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政府陷入权力与权威的双重危机。辛亥之后,这危机不仅没有解决,而且以更严峻的形式表现出来。解决的途径有二:一个是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行政权力恢复秩序;另一个是各种政治势力协商妥协,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政秩序,避免再次革命的冲动。前者虽速效但不稳定,后者虽艰难但具有持久性,从长远来讲,是解决双重危机的最佳方案。
制宪政治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参与制宪的各党派虽有各自的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时暂时放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然而,临时政府《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是总统制,待临时大总统由孙中山让给袁世凯之后,《临时约法》即改为内阁制,以便架空袁世凯,通过使国民党在议会中占多数,保证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民初的立宪,从临时约法到天坛宪草,一切围绕着权力轴心展开,不是为建国奠定党派中立的制度性权威,而是一场政治权力的角逐。
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权力总是会追逐私利,但制度的设置却能防止其作恶,转私为公。
辛亥革命模仿的是美国革命,然而民国建立之后,却没有继续走美国式的宪政立国之路,反而转向了法国革命模式。各派转而追逐国家最高权力,在理念上极端拒斥私人利益,追求卢梭式整合全民利益的公共意志。于是,民初的政坛便出现如此怪局,一方面各党派都从一己私利考虑,拼命争权夺利,另一方面在党争之中又高举道德的旗帜,都指责对方是私,唯有自己代表“天下之公”。无论党人、政客,还是军阀、造反者,都假借“公”的名义讨伐政治上的异己,个个自认是公之化身,代表正义。在宪政之下,政治是一门我活你也活的妥协艺术,但在民初以权力为中心的乱局之中,政治却变成一个你死我活的生死之争。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创建了新的政治共同体,却没有同时创建共和政体所赖以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宪政,权力归属问题始终压倒权威重建问题。这使得近代中国政治的根本症结在于只有权力之争,而始终缺乏政治的权威。军阀与政客们假借民意建立所谓的法统,而舆论只关心权力背后究竟是有道还是无道,很少注意法统背后的正当性危机。宪政迟迟未能建立,由宪法所体现的政治权威始终缺席。辛亥后的民国时期,战乱不断,革命接踵而至,而每一次统一的结果,建立的都是独断权力的中央威权,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宪政始终匮乏。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确是二十世纪中国开端。
许纪霖:《自美国革命始,于法国模式终: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摘自《上海书评》2011年4月24日
制宪政治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参与制宪的各党派虽有各自的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时暂时放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然而,临时政府《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是总统制,待临时大总统由孙中山让给袁世凯之后,《临时约法》即改为内阁制,以便架空袁世凯,通过使国民党在议会中占多数,保证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民初的立宪,从临时约法到天坛宪草,一切围绕着权力轴心展开,不是为建国奠定党派中立的制度性权威,而是一场政治权力的角逐。
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权力总是会追逐私利,但制度的设置却能防止其作恶,转私为公。
辛亥革命模仿的是美国革命,然而民国建立之后,却没有继续走美国式的宪政立国之路,反而转向了法国革命模式。各派转而追逐国家最高权力,在理念上极端拒斥私人利益,追求卢梭式整合全民利益的公共意志。于是,民初的政坛便出现如此怪局,一方面各党派都从一己私利考虑,拼命争权夺利,另一方面在党争之中又高举道德的旗帜,都指责对方是私,唯有自己代表“天下之公”。无论党人、政客,还是军阀、造反者,都假借“公”的名义讨伐政治上的异己,个个自认是公之化身,代表正义。在宪政之下,政治是一门我活你也活的妥协艺术,但在民初以权力为中心的乱局之中,政治却变成一个你死我活的生死之争。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创建了新的政治共同体,却没有同时创建共和政体所赖以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宪政,权力归属问题始终压倒权威重建问题。这使得近代中国政治的根本症结在于只有权力之争,而始终缺乏政治的权威。军阀与政客们假借民意建立所谓的法统,而舆论只关心权力背后究竟是有道还是无道,很少注意法统背后的正当性危机。宪政迟迟未能建立,由宪法所体现的政治权威始终缺席。辛亥后的民国时期,战乱不断,革命接踵而至,而每一次统一的结果,建立的都是独断权力的中央威权,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宪政始终匮乏。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确是二十世纪中国开端。
许纪霖:《自美国革命始,于法国模式终: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摘自《上海书评》2011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