿西里西》一曲,学生的兴趣激增。在充分训练后,教师使用钢琴弹奏,学生则奏唱结合。经过一轮的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能独立使用竖笛进行吹奏,积极研究民族音乐,强化了器乐教学的实效。
三、开展演奏活动,检验器乐教学成果
器乐教学是基础教学的拓展,没有一套严格的测验和考核标准,多数以教师所指定的测验标准为主。器乐教学作为拓展教学,不应有过大的目的性,其结果也重于过程,检验成果仅仅是为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开展演奏活动,对器乐教学的成果进行检验,学生的实际演奏表现也最为客观真实。根据检验的结果,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器乐教学,让器乐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还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演奏机会,让学生积极合作、互相欣赏,使演奏形式更为灵活。
例如,教学《铃儿响叮当》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练唱《铃儿响叮当》这首美国民谣,指导学生演唱时要表现出欢快、积极的情绪。歌曲非常欢快,且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将全体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按照两组成员的意愿,来确定以何种形式进行表演比拼,胜利的小组将会获得奖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获得准确的教学评价结果,且通过合作与竞争,挖掘了学生的个体潜力,让学生共同进步。
四、展示技能,认可自我
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开展的进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因此耐心十分有限,在最初练琴的热情消退后,会觉得练琴很枯燥。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本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吹多练之外,也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练琴引导模式,先从简单的歌曲演奏开始对学生开展练琴引导,让学生逐步演奏出一首简单的歌曲,这会极大激发学生的演奏自信心。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导入一些难度稍强的歌曲,并通过反复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找准音乐的节奏,体会到器乐演奏的深层魅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从细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演奏指法,及时纠正错误的指法,夯实学生演奏的基本功。同时,对于一些器乐演奏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应根据其特长,为其选择符合其性格特征的音乐歌曲进行演奏,这会使得演奏效果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演奏特长,更能够带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在这一基础上,演奏者的演奏自信心自然会得以有效提升,学生也可以通过展示技能而认知自我,提高自身的演奏表演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器乐训练,实现提高器乐演奏能力,提升音乐节奏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夯实音乐学习基础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养成音乐学习自主意识,在提高学生的器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甘薇.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音乐互动式教学[J].大众文艺,2020(10):212.
[2]颜婷婷.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分析[J].黄河之声,202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