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和学生们都有“难”的感觉,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绞尽脑汁,备感不容易。其实,写作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无真情实感,怎能下笔有情?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让他们真情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研究的话题。
一、重视师生课堂交流,点燃情感的火花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就课堂或课间发生的事情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留心观察和思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现在孩子喜欢上网,网上发布的热点问题孩子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孩子谈谈,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引导孩子表达真情写实感,不说虚话、空话、套话,不能为了写文章而去凑字数。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就是以人为本,谈到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写作主体——学生。俗话说:我手写我心,一篇好的作文是学生用心写出来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结果。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必须用心理学观点指导学生。
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无视他们的想法,这种是“误尽苍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从想法到写作情感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只剩下一些“掩耳盗铃”的没有血肉的所谓的“伎俩”。学生对写作厌倦,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无生气可言。这就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外化”而轻“内化”的问题,即缺乏真情实感。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
怎么办?实际上,情感是推动写作的第一要素,只有“心动”才能“笔动”,情感能激发想象力,并为想象定向。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不是教就能教会的,只能依靠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当然这是所有老师所面临的大难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做法。
上千字的文章,没有具体生动的生活素材,没有独特新颖的思想观点,没有动人心扉的真情实感。原因是什么?还是罗丹那句话:“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关注生活,不关心生活中的小事。要发现就要观察、感受、思考。苏轼登庐山,正因为反复认真地观察,才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并且由此深入思考,才感悟到其中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观察、感受、思考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生所缺乏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关注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会学生积淀情感,学会感动
清朝诗人袁枚有“性灵说”,他指出:“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真情从何而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才能通晓人情世故,积淀情感,才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会矫柔地“为文造情”了。曾有幸读到一位老师的《感悟亲情》作文教学后记,我觉得他做得很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课前,他先让学生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粟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告诉学生这是他最喜欢读最喜欢教的两篇课文,并推荐一首诗,傅天琳的《梦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课文,一首小诗,以及老师说的寥寥的几句串词,激起了学生们的共鸣,触发了学生心中的那根真情的弦。学生们写得很投入,这次老师没有自己批改而是让他们的亲人做出最好的评判。几乎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文章作了认真的誊抄和修改。在征得学生同意后,这位老师安排了一次讲评课,读家长来信。这位老师在作报告时也读了部分优秀的作文。这次作文讲评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作文教学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情感,使之成为富有激情和独特写作个性的写作主体。
一、重视师生课堂交流,点燃情感的火花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就课堂或课间发生的事情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留心观察和思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现在孩子喜欢上网,网上发布的热点问题孩子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孩子谈谈,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引导孩子表达真情写实感,不说虚话、空话、套话,不能为了写文章而去凑字数。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就是以人为本,谈到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写作主体——学生。俗话说:我手写我心,一篇好的作文是学生用心写出来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结果。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必须用心理学观点指导学生。
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无视他们的想法,这种是“误尽苍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从想法到写作情感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只剩下一些“掩耳盗铃”的没有血肉的所谓的“伎俩”。学生对写作厌倦,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无生气可言。这就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外化”而轻“内化”的问题,即缺乏真情实感。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
怎么办?实际上,情感是推动写作的第一要素,只有“心动”才能“笔动”,情感能激发想象力,并为想象定向。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不是教就能教会的,只能依靠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当然这是所有老师所面临的大难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做法。
上千字的文章,没有具体生动的生活素材,没有独特新颖的思想观点,没有动人心扉的真情实感。原因是什么?还是罗丹那句话:“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关注生活,不关心生活中的小事。要发现就要观察、感受、思考。苏轼登庐山,正因为反复认真地观察,才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并且由此深入思考,才感悟到其中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观察、感受、思考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生所缺乏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关注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会学生积淀情感,学会感动
清朝诗人袁枚有“性灵说”,他指出:“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真情从何而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才能通晓人情世故,积淀情感,才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会矫柔地“为文造情”了。曾有幸读到一位老师的《感悟亲情》作文教学后记,我觉得他做得很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课前,他先让学生温习一下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粟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告诉学生这是他最喜欢读最喜欢教的两篇课文,并推荐一首诗,傅天琳的《梦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课文,一首小诗,以及老师说的寥寥的几句串词,激起了学生们的共鸣,触发了学生心中的那根真情的弦。学生们写得很投入,这次老师没有自己批改而是让他们的亲人做出最好的评判。几乎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文章作了认真的誊抄和修改。在征得学生同意后,这位老师安排了一次讲评课,读家长来信。这位老师在作报告时也读了部分优秀的作文。这次作文讲评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作文教学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情感,使之成为富有激情和独特写作个性的写作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