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样道理,真正的管理是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依据班级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管理方式。班主任将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管理方案,自主落实管理措施,自主进行管理评价,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唯一的管理者,掌控着班级的主导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班主任的训导和发号施令。而自主管理实现了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转换,班主任对学生不再是“卡”和“压”,而是“疏”和“导”,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参谋,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是被管理者,更是管理者,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一、自主管理优化了班级的管理结构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由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而自主管理则是由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管理自己。很显然,前者的管理结构是单向的,而后者的管理结构则是多维的,它比前者要更全面、更完善。自主管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它体现了网络化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我管人人,人人管我的良好格局。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课间、自习课往往会成为管理的盲点,一些违纪现象也常常会发生在这些盲点,自主管理正是依靠其自身的优点,彻底消灭了管理的盲点,班主任只需做好指导和调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在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点,将班级的安全、卫生、学习、纪律、公物爱护等工作进行细化,合理配置,科学分工。班级干部由学生自己选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实行班级工作责任制,尝试运用代理班主任负责班级事务,及时传递班主任对班级的要求和下达的任务,保证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实践中,班主任要求学生各司其职,班委会成员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每开展一个活动、作出一项决议都要集体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形成最终方案,再由班委会向班主任汇报。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大的问题,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按照既定方案去开展工作,即使有不够周密的地方,也可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自主管理的工作实践中,班级工作将会更加有声有色,学生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了班级的主人,从而自觉地为班级增光添彩。
二、自主管理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自主管理迎合了儿童好表现、爱竞争的心理,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积极竞争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驱力,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由原先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力求做好。他们会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自觉维护自身形象,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班主任可把班会、晨会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开展管理工作的周评和日评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学生自己评出“优胜小组”“管理小标兵”“守纪小模范”等等,会使获此殊荣的学生更加努力,其他学生也会积极争取,班级中形成你追我敢、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
在自主管理中,学生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目标,如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有了目标,学生自我管理也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班级构建“代理班主任一班委会一学生自主小组”的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把班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逐一落实,人人参与,人人为目标自觉努力,竞争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实践中,班主任通过组织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的班级”“我为班级添光彩”等一系列班队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可见,自主管理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得到了积极张扬。
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参与,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管理自己、管理别人、接受别人管理这一互动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美的熏陶、情的启迪,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跟同伴交往和交流,学会了怎样与别人合作;明白什么事该做,怎样做好;什么事不该做,如何抵制等。
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现得越充分,积极性就会越高,班风学风就会越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一批小干部、小能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唯一的管理者,掌控着班级的主导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班主任的训导和发号施令。而自主管理实现了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转换,班主任对学生不再是“卡”和“压”,而是“疏”和“导”,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参谋,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是被管理者,更是管理者,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一、自主管理优化了班级的管理结构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由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而自主管理则是由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管理自己。很显然,前者的管理结构是单向的,而后者的管理结构则是多维的,它比前者要更全面、更完善。自主管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它体现了网络化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我管人人,人人管我的良好格局。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课间、自习课往往会成为管理的盲点,一些违纪现象也常常会发生在这些盲点,自主管理正是依靠其自身的优点,彻底消灭了管理的盲点,班主任只需做好指导和调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在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点,将班级的安全、卫生、学习、纪律、公物爱护等工作进行细化,合理配置,科学分工。班级干部由学生自己选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实行班级工作责任制,尝试运用代理班主任负责班级事务,及时传递班主任对班级的要求和下达的任务,保证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实践中,班主任要求学生各司其职,班委会成员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每开展一个活动、作出一项决议都要集体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形成最终方案,再由班委会向班主任汇报。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大的问题,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按照既定方案去开展工作,即使有不够周密的地方,也可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自主管理的工作实践中,班级工作将会更加有声有色,学生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了班级的主人,从而自觉地为班级增光添彩。
二、自主管理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自主管理迎合了儿童好表现、爱竞争的心理,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积极竞争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驱力,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由原先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力求做好。他们会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自觉维护自身形象,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班主任可把班会、晨会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开展管理工作的周评和日评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学生自己评出“优胜小组”“管理小标兵”“守纪小模范”等等,会使获此殊荣的学生更加努力,其他学生也会积极争取,班级中形成你追我敢、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
在自主管理中,学生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目标,如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有了目标,学生自我管理也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班级构建“代理班主任一班委会一学生自主小组”的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把班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逐一落实,人人参与,人人为目标自觉努力,竞争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实践中,班主任通过组织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的班级”“我为班级添光彩”等一系列班队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自主管理型班级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可见,自主管理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得到了积极张扬。
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参与,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管理自己、管理别人、接受别人管理这一互动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美的熏陶、情的启迪,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跟同伴交往和交流,学会了怎样与别人合作;明白什么事该做,怎样做好;什么事不该做,如何抵制等。
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现得越充分,积极性就会越高,班风学风就会越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一批小干部、小能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