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在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日渐明显。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涵养学生爱国情怀德育方法,精心组织策划了以每周校园主题词为核心,辅之以《学生素养标准》《毕业前你要完成的100件事》等,形成了我校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新的德育体系,并在提升学生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主题词;德育;素养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习近平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亟待完善的阶段,德育教育是引导他们的思想发展,培养其高尚人格,激发其爱国热情,涵养其精神品质的重要内容,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一样,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获取的教育手段。作为百年老校,如何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成为我校一项长期探索的课题。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后,近年来我校在探索适应现代德育教育体系过程中,经过科学充分的论证,实施了每周校园主题词,通过主题词教育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一、主题鲜明,成效显著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我校在实际工作中每周先赋予学校重点工作和学生培养一个关键词,形成一种学校德育教育的逻辑和主导,并给每周校园主题词赋予一段深刻隽永的解说词,以此来清晰地展示本周德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这样一方面使全校德育工作形成有机联动,促使德育渗透学科,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职责,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同时,为学校、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热点话题,在百家争鸣的气氛中,引导学生“静处体悟、事上磨练、审察克治、贵于改过”,将每一种品格与素养涵养到学生的思想中,构建更加科学的学校德育体系。抓定抓牢立德树人机制,真正实现了科学育人。
二、强化保障,推行规范
(一)成立中心组,学年统一规划
在学校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主题词中心组,具体负责主题词教育活动的开展工作。中心组首先根据全市统一的年度校历,确定主题词的数量。一方面梳理传统节日、国家法定纪念日,形成固定的校园主题词。另一方面结合社会时事热点、校园热点事件,灵活机动筛选候选主题词。最后根据《綦江中学学生素养标准》,组织主题词中心组讨论以确定每周校园主题词。
(二)赋予实质内涵,提升德育价值
每周在全校确定一位主题词撰稿人,撰稿人主要是班主任,也邀请行政领导和部分学生参与,以提高参与度和影响力。每个主题词解说词控制在200字上下,要求以引导生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标准,以最精炼优美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教育意义,以有“思想力度”的解说达到最上乘的德育震撼力。
(三)完善配套措施,助推效果提升
每周校园主题词绝不是也决不能是单独的实施方案,否则素养的养成、学校价值观认同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的愿景也无法扎根。因此,我校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育人目标,制定了《学生素养标准》和《毕业前你要完成的100件事》,通过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使学生在三年中完成“自我革命”。
三、全校联动,上下一心
一是网络平台推送。每周周六将相关主题词上传到校园网络,学校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向全校推送,使全校班主任和教师初步认识了解,并为后续教育做准备。
二是德育例会传达。每周日晚年级在德育例会上,由年级组向班主任介绍主题词相关内容,并根据学校和年级管理对主题词进行解读,力求获得班主任理解与认同,为下一周德育工作指明方向和提出相关任务要求。
三是讲话仪式宣传。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校领导向全校学生和班主任宣读校园主题词,以学校主张的价值观加以宣传,使学生入脑入心,增强学校认同。
四是主题班会解读。每周一主题班会课上,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总结上周在主题词指引下,本班的发展情况,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再由班主任介绍本周校园主题词,深入浅出地阐释其深刻的内涵,全班学生参与打讨论,由小组发言人发表总结发言。最后鄭重地将主题词书写在黑板最显眼的位置,便于时时提醒全班学生。
五是感想体会升华。在进行相关主题词宣传和解读之后,每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解读和自己的理解写成感想,实现思想的升华。同时每周评选2篇最美感想推送在学校网络平台上,以激励引导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自从实施每周校园主题词以来,每周校园主题词已经成为我校价值观认同教育上关键一步,学生在对我校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上逐步增强,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行为习惯养成的上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如本周主题词“善良”,一个学生说到:善良原本应该是每个人心中再正常不过的存在,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意识,是一种习惯,而不应该被提起被表扬。当一个社会的善良需要被表扬的时候,那也许意味着这个社会的道德在滑坡。
我们相信,将这种校园主题词德育形式持续下去,一定会引导我们学生在思想素养上实现新的突破,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可期人才。
