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古汉语中分别用"食"和"饮"表示食用固体食物和流体食物。大约在魏晋时期,"吃"也用来表达这两个概念,开始了对"食"和"饮"的历时替换。在整个过程中,"吃1"发展迅速并最终完成了对"食"的替换,而"吃2"对"饮"的替换进展缓慢,最终被新兴的"喝"取代,两个替换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抑制"吃2"发展的原因,进而解释这种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