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而完美的课堂总结,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初中数学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课堂总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借助初赛课的总结案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数学课堂总结的作用、形式和要求。
【关键词】 数学课堂总结作用形式要求
2009年我校举行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我听了数学组8位教师的初赛课,感触颇多,归纳为“三个重视、一个遗憾”:一是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二是重视新知识的教学,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三是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关注知识的反馈;但遗憾的是多数教师忽视了课堂总结,往往因为教学内容过多,时间不等人,只好三言两语仓促小结,让人感觉这一环节可有可无。下面是其中两位教师的课堂总结:
何老师:《直线、射线、线段》的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
师:还有吗?
生2:知道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师:说得很对,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直线、射线、线段是基本的图形,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谢老师:《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知道了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师:很好,在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2:计算时要注意符号,还要恰当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师:你们讲得都很好,大家以后计算一定要仔细。
以上两位教师的总结只是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 “课题式”的概括,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强调计算要仔细。这样的总结只是流于形式,没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也无法使本堂课知识得以深化。为此,引发了笔者对数学课堂总结一些思考:
1课堂总结的作用——师生受益
1.1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艺术中不可缺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总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回味无穷。反之,分散零碎的知识就得不到归纳和整理,模糊错误之处就得不到纠正,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1.2对教师而言,课堂总结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当教师提问学生:“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时,自己也应思考“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进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索每个教学细节,思考是否达了成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1.3对学生而言,课堂总结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结束语,但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2课堂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
2.1概括式——由师生概括本堂课内容,强调重点,指明关键,提出要求。这种方式对总结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解题方法和步骤较为适用,它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便于记忆、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2.2悬念式——总结时教师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比如上面谢老师的课堂总结,教师可补充“实际上大多数分式的分母是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请同学们作好预习”。这样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3呼应式——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总结时就要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这种首尾呼应的总结方式,既给学生自己摘果子吃的机会,又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整个教学过程更趋协调与完美。
2.4对比式——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得也更牢固。就如上面何老师的课堂总结,要是总结成表格,则三者的异同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2.5延伸式——教师在总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学习、思考价值的问题,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教师可提出:我国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勾股定理”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同学们课后可通过互联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3课堂总结的要求——三点四性
课堂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机会,总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开展,要注意 “三点”,体现“四性”。
课堂总结要注意的“三点”是:①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②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做好衔接过渡。③激发学习热情,鼓励探索创新。
课堂总结应体现的“四性”是:①目标性:良好的课堂总结,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总结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②针对性:课堂总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而异,便于揭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加以强调。③引导性:总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参与,把问题留给学生。也可以把总结当作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④提炼性:课堂总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要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要用精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应掌握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总之,总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不重视,就等于只顾耕耘,不管收获,教师的教学也就变成虎头蛇尾,从而降低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完美的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课堂总结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但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的遗憾,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于向东等.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
版社.2006-3
3刘大春等.有效教学聚焦课堂.天津教育出版社版.2008.5
【关键词】 数学课堂总结作用形式要求
2009年我校举行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我听了数学组8位教师的初赛课,感触颇多,归纳为“三个重视、一个遗憾”:一是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二是重视新知识的教学,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三是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关注知识的反馈;但遗憾的是多数教师忽视了课堂总结,往往因为教学内容过多,时间不等人,只好三言两语仓促小结,让人感觉这一环节可有可无。下面是其中两位教师的课堂总结:
何老师:《直线、射线、线段》的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
师:还有吗?
生2:知道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师:说得很对,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直线、射线、线段是基本的图形,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谢老师:《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知道了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师:很好,在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2:计算时要注意符号,还要恰当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
师:你们讲得都很好,大家以后计算一定要仔细。
以上两位教师的总结只是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 “课题式”的概括,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强调计算要仔细。这样的总结只是流于形式,没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也无法使本堂课知识得以深化。为此,引发了笔者对数学课堂总结一些思考:
1课堂总结的作用——师生受益
1.1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艺术中不可缺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总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回味无穷。反之,分散零碎的知识就得不到归纳和整理,模糊错误之处就得不到纠正,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1.2对教师而言,课堂总结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当教师提问学生:“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时,自己也应思考“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进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索每个教学细节,思考是否达了成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1.3对学生而言,课堂总结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的结束语,但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2课堂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
2.1概括式——由师生概括本堂课内容,强调重点,指明关键,提出要求。这种方式对总结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解题方法和步骤较为适用,它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便于记忆、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2.2悬念式——总结时教师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比如上面谢老师的课堂总结,教师可补充“实际上大多数分式的分母是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请同学们作好预习”。这样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3呼应式——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总结时就要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这种首尾呼应的总结方式,既给学生自己摘果子吃的机会,又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整个教学过程更趋协调与完美。
2.4对比式——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得也更牢固。就如上面何老师的课堂总结,要是总结成表格,则三者的异同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2.5延伸式——教师在总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学习、思考价值的问题,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教师可提出:我国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勾股定理”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同学们课后可通过互联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3课堂总结的要求——三点四性
课堂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机会,总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开展,要注意 “三点”,体现“四性”。
课堂总结要注意的“三点”是:①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②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做好衔接过渡。③激发学习热情,鼓励探索创新。
课堂总结应体现的“四性”是:①目标性:良好的课堂总结,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总结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②针对性:课堂总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而异,便于揭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加以强调。③引导性:总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参与,把问题留给学生。也可以把总结当作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④提炼性:课堂总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要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要用精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应掌握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总之,总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不重视,就等于只顾耕耘,不管收获,教师的教学也就变成虎头蛇尾,从而降低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完美的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课堂总结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但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的遗憾,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于向东等.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
版社.2006-3
3刘大春等.有效教学聚焦课堂.天津教育出版社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