作者简介:任定周(1988—),男,重庆綦江人,重庆市綦江中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学德育研究。
(重庆市綦江中学 重庆 401420)
关键词:校园主题词;德育;素养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习近平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亟待完善的阶段,德育教育是引导他们的思想发展,培养其高尚人格,激发其爱国热情,涵养其精神品质的重要内容,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一样,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获取的教育手段。作为百年老校,如何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成为我校一项长期探索的课题。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后,近年来我校在探索适应现代德育教育体系过程中,经过科学充分的论证,实施了每周校园主题词,通过主题词教育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一、主题鲜明,成效显著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我校在实际工作中每周先赋予学校重点工作和学生培养一个关键词,形成一种学校德育教育的逻辑和主导,并给每周校园主题词赋予一段深刻隽永的解说词,以此来清晰地展示本周德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这样一方面使全校德育工作形成有机联动,促使德育渗透学科,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职责,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同时,为学校、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热点话题,在百家争鸣的气氛中,引导学生“静处体悟、事上磨练、审察克治、贵于改过”,将每一种品格与素养涵养到学生的思想中,构建更加科学的学校德育体系。抓定抓牢立德树人机制,真正实现了科学育人。
二、强化保障,推行规范
(一)成立中心组,学年统一规划
在学校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主题词中心组,具体负责主题词教育活动的开展工作。中心组首先根据全市统一的年度校历,确定主题词的数量。一方面梳理传统节日、国家法定纪念日,形成固定的校园主题词。另一方面结合社会时事热点、校园热点事件,灵活机动筛选候选主题词。最后根据《綦江中学学生素养标准》,组织主题词中心组讨论以确定每周校园主题词。
(二)赋予实质内涵,提升德育价值
每周在全校确定一位主题词撰稿人,撰稿人主要是班主任,也邀请行政领导和部分学生参与,以提高参与度和影响力。每个主题词解说词控制在200字上下,要求以引导生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标准,以最精炼优美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教育意义,以有“思想力度”的解说达到最上乘的德育震撼力。
(三)完善配套措施,助推效果提升
每周校园主题词绝不是也决不能是单独的实施方案,否则素养的养成、学校价值观认同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的愿景也无法扎根。因此,我校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育人目标,制定了《学生素养标准》和《毕业前你要完成的100件事》,通过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使学生在三年中完成“自我革命”。
三、全校联动,上下一心
一是网络平台推送。每周周六将相关主题词上传到校园网络,学校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向全校推送,使全校班主任和教师初步认识了解,并为后续教育做准备。
二是德育例会传达。每周日晚年级在德育例会上,由年级组向班主任介绍主题词相关内容,并根据学校和年级管理对主题词进行解读,力求获得班主任理解与认同,为下一周德育工作指明方向和提出相关任务要求。
三是讲话仪式宣传。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校领导向全校学生和班主任宣读校园主题词,以学校主张的价值观加以宣传,使学生入脑入心,增强学校认同。
四是主题班会解读。每周一主题班会课上,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总结上周在主题词指引下,本班的发展情况,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再由班主任介绍本周校园主题词,深入浅出地阐释其深刻的内涵,全班学生参与打讨论,由小组发言人发表总结发言。最后鄭重地将主题词书写在黑板最显眼的位置,便于时时提醒全班学生。
五是感想体会升华。在进行相关主题词宣传和解读之后,每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解读和自己的理解写成感想,实现思想的升华。同时每周评选2篇最美感想推送在学校网络平台上,以激励引导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自从实施每周校园主题词以来,每周校园主题词已经成为我校价值观认同教育上关键一步,学生在对我校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上逐步增强,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行为习惯养成的上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如本周主题词“善良”,一个学生说到:善良原本应该是每个人心中再正常不过的存在,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意识,是一种习惯,而不应该被提起被表扬。当一个社会的善良需要被表扬的时候,那也许意味着这个社会的道德在滑坡。
我们相信,将这种校园主题词德育形式持续下去,一定会引导我们学生在思想素养上实现新的突破,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可期人才。
作者简介:任定周(1988—),男,重庆綦江人,重庆市綦江中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学德育研究。
(重庆市綦江中学 重庆 4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